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旅游島是海南立足省情現實、著眼未來發展的基礎上提出的戰略性決策,是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制高點和突破口。如何在國際旅游島建設過程中,將海南民俗文化展示給國內外游客是旅游業界長期思考的問題之一,也是海南島樹立國際化形象的核心之所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從民俗文化與國際旅游島的內在關系出發,針對海南民俗文化開發中的體驗性缺失問題,提出以體驗為核心的民俗文化開發系統規劃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民俗文化;體驗式設計;國際旅游島;海南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9-0143-03
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核心問題是把海南島建設成為獨一無二、充滿魅力的熱帶島嶼,而海南島除了擁有燦爛的陽光、綿延的沙灘、蔚藍的大海、精致的島嶼、挺拔的椰樹……其最大的獨特性還在于我們對于海南島獨特民俗文化的詮釋,讓來到這座島嶼的人們感受到別處無法感受到的民俗文化魅力。
一、民俗文化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的重要
地位
1.民俗文化元素是海南旅游國際化的重要標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海南島要真正走向國際化,對民俗文化的整理和開發是一個關鍵性因素。一個地域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獨特的文化傳承形成特有的民俗文化特點,海南島更因其島嶼的特殊地理位置,保持了相對原生態的民俗文化特點。這種原生態的民俗文化也正是海南挖掘獨特文化魅力的源泉,也正是海南旅游走向國際化的基石[1]。
2.民俗文化元素是海南度假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海南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吸引了海內外眾多的度假游客,但是度假模式相對單一,更缺乏獨特文化元素的主導。這就對度假旅游的可持續性發展產生潛在的威脅,因為僅僅是陽光+海水+沙灘的度假模式在全世界范圍內可謂競爭激烈,而陽光+海水+沙灘+獨特海南島文化的感受之旅卻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可見對海南民俗文化元素的深度保護和挖掘才是培養海南度假旅游的核心。
3.民俗文化元素是海南人文生態工程的核心基礎。建設國際旅游島應從人文生態視角將海南的民俗文化元素重新構建,將其納入海南人文文化建設體系,形成獨具特色、可持續發展的人文生態系統。一個區域人文生態的豐富多彩和延綿傳承,形成這一區域的個性魅力。構建海南島良好人文生態環境,有利于推動海南島經濟持續協調健康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展示海南島文化內涵和個性魅力,增強親和力和吸引力,優化自然生態環境。構建海南島良好人文生態環境,應以彰顯地域歷史文化及民族文化內涵、構建重點人文景觀保護區域、凝練人文精神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為重心,形成特色的海南島“名片”。
二、海南民俗文化資源旅游開發的體驗性弱
海南民俗文化資源豐富多彩,神秘而充滿魅力,但是在現階段的開發模式中,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更多感受到的不是神秘而是野蠻,不是魅力而是排斥。其中非常關鍵的原因還是海南民俗文化資源的旅游開發形式體驗性不強,例如,游客在旅游過程中也許能看到像竹桿舞表演,甚至還能加入到跳竹桿舞的隊伍中,但是這種體驗卻是片面沒有系統的。這種片面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不是所有來海南的游客都有機會體驗,對海南島的民俗文化理解自然不相同;另一方面,游客即使體驗到了這樣一種竹桿舞的形式,可能并未能體驗其他各種民俗文化而對海南的整體文化形象認識有偏差。
1.海南民俗文化開發的區域性明顯。海南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對東線的開發是較早也是較成熟的,現有的民俗文化開發項目也大都集中在東線上,比如黎村苗寨、檳榔谷。這就對全面而整體的展示海南島的民俗風情提出了挑戰。而且民俗文化展現的形式大都局限于景區內,出景區門則很難從周邊的村落和環境中感受到景區內的風土人情。但是民俗文化的強大魅力是一定要人置身其中去充分體驗的。單一的依靠范圍有限的景區讓人們來了解整個海南島的民俗文化是不現實的。
2.海南民俗文化開發的功利性太強。海南民俗文化旅游開發項目相對于自然風光的旅游開發項目,還處于相對較弱的位置。特別是像黎村苗寨這樣的項目,重復性很高,為什么重復性會這么高?利益驅使。為什么有利益?正是源于海南民俗文化的魅力,而我們在開發過程中,卻被利益主導,利用游客對海南風俗民情的好奇心理,采取了一些不妥當的手段。例如,進入黎村苗寨,體驗婚俗的一個項目,在游客不知情的情況下,強行讓游客體驗黎族婚禮,最后強行收取一定的費用。這會給游客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從而扭曲對海南民俗文化的理解。這種形式的體驗不僅不利于民俗文化的開發,反而造成體驗錯覺。
