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單個直銷員相對于強大的直銷公司來說是弱者,所以需要法律對其權益給予特別的保護。中國在2005年頒布了《直銷管理條例》,對于直銷員權益的保護方面借鑒了韓國的立法,但有些規定具有明顯的創新性。擬通過對中韓兩國直銷員權益保護制度的比較,加深對中國直銷員權益保護制度的理解。
關鍵詞:直銷;直銷員權益保護制度;比較;中韓
中圖分類號:F7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9-0147-02
韓國《直銷法》[1]分六章50條,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詳細的直銷法。對于直銷員權益規定了較為詳盡的保護制度。中國在2005年頒布了《直銷管理條例》,對于直銷員權益的保護方面借鑒了韓國的立法,但也有些規定具有明顯的創新性。本文擬通過對中韓兩國直銷員權益保護制度的比較,加深對中國直銷員權益保護制度的理解。
一、韓國直銷員權益保護制度
韓國《直銷法》將直銷員分為兩類,一類是從事單層直銷的人員,稱為直銷商;另一類是從事多層次直銷的人員稱為傳銷商。韓國《直銷法》除總則第2條定義條款第8項“特殊收益”與直銷商的報酬有關系之外,其他章節幾乎沒有涉及到直銷商的權益保護問題。但涉及傳銷商權益保護的條款卻比較多,這些條款大致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傳銷商的知情權。韓國《直銷法》第17條第5項規定多層次傳銷公司應當發給傳銷商一本手冊,上面要有下列項目內容:(1)發起獎金的計算方式和標準。(2)發展下線事項。(3)退貨事項。(4)傳銷商遵守規則。(5)《通商產業部法令》規定事項。另外,第32條禁止第1款有四項涉及到傳銷商的知情權。即第6項禁止多層次銷售者發給傳銷商的手冊上提供虛假信息。第7項禁止多層次銷售者在提供給傳銷商的特殊收益上提供虛假信息。第8項禁止多層次銷售者在有關多層傳銷組織活動內容和經營上傳播虛假信息,做夸張事實宣傳。第12項禁止多層次銷售者對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和價格做超過實際的虛假宣傳。這些規定有力地保障了多層次傳銷商的知情權。
第二,傳銷商的獲取報酬權。韓國《直銷法》總則第2條定義條款里面,第8和第9給“特殊收益”和 “發起獎金”下了定義。 “特殊收益”首先是一種零售差價,這種差價是通過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獲得。其次它是一種發起獎金,這是多層次傳銷公司支付給多層次傳銷商的一種獎金。“發起獎金”是一種經濟收益,是根據多層次傳銷商對他的多層次傳銷組織的管理和對下線的培訓而支付給他的獎金。而第四章多層次傳銷第28條規定了多層傳銷公司支付的發起獎金必須遵循三個方面的要求:首先,多層傳銷公司向傳銷商支付的發起獎金總額不能超過《總統令》規定的限度。其次,多層傳銷公司支付的發起獎金應與登記注冊時報告的計算方式與支付標準一致,不許有差異。最后,除了零售差價,無論多層傳銷公司向傳銷商支付什么收益都歸屬于發起獎金。零售差價不同于發起獎金,它是多層傳銷商直銷產品的獲益。
第三,傳銷商的退貨權。韓國《直銷法》第31條規定了多層傳銷商的退貨權。多層傳銷商只要遞交書面通知給多層傳銷公司即可實施退貨,而且多層傳銷公司不能對退貨強加任何限制。多層傳銷商可以退回沒有賣出的產品和服務,不論簽訂合同的日期。同時多層傳銷公司應立即退款。第32條禁止第1款有四項涉及到傳銷商的退貨權。即第1項禁止多層次銷售者強制對方簽合同,阻礙對方退貨,阻礙對方取消合同。第2項禁止多層次銷售者采用欺騙、誤導手法引誘對方簽訂合同和妨礙對方退貨。第5項禁止多層次銷售者對傳銷商未售出產品的退貨期限強加限制,并且傳銷商買貨和退貨納差價超過《總統令》規定。第14項禁止多層次銷售者為干擾退貨之目的,改變企業地址、電話。這些規定有力保障了傳銷商的退貨權的實現。
第四,傳銷商享有擔保金的保障權。韓國第四章多層次傳銷第26條規定了擔保金權力的實施。即當一個多層傳銷公司暫停經營或取消注冊,消費者和傳銷商有權退貨退款,并比任何其他債權人優先接受退款。從法律規定的先后順序而言,多層傳銷商的擔保金保障權優先于其他債權人優先接受退款,但次于消費者的擔保金保障權。即當多層傳銷公司暫停經營或取消注冊時,多層傳銷商可以按《非訴訟程序法》向地區法院申請從擔保金中支付其退貨退款。
第五,傳銷商享有免于被強加負擔的權利。韓國《直銷法》第四章多層次傳銷第32條禁止第1款中有三項涉及到傳銷商享有的免于被強加負擔的權利。即第3項禁止多層次銷售者給傳銷商、或新參加者強加存貨負擔,不論什么名目都不允許,例如,入會貨、試用產品、銷售工具、銷售額、培訓費等等。第4項禁止多層次銷售者強加給傳銷商發展下線數量。第9項禁止多層次銷售者通過傳銷商,強迫其下線購買產品和服務。這些規定對于保障傳銷商的合法權益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中國直銷員權益保護制度
第一,直銷員的知情權。中國保護直銷員知情權的制度比韓國的力度強。中國的直銷是服務點加直銷員的模式,有關直銷公司的信息必須在服務點公布,而且中國直銷公司必須按照商務部的要求公布相關信息。
