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交通量調查統計是公路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公路的建設和發展中起著十分積極的作用。結合本地區交通量調查實際情況,論述了公路交通量數據分類整理、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范圍。
關鍵詞:交通量;統計;分析;應用
中圖分類號:F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9-0167-02
引言
交通量數據是在有組織、有計劃地交通量調查的基礎上,通過統計整理和分析,所取得的交通量的統計資料;交通量數據統計與分析能夠充分反映本地區公路交通量的變化和發展趨勢,評價公路對現有交通車輛的適應程度及交通運輸服務質量水平,為公路交通行業的發展、公路建設的總體布局與規劃[1],公路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等提供科學的數字和理論依據。
通過對全市76個間隙式觀測點、3個連續式觀測點的觀測數據資料進行及時、準確、完整的數據統計匯總,并進行深入的數據分析,對管理線路等級、交通流量等提供第一手資料。
一、交通量調查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交通量調查經過觀測記錄、數據采集后,需要對取得的原始數據進行認真處理和分析,把它們轉換成有用的數據指標,才能讓這些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所獲得的資料發揮有效的作用[2]。
1.交通量數據分類整理。交通量數據的整理首先要根據大量的原始數據來計算出混合交通量自然數和當量數。由于交通量時刻都在變動,一般常見的都是取某段時間的交通量平均值來衡量該段時間的交通量代表。一般在進行交通量的數據整理時,常分成三類[3]:(1)按交通組成的不同可分機動車交通量、非機動車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機動車交通量包括各類汽車和拖拉機等。非機動車包括畜力車、電動車、人力車、自行車等。(2)按觀測時間的不同可分秒交通量(5 min、10 min、15 min)、小時交通量、白天12小時交通量、16小時交通量,日、周、月、年交通量。(3)根據用途不同平均交通量通常可分為平均日交通量、周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時交通量。
2.交通量數據計算。通過以下公式計算各類公路的總交通量及在公路網中所占的比重。
(1)線路交通量。線路交通量=■N■·L■。式中Ni——線路上各觀測站調查日交通量(輛/D);Li——線路上各觀測站對應的調查區間長度(km);n——線路上觀測站的個數。同類公路的路線交通量=轄區內每條同類公路的路線交通量之和;調查區域內線路交通量=轄區內幾類公路路線交通量之和。(2)日交通量。日交通量=路線交通量/路段全長;同類公路日交通量=同類公路路線交通量/同類公路里程總和;調查區域日交通量=調查區域內路線交通量/調查區域內幾類公路里程總計。(3)各類公路里程及路線交通量比重。各類公路里程比重=各類公路里程小計/幾類公路里程總計;各類公路路線交通量比重=各類公路路線交通量小計/幾類公路路線交通量總計。
3.經過計算整理,可以得到本市、縣、區各類公路線路交通量比重調查表(以2009年為例)。
二、交通量時空變化分析
交通量的時間變化是指某一公路斷面交通量在不同時間的變化情況。交通量的空間變化是指同一時間交通量在道路網上不同地點的流量分布。在進行了24小時交通量的連續觀測后,就可以整理為以小時為單位的交通量統計表,繪制交通量的時變圖,以分析交通量的變化趨勢。了解上下高峰小時出現的時間、數值大小和夜間交通的情況等。
通過對不同公路的交通量時變圖的分析可知(見圖1、圖2),地方公路交通量時空變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交通量時變圖一般呈波浪形曲線分布,一般都有上下午高峰出現;(2)不同性質公路的空間分布規律有差異,市道和重要縣道交通流量較大,高峰期時間拉長,而次要的縣道和鄉道交通流量小,高峰期集中;(3)不同經濟發展規模的地區,所連接的公路的交通量時變規律有差異,相同性質的公路在經濟愈發達的地區交通量愈大。
三、交通量數據的應用
