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信息產業在資源型城市轉型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信息產業的發展對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具有優化的作用。從資源型城市轉型與發展信息產業的關系入手,闡述了資源型城市發展信息產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針對資源型城市加快信息產業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意在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以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資源型城市;轉型;信息產業
中圖分類號:F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9-0138-03
一、概述
所謂資源型城市,是指以當地不可再生性自然資源的開采業和加工業(統稱資源型產業)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城市。根據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中國資源型城市共計118座。占全部城市的18%。涉及總人口1.54億,其中市區非農業人口3 400萬,職工1 250萬人。其中煤炭城市有63座,森工城市有21座,有色冶金城市有12座,石油城市有9座,黑色冶金城市有8座,其他城市5座。隨著不可再生資源的不斷開采利用,主導產業的逐漸衰退,企業將陷入困境,使的大量工人待業下崗,形成新的貧困群體,嚴重影響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成為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資源型城市最終必須實行經濟轉型,否則只能是走向衰亡。
2007年12月,國務院出臺文件《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大對資源型城市尤其是資源枯竭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支持力度,在高效利用優勢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上,盡快建立有利于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這就要求我們把完成工業化任務與實現資源城市轉型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改變高投入、低產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狀況,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資源城市轉型之路。
信息產業是指從事信息技術、設備制造以及信息的生產、加工、存儲、流通與服務的新興產業群體;是一個具有高滲透性、高附加性、高效益的綠色產業,它廣泛滲透到一、二、三產業,成為改造傳統產業、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品結構更新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同時,它又是其他諸多產業的推動力。因此,發展信息產業,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的契機,也是符合資源型城市發展現狀實現經濟轉型的戰略選擇。
二、信息產業與資源型城市的關系
資源型城市在信息產業的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信息產業是在第三產業高度發展,計算機應用技術高度發達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雄厚的經濟基礎,發達完善的服務產業是發展信息產業必不可少的條件。資源型城市雄厚的經濟基礎為信息產業發展在人才吸引與培養、融資渠道、信息基礎設施、軟件需求、融資渠道等方面提供支持。從相反角度來講,信息產業也對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信息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和國民生產總值,為城市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另一方面還能顯著的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工作效率,從而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也對城市經濟結構優化有積極的作用。
(一)資源型城市發展信息產業的優勢
1.經濟基礎雄厚。信息產業的發展具有高投入性。在信息產業領域,技術開發、產品制造的難度日益加大,因而相關的費用是非常巨大的。目前,單個公司的力量已難以支持信息技術龐大的資金投入,需要地方政府的財政扶持。近年來,由于資源型城市具備大量的資源,社會對不可再生資源需求量的加大,導致資源型城市經濟持續增長,這為資源型城市信息產業的發展奠定了扎實的經濟基礎。
2.政企管理體制優勢。長期以來,資源型城市管理體制以國有大企業為主體,中央企業,歷史久、級別高、實力強,企業辦社會,參與搞城建,履行生產與社會服務的雙重職能。像大慶、白銀、金昌、克拉瑪依等都是依托國有大企業建設城市,先有企業,后有城市。企業的生存發展決定了居民未來的生活,也決定了城市的走向。這樣的發展模式直接影響資源型城市整體輻射帶動作用的發揮。
不可再生資源的開采利用是資源型城市的主導產業,信息產業的發展將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這就可以使資源型城市將主導產業信息化模式輻射至其他資源型城市,發展本地信息產業。例如,克拉瑪依打造的“數字油田”建設模式,通過其自主研發的近100套數字油田應用軟件,制定的330個油田信息化建設應用標準,建成的覆蓋油田生產、科研、經營、管理全過程的勘探開發信息管理和服務體系,形成的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質量過硬、功能先進的信息技術產品,完全可以復制給其他油氣資源型城市。
由于資源型城市具有特殊的管理體制,發展信息產業時,可以進行優勢互補。將企業信息化優勢轉化到城市信息化建設中,相反也可以將城市信息化建設的成熟模式應用到主導企業。另外,資源型城市盡管和一般型城市產業結構不同,但由于城市發展的模式類似,因此,資源型城市可以將成熟的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電子社區等建設模,整體輻射到周邊城市,推動本地的信息產業。