第二,直銷員解除推銷合同的權利。《直銷管理條例》第17條規定,“直銷員自簽訂推銷合同之日起60日內可以隨時解除推銷合同;60日后,直銷員解除推銷合同應當提前15日通知直銷企業。”這一條保證了直銷員解除推銷合同的權利。因為直銷員不是直銷企業的員工,而是與直銷企業平等的民事主體,所以無法適用勞動法的試用期的相關規定。故《直銷管理條例》規定自簽訂推銷合同之日起60日內可以隨時解除推銷合同,對于直銷員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簽訂推銷合同60日之后,直銷員解除合同的話只要提前15天通知直銷企業,這也比勞動法中雇員必須提前30天通知用人單位的期限要短得多。實際上第17條的規定體現了立法者的良苦用心,即避免直銷企業對直銷員的人身控制性。
第三,直銷員獲得業務培訓的權利。第18條規定“直銷企業應當對擬招募的直銷員進行業務培訓和考試,考試合格后由直銷企業頒發直銷員證。未取得直銷員證,任何人不得從事直銷活動。”“直銷企業進行直銷員業務培訓和考試,不得收取任何費用。”這兩款的規定保證了直銷員獲得業務培訓的權利,而且這種培訓是不能收取任何費用的。
第四,直銷員獲得報酬的權利。《直銷管理條例》第24條規定了直銷企業至少應當按月支付直銷員報酬,且對直銷員的報酬的計算基礎及上限做了規定。從法律上保證了直銷員的獲得報酬權,避免直銷企業利用克扣或拖延支付直銷員的報酬,或者利用直銷員的報酬來要挾他們完成指定的直銷業績。
第五,直銷員有換貨和退貨的權利。《直銷管理條例》第25條規定了直銷員的換貨和退貨的權利。即“直銷員自購買直銷產品之日起30日內,產品未開封的,可以憑直銷企業開具的發票或者售貨憑證向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或者所在地的服務網點辦理換貨和退貨;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和所在地的服務網點應當自直銷員提出換貨或者退貨要求之日起7日內,按照發票或者售貨憑證標明的價款辦理換貨和退貨。”且其他情形的換貨和退貨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辦理。而且為了保障直銷員的換貨和退貨權利,《直銷管理條例》第26條還規定直銷企業與直銷員因換貨或者退貨發生糾紛的,由前者承擔舉證責任。
第六,直銷員享有保證金的保障權。《直銷管理條例》第30條規定當出現“無正當理由,直銷企業不向直銷員支付報酬,或者不向直銷員支付退貨款”或“直銷企業發生停業、合并、解散、轉讓、破產等情況,無力向直銷員支付報酬或者無力向直銷員支付退貨款”時,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共同決定可以使用保證金。這一規定給直銷員獲得報酬權和退貨款增加了一道最后的保障。
三、中韓直銷員權益保護制度比較
第一,中國的直銷制度只允許單層直銷,所以中國直銷權益保護制度只針對單層直銷員。而韓國允許單層直銷和多層傳銷,其直銷法對于單層直銷商權益的保護幾乎只字未提,卻在第四章多層次傳銷里面對多層傳銷商的權益規定了比較詳細的規定。這樣立法的理由很明顯,國外一般認為單層直銷比較單純,不像多層傳銷那么復雜,用其他法律足夠保護單層直銷員的權益。
第二,中國保護直銷員知情權的制度比韓國的力度強。中國的直銷是服務網點加直銷員的模式,有關直銷公司的信息必須在服務網點公布。有學者認為,“這不僅便于政府管理, 還有利于收稅, 也方便消費者投訴。”[2]筆者認為,這種模式也有助于保障直銷員的知情權。而韓國只是規定多層次傳銷公司應當發給傳銷商一本手冊,上面要有發起獎金的計算方式和標準、發展下線事項及退貨事項等相關信息。
第三,中國《直銷管理條例》第17條規定了直銷員解除推銷合同的權利。即“直銷員自簽訂推銷合同之日起60日內可以隨時解除推銷合同;60日后,直銷員解除推銷合同應當提前15日通知直銷企業。”這一條保證了直銷員解除推銷合同的權利,避免直銷企業對直銷員的人身控制性。而韓國《直銷法》沒有類似的規定。這可以說是中國直銷法的一個創新。
第四,中國《直銷管理條例》用專門的一章規定了直銷員的招募與培訓方面的制度,明確規定直銷員享有培訓的權利,且直銷企業對進行直銷員業務培訓和考試,不得收取任何費用。而韓國《直銷法》沒有明確規定直銷公司的培訓義務。
第五,中國《直銷管理條例》第25條規定了直銷員的換貨和退貨的權利。且第26條還規定直銷企業與直銷員因換貨或者退貨發生糾紛的,由前者承擔舉證責任。這一條規定加重了直銷企業的義務,可以盡量避免直銷企業在換貨和退貨時利用各種借口刁難直銷員,保障了直銷員換貨和退貨的權利。而韓國《直銷法》沒有規定多層傳銷商有換貨的權利,只規定了退貨權,且沒有規定多層傳銷公司與傳銷商因退貨發生糾紛,由前者承擔舉證責任。只有消費者退貨時,才享有由多層次銷售者承擔舉證責任。
參考文獻:
[1]趙建明,譯.韓國直銷法[EB/OL].中國直銷聯盟網,中國直銷網轉載,2009-10-07.
[2]薛榮久,陳泰鋒.對中國直銷立法的解讀[J].市場營銷導刊,2006,(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