3.海南民俗文化開發的可介入性弱。海南民俗文化具有神秘、原生態的特點,在開發過程中如果沒有以人及生活形態為載體,民俗文化的開發就很容易走入低俗、野蠻的窘境。民俗文化的開發旨在向人們展示海南島人民的生活藝術和文化,如果加入過多的商業開發成分,例如為了贏利,在景區內設置與民俗文化展示格格不入的文化元素,把民俗文化展示變成了大雜燴,只要有贏利的項目都可以上。如何介入并引導海南的民俗文化到一條和諧發展之路,正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三、體驗導向的海南民俗文化開發系統設計
(一)設計的核心基礎:海南民俗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海南民俗文化開發系統的設計旨在對不可再生的民俗文化資源進行保護與發展,以推動海南民俗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和所有民俗文化的保護一樣,海南的民俗文化保護同樣面臨傳承問題。究其根源,主要是現代生活方式的巨大沖擊,年青人向往現代都市生活,并沒有認識到民俗文化的價值所在。而對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結合的傳承方式也缺乏政府主導,讓年青人看不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價值之所在。政府需要給予相應的政策及經濟支持,使得海南民俗文化不僅能得以傳承,還會增加海南的國際化魅力,從而促進民俗文化本身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二)設計的基本理念:突出海南民俗文化的體驗性
海南民俗文化傳承的關鍵在于人,而人之所以傳承一種文化是出于生存的需要或是熱愛。民俗文化之于海南,是形成國際化形象的立足之本,生存之需。但是現階段民眾缺乏對傳統文化意義的理解,一部分人對傳統民俗文化并不了解,一部分人熱愛傳統民俗文化卻迫于生計不得不放棄,陷入無人承繼的局面,這就需要通過引導讓人們了解文化的價值、體驗文化的魅力,并且通過政策引導讓民俗文化在展現魅力的同時緩解文化傳承者的生活壓力。我們通過一定的開發模式,讓更多的游客來體驗這種民俗文化,參與其中,讓他們更加了解這種文化,同時也為文化的傳承提供了經濟的支持。
(三)設計的主要策略:保護優先、重點突破、市場介入、大眾參與
1.保護優先:全面整理和保護海南民俗文化的各類載體。海南島具有稀缺的島嶼文化和民族文化,但是稀缺的文化資源卻沒有被充分、完整的展現給游客,沒有形成核心的文化競爭力。海南島也致力于對這些民俗文化的保護,目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1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53項。但是這些民俗文化都面臨載體——人的缺失。為什么這么稀缺優秀的文化資源卻面臨這樣一種無以為繼的尷尬局面呢?因為生存與文化之間,人只能先選擇生存,如果我們認識到文化的價值,并通過合理有效的渠道使文化轉化成經濟發展的動力,那么這些寶貴的資源才能保護下來,并得以發展,而文化的載體——人也得到了最好的保護[2]。
2.重點突破:開放一些有特色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海南的黎苗風情是其民俗文化中十分重要且最具特色的部分。而目前海南展示少數民族風情的旅游景點和項目,有些不但沒有讓游客接受和熱愛黎苗文化,反而心生恐懼;有些項目向人們盡可能全面、客觀的展示黎苗文化,卻缺乏體驗性項目讓人們走馬觀花,缺乏深入的理解,更談不上將黎苗文化打造成為海南島特有的文化核心競爭力。可以加重力度建設一批古樸、充滿民族特色的村寨,讓游客能全方位的體驗海南特有的生活方式。
3.市場介入:將民俗文化融入高端度假旅游體驗之旅。海南島目前主要以觀光和度假休閑旅游為主,其中自然包括一些對民俗文化進行了解的項目,但是沒有高端的民俗體驗線路設計,而這樣的線路設計,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高端客戶,另一方面也對海南的民俗文化進行最廣泛和有效的推廣。當前,三亞崖洲古城的保護與開發是一個很好開端,能成為補充三亞及海南民俗文化旅游產品的不足,再現海南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3]。
4.大眾參與:用群眾運動確保海南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我們要改變民俗文化傳承通過個別的傳承人,通過限定的景區來實現的觀點。民俗文化的傳承首先要有這個地區民眾的深深熱愛,然后要有豐富多樣的載體和表現形式。如果少數民族的歌舞隨處可見;如果瓊劇、海南八音、崖洲民歌能相隨耳畔;如果有幸居住在船型屋;如果能穿上黎族姐妹織的黎族服飾;如果能參與海南特有的節慶活動……對游客來說這就是最快樂的旅行,因為在旅行的過程中體驗了一種文化,并參與和傳承了這種文化。
(四)設計的核心領域
1.視覺體驗系統設計。海南的特色要通過視覺展現給游客的主要是獨具嶺南風格的回廊式建筑和少數民族服飾。我們應該通過政府的主導,將一些古建筑群進行修繕和整理,將海南鄉村的船型屋、城鎮的嶺南回廊式建筑為標志的建筑特色展示在游客眼前。海南有黎族、苗族和回族,在民族聚居區域應鼓勵少數民族保有自己的服飾文化,并通過全民的參與,讓游客感受到海南的與眾不同。海南現有的島服文化是一種非常好的視覺體驗典范,這使得游客非常有參與和認同感,但是島服文化的內涵有待深度的挖掘,也需要更多元化的產品。
