摘要:古代小說中描寫了各種各樣的自殺方式,這些自殺方式具有很大的隨意性,與自殺者的地位和性格有一定關(guān)系,也有助于認識古人面對死亡時的態(tài)度。
關(guān)鍵詞:古代小說;自殺方式;探究
中圖分類號:I207.4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24-0186-02
古代小說中描述的自殺現(xiàn)象是多種多樣的,其自殺的方式也是不斷變化的,具體有投河、絕食、自縊(自經(jīng))、自刎(自頸)、吞金、撞墻等多種方式。自殺者采用某種方式自殺,似乎與其自殺的動機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具有更大的隨意性。但有些方式和自殺者的地位、性格還是有一定的關(guān)系。
古人較早使用的自殺方式是投河自盡,如娥皇、女英為舜帝投湘江而死,屈原投汨羅江而死,小說《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杜十娘投江而死,元雜劇《漢宮秋》里的王昭君投江而死等等。其實自殺的方式有很多,古人為何一定要要投河自盡呢?楚辭《漁夫》記錄了屈原和漁夫的一段對話,也許可以說明其中的緣故。文中寫漁夫勸屈原隨波逐流,“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反而說:“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翻譯成白話就是說:“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讓清白無比的身體,沾染上污穢不堪的外物?我寧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魚腹中。怎能讓晶瑩剔透的純潔,蒙上世俗的灰塵呢?”屈原不同意漁夫隨波逐流的觀點,認為人的高潔個性就像清白無比的身體,怎能沾染上污穢不堪的外物、蒙上世俗的灰塵呢?所以他寧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魚腹中。可見屈原投江而死,與其高潔的氣質(zhì)有一定聯(lián)系。近代學(xué)者王國維、現(xiàn)代作家老舍等人的自殺,幾乎都是在模仿屈原。然而大多數(shù)人采用投河方式自殺,就不見得是為了某種特殊目的,如“三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里的杜十娘,她的投江自盡就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為杜十娘要想迅速死亡,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投江,沒有更多的選擇。
另外一種自殺方式是絕食,如伯夷、叔齊的自殺就是絕食而亡。伯夷、叔齊寧愿餓死也不食周粟,表現(xiàn)了他們的高尚氣節(jié)。這種自殺方式與他們的生存處境有必然的聯(lián)系,由于絕食不能立刻引起死亡,因而需要自殺者堅強的毅力和死亡意志作為支撐。絕食自殺的方式對后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漢代周亞夫就是絕食自盡,并借以表現(xiàn)對漢景帝的不滿。周亞夫采用這種方式自盡,可能與他身處囹圄的環(huán)境有關(guān)。《儒林外史》中王玉輝女兒殉夫自殺,也是采用絕食的方法。小說寫王玉輝女兒是在絕食八天后死亡,可見她抱著多么強烈的死亡決心。鑒于絕食自殺乃伯夷、叔齊首倡,體現(xiàn)了士人的忠義氣節(jié),因而這種自殺方式對自古及今的中國文人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據(jù)《明史·吳炳傳》,明末戲曲家吳炳被清軍俘虜后,即絕食自盡而亡。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日軍直逼平津,陳寅恪的父親、晚清著名詩人陳三立義憤絕食,溘然長逝。1948年,現(xiàn)代作家朱自清也是寧愿餓死不吃美國的救濟糧。
古人常見的另一種自殺方法是自縊,俗稱上吊。自縊致死的原因是身體的重力壓迫頸動脈使大腦缺血缺氧,也可刺激頸動脈竇反射引起心臟驟停,導(dǎo)致死亡。這種方式與絕食相比,死亡速度快且不流血、痛苦較少。如古代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即采用此法自殺,其妻子劉氏則是投河自殺。其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詩人的描述更形象,一個是“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一個是“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據(jù)粗略統(tǒng)計,在古代小說和戲劇中采用此法自盡的多是女性,如《金瓶梅》中的宋惠蓮就是自縊而死的,小說寫她“尋了兩條腳帶,拴在門楹上,自縊身死”。其他如《三國演義》中的徐庶母親、《長生殿》里的楊貴妃、《紅樓夢》中的鴛鴦也都是自縊而亡。關(guān)于鴛鴦上吊的過程、方式,作者高鶚在第一百一十一回描寫的非常細致。賈母死后,鴛鴦即想到了死,但“一時怎么樣的個死法呢?”鴛鴦“一面想,一面走回老太太的套間屋內(nèi)。剛跨進門,只見燈光慘淡,隱隱有個女人拿著汗巾子好似要上吊的樣子。”鴛鴦受到秦可卿鬼魂的暗示,決定上吊自殺。于是她“一面哭,一面開了妝匣,取出那年絞的一綹頭發(fā),揣在懷里,就在身上解下一條汗巾,按著秦氏方才比的地方拴上。自己又哭了一回,聽見外頭人客散去,恐有人進來,急忙關(guān)上屋門,然后端了一個腳凳自己站上,把汗巾拴上扣兒套在咽喉,便把腳凳蹬開。可憐咽喉氣絕,香魂出竅……。”