(二)發展信息產業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的促進作用
1.發展信息產業培育資源型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資源型城市經濟作為一個有機體,其生長和發育必然是一個新陳代謝、吐故納新的過程。資源型城市經濟在不斷向前發展的同時,資源型城市衰老、衰敗和衰退的因素也在不斷積累,這時如果沒有新生的經濟力量補充進來,資源型城市經濟就會失去發展的活力和動力,逐漸走向衰敗。隨著資源型城市不可再生資源的逐步枯竭,傳統工業產業將逐漸走向了衰退,無力帶動城市經濟進一步的快速發展。因此,必須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作為指導,審時度勢的及時選擇并培育新的增長點,資源型城市經濟才能不斷向前發展。
城市新經濟增長點其主要特點是:(1)有較大的市場需求和潛力;(2)具有高創新率,即能迅速地引入技術創新或制度創新;(3)具有較高的增長速度,或者其潛在的增長速度較高;(4)具有很強的帶動其他產業部門發展的能力,即具有較高的擴散效應。從信息產業的內涵及特點我們可以看出,信息產業充分具備城市新經濟增長點的這些特點。從實際的發展情況來看,信息產業是近十年來發展最強勁的產業之一。從現實來看高技能工作崗位數量大大增加了就業機會和政府稅收急劇增長,幾乎信息產業以外的每一個產業都能從信息化中受益。根據普華永道所做的《軟件產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調研報告,在1997年,中國軟件市場總規模已達14億美元,產生的經濟活動總量約為23億美元;軟件出版商和開發商直接雇傭了32 810人,并帶來了8 499個下游工作機會和20 037個上游工作機會,總共創造了61 346個工作機會;為政府帶來了2.198億美元的稅收,并且這些數字正以28%的年增長速度在增長。到2001年,中國軟件產業的銷售額達到了30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7%,這些數據充分證明了信息產業是一個充滿發展潛力和后勁的新經濟增長點。因此,信息產業充分具備成為城市新經濟增長點的條件,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培育,信息產業完全可以成為資源型城市發展活力的源泉,有力地推動資源型城市走向可持續發展。
2.發展信息產業優化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發展信息產業對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具有優化作用。
一是發展信息產業將改造資源型城市傳統產業。信息技術是當代最有滲透作用和增值功能的技術,在傳統產業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和廣泛應用,為資源型城市在較高起點上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可能。利用信息技術產業的高成長性、高關聯性和高滲透性帶動傳統產業的升級。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也是中央提出的改造升級資源型城市傳統產業,振興老工業基地的基本手段。
例如,通過信息產業中的軟件產業的推廣應用,一方面可以使資源型城市主導企業大大提高管理水平、生產效率,從而推動企業的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另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從根本上改善產品結構,提高企業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信息產業為傳統裝備制造業、加工業以及金融保險、商貿、物流業等各產業部門全面實現數字化、信息化發揮不可或缺的基礎和推動作用,是城市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的重要支撐。
二是發展信息產業將優化資源型城市三次產業結構。資源型城市一般作為傳統老工業基地,經濟基礎雄厚,根據相關數據和指標分析,資源型城市已經進入工業化的中后期。但是資源型城市的第三產業并不發達,服務業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仍舊較低,對勞動力吸收能力較差。服務業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一個重要載體,也就是實現工業、農業信息化的重要載體,它本身就產生很多服務業的產品。因此,加快發展服務業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1)在能源、傳統制造企業和農業領域運用信息服務技術,可以改變資源粗放利用的狀況,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再循環。(2)利用現代信息服務技術,還具有對人流、物流的優化與替代作用,降低由此產生的資源消耗。比如產品展示、貿易談判和交易活動都可以在網上進行。另外,視頻、電話會議的總成本只占傳統會議形式的很小比例,可以大大降低交通和財政壓力。(3)信息化是建立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之上的,以應用帶動創新,以創新帶動產業發展,實現信息化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加強信息服務產業基地和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將為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再創發展新優勢提供產業和技術的有效支撐。
因此,信息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上下游服務業的發展,擴大第三產業的就業和產值,優化三次產業,增加第三產業在資源型城市GDP及就業中所占的比重,推動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向合理化方向發展。
3.發展信息產業促進資源型城市勞動就業。信息產業的發展必然會帶來勞動就業形勢的變化,同時直接增加這個行業的就業機會。例如信息產業的發展直接將產生一些以信息為基礎的行業,如信息服務業、軟件業和信息產品制造業等,從而為資源型城市剩余勞動力提供一定的就業崗位。另外,信息產業推動了傳統產業的改造,使一些原本可能淘汰的行業產生一定的創新,從而使某些行業又需要增加新的技術性人才和管理性人才。
三、發展信息產業的重點拓展領域