2.聽覺體驗系統設計。海南有很多的民間音樂戲曲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其中有很多都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崖州民歌、儋州調聲、臨高人偶戲、瓊中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樂、海南齋醮科儀音樂、瓊劇、海南八音器樂、文昌公仔戲(三江公仔戲)。如果通過整理能將這些音樂戲曲向游客展示,一方面讓游客通過音樂了解海南民俗文化,另一方面也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問題得以解決。
3.味覺體驗系統設計。海南美食繼承了南方飲食的特點:清淡、講究原汁原味,同時也結合了海南的地方特色,不僅有美味的小吃,更有已經為大家所知的四大名菜“文昌雞、嘉積鴨、和樂蟹、東山羊”,如果我們能把這些飲食資源與民俗文化展示進行整合,例如,專門開辟一條海南美食街,將海南的小吃、名點,著名菜式以快捷、衛生、物美價廉的形式呈現給游客,想必大家都會非常愿意去品嘗,從而更深入的了解海南的飲食文化。
4.行為體驗系統設計。很多游客來到海南不僅為了領略海南的島嶼風光,更是想體驗海南的熱帶生活方式,尤其是黎苗等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這就需要我們建設一批能展現海南特色的農場、村寨,提供給游客充分體驗海南民居生活的場所和機會,就像云南的麗江、湖南的鳳凰等等這樣的古鎮,通過一種生活方式來吸引更多的游客。更可以通過對少數民族特有節日的節慶活動,讓游客真切感受海南的民俗文化。
5.精神體驗系統設計。精神體驗系統的設計旨在通過文化作品,包括文學、影視等形式向社會大眾傳播海南清閑、自在、快樂的精神。首先是收集與海南有關的古代文學作品,整理出不同系列讓人們感受歷史長河中的海南,其次創作出現代影視作品,讓海南通過熒幕走向社會大眾,讓沒有來過海南的人向往海南,讓來過海南的人留戀海南,讓海南島不僅存在于一個地理位置,更存在于人們心里的某一個角落。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所在,旅游是文化的載體之一。海南民俗文化體驗性開發需要從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高度實施“政府主導、民間參與、企業投資、社會收益”的總體策略,以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等多種效益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建國.國際旅游島建設要挖掘本土文化[J].新東方,2009,(6):14-19.
[2]李壯麗.如何做好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在保護中實現有序開發[J].民族論壇,2009,(1).
[3]張軍.對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的多維度思考[J].旅游學刊,2005,(5):38-42.
How to Develop Hainan Folk Culture Under the Context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Design by Experience
WU Jue
(Hainan University,Tourism College, Haikou 570228,China)
Abstract: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is a critical strategic decision to Hain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ainan. How to present Hainan folk culture to the tourists from the world is a long-term thinking problem for the whole industry, but also to establish an international image of Hainan Island. It’s important that builds a experience system for designing Hainan folk culture after finding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ourist Isla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folk culture which is lack of experience issue.
Key words: folk culture; design by;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ha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