通過對交通量調查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各類公路的交通量及其各自在路網中的比重,同時也可以了解交通量的空間分布和時間分布特性、交通量的各種變化規律和影響因素、從而為道路網規劃、道路設計和建設、交通管理和控制、工程的經濟分析和效果對比、交通安全等各個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根據[4]。交通量調查資料在我市公路的應用和所起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為道路養護管理提供依據。為提高公路養護的質量和經濟效益,道路的經常性維修經費及養路定員編制的額定,以交通量的大小及道路施工質量、線路性質及養護經費等情況綜合確定,并以交通量大小作為主要的決定因素,充分利用觀測數據為道路養護管理服務。如我們對在3 000輛/日以上的道班除按里程配備養護工人和增加臨時養護工加強養護外,還充分利用交通時變柱狀圖,合理安排道班工人在非車輛高峰小時進行路面養護作業,車輛高峰期則進行路肩、橋涵構造物及綠化帶等養護作業,從而提高了養護效率和安全系數。
2.為遠景交通量預測提供根據。通過大量的交通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找出交通量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規律,根據歷年的交通量數據來計算路線的交通量年遞增率,找出交通量增長規律,從而可以推算出遠景交通量,預測未來交通量的發展趨勢,為公路建設的宏觀決策提供依據。例如,衡陽市2005—2015年交通公路網規劃中的遠景交通量就是以歷年觀測取得的交通量數據和汽車起訖點調查(OD調查)等資料為基礎進行預測的。
3.為交通控制與管理提供依據。交通控制的實施離不開交通量的現狀和需求,如果脫離了交通量流向和流量的實際,則交通控制的效果就會大大降低。例如,根據實測的交通量數據,對一些人口比較密集的鄉鎮除設置限速或村莊標志外,有些還加設交通信號燈或突起橫標線提醒駕駛員注意安全。并對交通量大的市、縣道設置齊全的交通標志和路面標線,加強路政管理力度,使公路經常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況,使道路的通行能力得到提高。
4.為已有道路評定提供依據。運用交通量調查數據,可以計算出路線的交通擁擠度,判斷現有道路是否達到飽和程度,以評定道路的使用情況,評價現有公路對交通運輸通行要求的適應狀況和服務社會的水平。例如,以交通擁擠度低于2.0的,屬于暢通或擁擠路段,說明道路還能基本滿足運輸需要,車輛行駛較安全。擁擠度在2.0~3.0的,屬于堵塞路段,說明道路的通行能力已滿足不了運輸的需要,車輛行駛安全度較差。擁擠度大于3.0的,說明道路已遠遠不能滿足交通運輸的需要,屬于嚴重堵塞路段,車輛行駛極不安全,迫切需要對原有公路進行改造以提高其通行能力。
5.為公路設計提供依據。根據現有道路的是否滿足運輸需要來進行總體布局,在確定了規劃項目后,在項目的前期工作要進行可行性研究,要新修或改建一條公路,都要利用大量的交通量數據來進行經濟論證和分析,論證公路建設項目的必要性、合理性與可行性。建設項目決定之后,在公路設計的過程中,公路的技術等級確定、道路交叉口類型確定、公路路面厚度的設計計算等也都要利用到交通量數據。
結語
交通量數據統計能準確、及時、全面、系統地提供各級公路上的各種交通工具的數量及構成比例,準確預測未來交通量的發展, 為公路建設總體布局與規劃、公路建設可行性研究、舊路改造、公路工程設計等提供首要資料,為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規模提供確切可靠的依據。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交通量調查統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需要我們加強交通量調查管理,進一步探討交通量調查的分析與應用,充分發揮交通量調查的作用,使交通量調查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交通部公路規劃設計院.公路交通調查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2]肖華.淺談交通量調查數據的分析與應用[J].科技信息,2007,(25).
[3]王國秋.公路交通量調查數據分析[J].北方交通,2008,(6):192-194.
[4]李苑茜.論交通量調查統計在公路建設中的作用[J].廣西交通科技,1999,(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