資源型城市發展信息產業,不能盲目的開展,應立足于本地信息產業發展現狀,以服務本地傳統產業為核心,逐漸壯大產業規模,最終實現資源型城市信息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結合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單一,勞動力過剩,人口素質高的特點,資源型城市信息產業發展應立足于資源型城市現有技術含量較高的信息制造業為基礎,充分利用資源型現有人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為主的信息服務業,并以此為基礎向知識密集型的軟件加工業發展,最終形成資源型城市特殊的信息產業群。以下將簡單的介紹資源型城市重點領域拓展的建議。
1.信息制造業。作為為信息產業提供技術設備的行業,信息設備制造業的市場潛力完全取決于該產業的發展前景,這一方面取決于中國信息化的進程,另一方面也受到世界信息產業的帶動。目前全球化競爭中,世界IT市場近兩年并不景氣,中國市場相對繁榮。因此加大對信息產品組裝、配套產業鏈的扶植,為周邊省市的信息制造業進行配套生產,以承接國內產業轉移所帶來的二次分工,帶動資源型城市信息制造業的全面發展。
2.信息服務業。信息服務業利用計算機或通信網絡進行信息的收集、處理、傳輸、并以計算機及網絡方式向最終用戶提供各類信息產品和服務。這一產業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完善的傳輸網絡和龐大的受眾群體構成,是信息化建設中主要的信息源提供者和重要的信息傳送渠道,為消費電子工業乃至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具有相當規模的市場支撐,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上看,信息服務業是未來信息產業新的增長點。因此,資源型城市轉型過程中應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信息服務重點發展方向:(1)根據資源型城市傳統產業對信息技術服務的需求,發揮資源型城市在電信和網絡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針對傳統產業的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時帶動相關的信息制造、軟件產業的發展。(2)加強通信網絡建設,優化網絡質量,從而為信息技術服務業奠定良好基礎。(3)開發教育教學信息庫,醫療醫藥信息庫,影視生活和娛樂信息庫。為推廣教育、保障健康、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服務。(4)鼓勵各行業積極開發和吸收社會信息資源,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鼓勵社會各界利用網絡優勢開展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網上辦公、虛擬專用網等業務,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5)以信息內容服務為主的信息產品在信息化時代將成為主打產品,圍繞信息內容服務,將滋生一大批信息運營商,并有可能成為信息產業的主體。
3.軟件業。軟件業務的地位在世界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已被提到空前的高度,其平均增長率為14.3%~15%,遠遠超過其他產業。企業信息化和自動化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知識經濟的興起和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更是加快了這種趨勢,這說明軟件業有著廣闊的潛在市場。結合資源型城市的特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大力發展資源型城市軟件業:(1)大力推動初級軟件加工業的發展,以給其他軟件業先進省市做配套為己任,利用資源型城市人口素質高的特點,重點培養初、中級程序員,承接大型軟件開發項目中的標準化模塊代碼編寫等工作。(2)以鋼鐵、陶瓷、電廣、金融、稅務、教育、出版等行業的應用軟件的二次開發作為切入點,進而滲透到電子商務、網絡平臺、教育平臺、嵌入式系統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名牌軟件的研發和生產。(3)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參與應用軟件的應用開發與社會服務,支持管理信息系統,企業管理工業控制,CAD/CAM、金融、財稅、商業、保險業、信息服務、教育娛樂及多媒體、網絡與信息安全、保密等軟件的二次開發。(4)大力鼓勵軟件加工和軟件出口,積極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構件,擴大資源型城市自有軟件的市場份額。
四、結論
本文在分析資源型城市發展信息產業優勢的基礎上,討論了發展信息產業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的促進作用,并對發展信息產業的重點方向進行了建議,以期為中國的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借鑒。資源型城市轉型,除了發展信息產業,還可以根據資源型城市的自身特點,發展旅游業、金融業、高新技術產業等。
參考文獻:
[1]唐躍培.打造世界石油城——陳新發市長暢通克拉瑪依發展新思路[EB/OL]. http://10.72.5.8/cmsroot/xjytmh/zdtpxw/,2010-03-23.
[2]邢卓,王通.石油資源型城市轉型與發展模式選擇——以天津市大港區為例[C].中國城市化與城鄉轉型發展——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2009:94-99.
[3]趙龍,曹慶.信息產業對安徽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影響分析[J].現代農業,2008,(11):88-91.
[4]張敬華.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筆談[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9,(4):6-8.
[5]葛東軍.邯鄲市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EB/OL].北京:中國知網,2006
[6]楊海霞.專家談資源城市轉型模式[J].中國投資,2009,(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