在古代,自縊也稱為自經(jīng)。如《論語·憲問》曰:“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於溝而莫之知也。”《漢書·戾太子傳》云:“吏圍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脫,即入室距戶自經(jīng)。”蒲松齡《聊齋志異·狐懲淫》言某生妻誤食媚藥后被客人斥罵,“愧恥無以自容。展轉(zhuǎn)既久,更漏已殘,愈恐天曉難以見人,乃解帶自經(jīng)。”
投河、絕食、自縊(自經(jīng))都是不流血的自殺方式,為一般人所常用。但自刎(自頸)卻是一種流血的、比較慘烈的了斷生命的手段,常為性情剛烈的自殺者采用。如項羽、伍子胥就是采用這種方式,這種方式要求自殺者必須具備一柄利器,能迅速割斷頸動脈,否則將會很痛苦。其他如《紅樓夢》里的尤三姐也是自刎而死,根據(jù)《紅樓夢》第六十六回的描寫,尤三姐自殺用的鴛鴦劍“上面龍吞夔護,珠寶晶熒,將靶一掣,里面卻是兩把合體的。一把上面鏨著一‘鴛’字,一把上面鏨著一‘鴦’字,冷颼颼,明亮亮,如兩痕秋水一般。”可知這是一把削鐵如泥的利器。尤三姐聽說柳湘蓮要悔婚,便知是嫌棄自己的品行,于是決定自殺。小說寫她“一聽賈璉要同他出去,連忙摘下劍來,將一股雌鋒隱在肘內(nèi),出來便說:‘你們不必出去再議,還你的定禮。’一面淚如雨下,左手將劍并鞘送與湘蓮,右手回肘只往項上一橫。可憐‘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芳靈蕙性,渺渺冥冥,不知那邊去了。”尤三姐的自殺方式干凈利落,非常符合其潑辣、剛烈的性格。
古代小說中還描寫了一種特別的自殺方式,即吞金自盡,如《紅樓夢》第六十九回寫尤二姐自殺即用此法。尤二姐因無法忍受鳳姐的算計和眾人的白眼折磨,決意自盡,想到“生金子可以墜死,豈不比上吊自刎又干凈”,于是“找出一塊生金,也不知多重,恨命含淚便吞入口中,幾次狠命直脖,方咽了下去”,直到次日凌晨才被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死亡。但是吞金能不能直接死亡是有疑問的。首先要搞清楚一點,尤三姐吞下的生金究竟是現(xiàn)在所說的純金還是純度不高的黃金,或者是銅、銀、鐵等其他金屬,因為銅、銀、鐵等其他金屬在古代都可稱為“金”。根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純金并沒有毒性,吞入純金物件并不會引起中毒死亡。只是由于黃金比重大,下墜壓迫腸道,不能排出,而一時又不會致命,吞金者更可能是疼痛難忍受折磨而死;或者是黃金導(dǎo)致自殺者消化道破裂、出血及其他并發(fā)癥,從而導(dǎo)致死亡。如果吞下的金塊小,只要無毒性,是可以自行排出的;如果太大,按照現(xiàn)在的醫(yī)學(xué)水平,則可以剖腹取出。但是若黃金制品純度不高,含有其他有毒雜質(zhì),或者吞食了其他重金屬元素,自殺者也可能中毒死亡,不過這樣中毒后不會很快就死。根據(jù)小說的描寫,尤二姐吞金后拖了很長時間,直到凌晨才被發(fā)現(xiàn)死亡,所以尤二姐吞金后也有可能是被金塊卡在喉嚨里活活憋死的。
撞墻而死則是另外一種特別的自殺方式。如“二拍”中的《行孝子到底不簡尸殉節(jié)婦留待雙出柩》一篇小說提到,王秀才不滿父親被官府驗尸,于是當堂自盡,“望縣堂階上一頭撞去,眼見得世名被眾人激得焦燥,用得力猛,早把顱骨撞碎,腦漿迸出而死。”《紅樓夢》里的司棋也是如此自殺,該小說第九十二回借他人之口提到,“那知道那司棋這東西糊涂,便一頭撞在墻上,把腦袋撞破,鮮血直流,竟死了。”然而這種自殺方式能否使人當場死亡,是值得懷疑的。即使當事人有強烈的死亡決心,但若掌握不了技巧、沒有一定的力度,是不可能有效果的。像王秀才那樣“用得力猛”,是可能把顱骨撞碎的;但司棋是女流之輩,是否有這么大的力度便值得懷疑,何況當時其情人在場,她畢竟還是有所顧忌的。而且根據(jù)實際生活經(jīng)驗,這種自殺方式也還很少看到。
其它自殺方式還有很多,如《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六十八“王殷”篇提到,苗溫的妻子被強行分配給別人,她不甘心,就拿短刀割下自己的乳房而死。割乳是不能馬上死的,很可能是流血過度、不治而死。在《醒世恒言》中的《蔡瑞虹忍辱報仇》這篇小說里,蔡瑞虹完成復(fù)仇使命后,則是“將剪刀自刺其喉而死”。這些自盡的手段是令人恐怖的,實施后會帶給人很多肉體上的痛苦。若非有強烈的死亡意志,恐怕不會采取這些可怕的方式。
總之,古代敘事文學(xué)描寫的自殺方式雖然多樣,但畢竟是不值得提倡的。有些方式甚至可能是作家憑空想象出來的,在現(xiàn)實中也沒什么實踐意義。不過,作家的描述仍然使我們對古人面對死亡時的態(tài)度有所理解和認識。
On the Suicide Method in Ancient Chinese Fiction
LI Gen-liang
(School ofLiteratur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3,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all kinds of suicidal methods which are with suicide status and personality.Meanwhile,these suicidal methods help us understand the ancients.
Key words: Ancient Chinese fiction; suicidal method;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