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經濟文化相對比較落后的東方國家,要擺脫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和奴役,擺脫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依附和殖民統治,爭取國家的獨立和解放;要在西方無產階級首先取得社會主義勝利的示范和幫助下,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在資本主義未得到充分發展的情況下縮短走向社會主義的進程;要吸收借鑒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切有益的成果和經驗,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東方社會理論;價值
中圖分類號:A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9-0193-02
一、馬克思恩格斯東方社會理論的主要內容
馬克思恩格斯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不僅創立了完整系統的社會主義理論,而且還探討了東方社會主義發展的問題。馬克思思格斯關于東方社會的評論、他們探討東方命運的書信、《資本論》三大手稿、《給“祖國紀事”雜志編輯部的信》、《給維·伊·查蘇利奇的信》、《共產黨宣言》俄文版序言、馬克思晚年人類學筆記中的相關闡述,以及恩格斯《流亡者文獻》、《〈論俄國的社會問題〉跋》等文章,構成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主要內容。
1.東方社會由于其社會歷史發展的特殊性可以有不同于西方社會的發展道路。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是在研究所有制形態的演化中注意到了東方社會發展的特殊性問題。在這一時期,馬克思恩格斯將東方社會完全納入世界歷史發展的軌道中。從而確定了東方民族和國家在世界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即“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東方從屬于西方”。19世紀5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繼續對東方社會進行深入的研究,撰寫了《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鴉片貿易史》、《俄國在遠東的成功》、《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等重要文章,在這些文章中,馬克思恩格斯對西方資本殖民主義以及東方社會的結構和特點進行了分析闡述,深刻描述了東西方社會兩大文明體系的沖撞,剖析了東方社會不同于西方社會的特殊性。在這一階段,馬克思恩格斯雖然贊揚了東方社會的民族民主解放運動,斥責了英國殖民主義侵略者的殘暴行為,但他們對英國入侵給東方封建社會制度帶來的沖擊作用還是給予了肯定。因為,資本主義先進生產方式打破了東方落后民族的閉關自守和與世隔絕的狀態,在客觀上促進東方國家生產力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以后,一方面隨著巴黎公社革命的失敗,歐洲資本主義社會進入到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社會主義革命短時間內爆發的可能性已經不大;另一方面,人類學、歷史學的發展,特別是拉伯課、泰勒、梅恩、摩爾根等大量關于古代社會、原始社會和東方社會著作的問世,為馬克思完善和發展東方社會理論提供了寶貴的材料。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社會學、人類學的深入學習和對東方社會大量材料的研究,重新認識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原生形態,修正了東方社會從屬西方社會的發展道路論,提出了東方社會完全可以走不同于西方社會的發展道路。
2.東方社會存在著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可能性。1881年2月16日,俄國的查蘇利奇致信馬克思,請他說明:“對中國農村公社可能有的命運以及世界各國由于歷史的必然性都應經過資本主義生產各階段理論的看法?!盵1]馬克思對此十分重視,于是從1881年2—3月,馬克思幾經易稿,最終把第四稿作為正式的復信寄出。在初稿中,馬克思指出,“俄國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把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來?!盵2]在二稿中,馬克思指出,俄國是在全國范圍內把公社占有制保存下來的國家,同時又恰好生存在現代的歷史環境中,處在文化較高的時代,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統治的世界市場聯系在一起?!岸韲∵@種生產方式的肯定成果,就可能發展并改造它的農村公社的古代形式,而不必加以破壞?!盵2]在三稿中,馬克思指出,“土地公有制賦予它以集體占有的自然基礎,而它的歷史環境(資本主義生產和它同時存在)又給予它以實現大規模組織起來的合作勞動的現成物質條件。因此,它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吸收資本主義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盵2]在作為正式復信的第四稿中,馬克思指出,“在《資本論》中所作出的分析,既不包括贊成俄國農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論據,也不包括反對農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論據,但是,從我根據自己找到的原始材料所進行的專門研究中,我深信:這種農村公社是俄國新生的支點?!盵2]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深化和拓展了馬克思晚年對俄國發展道路的有關設想,“毫無疑問,公社,在某種程度上還有勞動組合,都包含了某些萌芽,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展起來,拯救俄國不必經受資本主義的苦難?!盵3]通過馬克思恩格斯對俄國社會發展前景問題所作出的表述,我們可以發現:俄國的發展道路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避免資本主義的一切苦難,從而縮短發展的進程。顯然,晚年馬克思恩格斯以俄國社會為典型,為東方社會發展道路提出了一個設想: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國家有可能不經過資本主義的完全發展階段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3.