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的獨立學院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著對自身認識不足、抗挫能力差、缺乏奉獻精神、學習與工作的關系處理不當、原則性不強等問題,學校要根據新時期學生干部的具體情況,堅持原則,加強引導和培訓,促進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獨立學院;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9-0253-02
一、獨立學院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對自身認識不足,期望值過高。不少學生干部對自身缺乏全面的認識,對學生干部角色認識錯位。在工作和生活中,以干部”自居,與同學相處表現出“高人一等”,有時甚至凌駕于老師之上。隨意指揮他人的現象常有出現,工作中缺乏群眾基礎。
學生干部大都希望通過擔任學生干部來鍛煉自己,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有的學生干部在做工作時,雖有滿腔熱情和良好的工作愿望,卻往往因自身工作經驗不足,對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思想上準備不充分,認為自己只要是想集體、同學所想,出發點是善意的,同學們就一定會響應、會支持,或因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或因工作內容、活動形式與同學們的思想實際、性格特點不符,致使同學們產生抵觸情緒,參與積極性不高,結果達不到預先設想的期望,在追求完美工作中受挫。
2.自尊心強,抗挫能力差。現在的大學生大都經歷單純、成長順利,沒經歷困難與挫折的鍛煉,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不強。在學生工作中許多時候需要反復向同學們講明原因、曉之以理時,一些學生干部缺乏應有的耐心,尤其是在得不到同學們理解、發生誤會時,便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強烈的損傷,感到委屈和有失臉面;有的學生干部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總拉不下面子、放不下架子去面對事實,而是自暴自棄、情緒消極,與自尊心強相對應地表現出極度的自卑;在工作中出現失誤和造成嚴重后果時,老師和學生還批評不得,批評稍稍尖銳些,就宣布退出,以“撂挑子”相威脅,缺乏應有的責任心。
3.功利思想嚴重,缺乏奉獻精神。絕大多數擔任學生干部者的動機是端正的,希望通過擔任學生干部熱心為同學服務,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但也有少數學生干部只關注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講實際,更講實惠,以“個人”為本位的價值主體自我化、價值取向功利化、價值目標短期化”的趨勢日益突出。有的將做學生干部作為撈取榮譽和利益的手段,作為找到一個好工作的砝碼。
4.學習與工作的關系處理不當。一些學生干部過分熱衷于社會活動,而對學習不感興趣,出現雖工作積極性高、能力強、工作成績突出,但學習出現多門不及格,甚至到了退學的邊緣;還有些學生干部,不能正確處理學習與工作的關系,不能合理地分配學習、工作的時間,結果只能是學習、工作都做不好,也因此失去了評優、推薦、加入黨組織等機會。
5.原則性不強,干部威信打折扣。部分學生干部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只要求自己不做壞事、錯事,但對學生中的不良傾向不予制止,不敢批評,知情不報,缺乏應有的正氣,缺乏對黨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和精神;個別學生干部利用小小的職權,拉幫結派,吃吃喝喝,結交酒肉朋友,利用不正當手段解決入黨、競選,用義氣代替原則;有的干部對與自己關系親近的同學的違紀行為采取寬容態度,甚至為其站崗放哨,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缺乏起碼的是非觀念;更有極個別學生干部,將自己混同于一般學生,不能嚴于律己,并且帶頭參與考試舞弊、打架斗毆等違紀違法活動。這些現象的蔓延,將嚴重影響校風、教風、學風的建設,也必然影響學生干部自身的威信。
6.個人表現欲強,缺乏團隊精神。個別學生干部個人表現欲望強烈,缺乏與他人團結合作的精神,沒有大局觀念。合作意志淡薄,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強。他們在工作中要么搞“個人承包制”,要么袖手旁觀、隔岸觀火。有的學生干部看不得周圍的干部工作能力比自己強,在背后搞名堂,甚至拉幫結派。由于缺乏整體的團隊精神,各個部門間各自為政,不能形成整體的合力,直接影響了學生干部隊伍工作的成效。
7.工作能力不強,工作中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由于學生干部以前沒有主動、獨立工作的經驗,長期在老師的安排、布置和扶植下工作,造成有的工作經驗缺乏,不懂得工作的藝術和方法,工作效果不佳,甚至適得其反;有的領導布置什么就干什么缺乏主觀能動性,工作沒有活力;甚至有的干部只當“干部”不做實事,缺乏務實的工作作風。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根據以上的問題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學校忽視對學生干部的培養和管理、學生干部隊伍忽視自身學習和提高。因此我們在培養學生干部過程中,不僅要運用教育、培訓的手段,還要重視在使用中培養,在實踐中培養,切實提高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
1.集中培養、分類培養、分層培養與個別培養。學生干部的培養既要覆蓋到全體學生干部,同時也要針對不同工作崗位的學生干部進行分類培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干部進行分層培養,對重點干部進行個別培養。做到全面培養與重點培養相結合,針對不同的培養對象確定相應的培養目標,制訂相應的培養計劃。
集中培養主要解決一些共性問題,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統一認識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集中培養的方式,其優點是標準統一,目標明確,培養直接。另外,培養對象也可以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環境下討論交流。
分類培養則適用于不同工作崗位的對象,如班干與團干的工作性質與開展工作的方式有著明顯不同的地方,我們應把班委與團支部委員分開,指明其工作的特點和差異性。
分層培養主要運用于不同層級的學生干部,對于年級干部,重點培養其組織管理、統籌協調、策劃宣傳等方式能力;對于班級干部,重點培養其上傳下達,做好班風、學風建等方面的能力。
2.教育培養與實踐培養。教育培養的方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培養方式,可以傳授大道理,講理論知識,講實踐經驗,讓學生干部通過間接學習獲取知識和能力。當然,最有效的培養莫過于實踐培養,在使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放權給學生干部,讓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設計、嘗試、總結和提高。筆者對于新上任的學生干部,經常會交代打字錄入、檢查文稿等一些“小”事情,觀察他們的反映與處理的情況,從中去引導學生認真對待每一個小細節,做好每一件小事情。然后由小到大,從協助開展工作到獨立設計、組織和開展活動,在不同的時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層層遞進,指導學生學以致用,在實踐中提高自己。
3.長期培養與階段培養。干部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當然,根據培養的目標而決定的時間不同,我們可以分為階段培養和長期培養兩種。突出人才培養的連續性,我們要把培養貫穿始終從選拔、使用、培養、舉薦等各個環節對學生干部進行全過程培養。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在長期培養目標的引導下,按照長期培養計劃日程開展一系列的階段培養。針對學生干部不同時期的特點,我們對新上任干部傳授如何當好一名學生干部,對于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學生干部灌輸如何去發現不足,提高綜合素質;針對大學不同的階段,我們指導大一學生干部適應大學學習與生活,指導畢業班的學生干部在求職就業及文明離校等方面發揮作用;結合黨和國家的重大時事政策的契機,進行強化性的階段性培養,比如說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這將對中國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利用此契機組織學生干部學習十七大精神,并討論在工作中貫徹十七大精神,有效地提高了對于時事政策的認識,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干部工作的實效性。
4.專題講座、團隊訓練和經驗交流等多形式培養。學生干部培養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不必拘泥于開會或是書本學習這些傳統的形式,可以利用所有可行的方式來對學生干部進行教育和培養。比如說有計劃地邀請專家給學生干部開展學生干部工作的專題講座;請有經驗的學生干部來做專題交流會;引入目前流行的團隊訓練,提高學生干部之間互相了解、互相合作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能力。開展經驗交流會是一種很常見的一種形式,只要我們設計合理、準備充分,就是一種相當有效的培養方式。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十人以內能使交流者充分發言、表達和交流思想;不采用上下層級明顯的座位排布,大家自然圍成一圈,在一個輕松舒適的環境,可以使與會者暢所欲言;最重要的是,大家有交流的基礎和共識,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才有可能成為一次高效的交流會。而輔導員在交流會要做好傾聽、過渡和適當的總結、延伸,讓交流會的培養效果凸顯出來。
最有效的培養方式就是給予關注,給予目標,與之交流,及時指導。沒有固定的樣式,可以是要求學生干部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閱讀書籍,增強文化素質提升理論水平,及時地交流學習心得;也可以是建議學生干部寫《工作周記》,每天把自己認為進步一點點的事情記錄下來,積少成多,了解自己,提高自己。
三、結語
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當學生干部的培養變被動為主動,其重心也從輔導員移到學生干部身上,學生干部能從自身素質的培養角度來開展工作,提出問題,努力探索出一條學生干部建設的新思路、新途徑,真正發揮出他們的橋梁紐帶作用、組織管理作用、骨干帶頭作用、模范表率作用,不斷提高其整體水平,那我們的培養工作也就可以稱得上是全方位的培養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生工作是一門藝術,如何盡善盡美地健全這支隊伍,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探索、總結。
參考文獻:
[1]朱永新.中華教育思想研究——中國教育科學的成就與貢獻[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
[2]彭梅芬.培養高素質的學生干部隊伍[J].廣西高教研究,2002,(1).
[3]李華.試論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基本原則[J].武邑大學學報,2005,(4).
[4]北京青年報.獨立學院發展的三字經——訪教育部部長周濟[EB/OL].(2005-05-27)[2005-11-15] http: //www. hie. edu. cn/crjy/
index. asp? paga =4ID=key=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