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國家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最重要條件是吸收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創造的物質技術成果。馬克思主義學說是在批判繼承資本主義文明成果中誕生的,馬克思主義的產生離不開客觀的社會歷史條件,同樣也離不開一定的思想文化條件。馬克思曾指出,在資本主義時代,資本家為追求超額剩余價值不惜代價追求科學生產技術的領先,從而客觀上促使現代教育得以誕生、全民義務教育得以實現。而資產階級在全社會建立起來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提倡科學的理念,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同時這也是廣大勞動人民最終走向解放的必由之路。所以,馬克思指出,對自然認識的深入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實際力量,自然科學通過工業的發展“進入人的生活并改造人的生活”,為“人的解放”準備了條件。在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落后的社會生產力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東方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可以而且應該繼承資本主義的科學技術成就。
二、馬克思恩格斯東方社會理論的當代價值
1.東方國家必須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求得自身的自由與解放,擺脫對西方國家的殖民依附,從而走上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東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如何擺脫對西方國家的殖民依附,求得自身的自由與解放,走上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是馬克思恩格斯東方社會理論中的思考中重點闡明的重要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民族壓迫的根源,指出私有制和階級剝削是造成民族壓迫進而引起民族解放運動的根本原因。消滅民族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必須致力于消滅私有制和階級剝削。這二者是互為條件、互為促進的,無產階級革命離不開被壓迫民族的民族解放運動的有力支持,而被壓迫民族的民族解放運動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馬克思說:“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勝利也就是對民族沖突和工業沖突的勝利,這些沖突在目前使各國相互敵視。因此,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勝利同時就是一切被壓迫民族獲得解放的信號?!?/p>
2.在發展道路上,東方國家可以結合本國的基本國情和具體實際,不失時機的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實現社會制度的跳躍式發展。馬克思多次在他的跨越理論中強調,東方落后國家可以跨越人類文明創造的漫長過程以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的不利層面,但是卻不能跨越資本主義創造先進的生產力和相對完善的民主、法律制度等。在這一點上,如果不能準確地理解馬克思的跨越理論,不顧自己的國家的實際狀況,不受任何限制的實施跨越,必將導致建立在先進生產關系上的落后生產力的畸形發展。斯大林時期,蘇聯盡管在生產關系上已經過渡到了社會主義階段,但是其過分注重生產關系的變革,為了建立極其純粹的公有制經濟形式,完全忽視了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實行指令性的計劃經濟體制,過分重視重工業的發展而忽視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切使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嚴重不符。這嚴重違背了馬克思設想的在跨越后要“想用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的思路。因此,馬克思恩格斯的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的重大意義不僅僅在于作出了跨越“卡夫丁峽谷”的結論,而主要在于其拒絕將任何已有的理論凝固化和教條化,各國要從本國的基本國情和具體實際出發,并從中探索出適合本國發展的具體道路的思想方法。
3.東方國家在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上,應該吸收資本主義國家一切有益的和可以借鑒的發展成果,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從而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本質。馬克思、恩格斯歷來認為,歷史的發展是辯證的揚棄過程,社會主義要清除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但應該吸取人類歷史上一切進步的文化成果。社會主義要批判和清除的只是在過去那些體現剝削階級意志和利益的反人民、反歷史進步的舊思想和舊文化,絕不是對傳統文化采取一概否定的態度。社會主義既是資本主義的否定者、替代者,又是資本主義的揚棄者、繼承者。他們在世界歷史的交往和必然實現生產社會化的基礎上指出,東方國家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不應排斥資本主義的現代文明,應該吸收資本主義國家一切有益的和可以借鑒的發展成果,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并通過社會制度的有效改造以徹底抵制資本主義對東方社會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從而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本質。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7.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69-451.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