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有了很大的變化,逐步從以食品為主向多元化的消費支出結構轉變,農村居民開始重視醫療保健、交通通訊等服務類項目的支出,可見,中國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結構水平是不斷提高的。另外,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以及文教、娛樂配套設施的欠缺,中國大部分地區農村居民在此方面的消費比例還很小,因此,進一步加強農村相關文教、娛樂設施的建設將對中國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結構的高級化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結構;對應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0.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9-0032-05
前言
近幾年來,中國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消費支出結構也有了較大的改變,很多地方的食品支出的比例逐漸減少,為了更好地分析中國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結構情況,下面將對中國2006年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結構進行對應分析,找出各地消費結構的共同點。
一、對應分析的原理及方法
對應分析是1970年由法國統計學家J.P.Beozecri提出來的。它是在R型和Q型因子分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多元統計方法。通過對應分析找出R型和Q型因子分析的內在聯系,通過對應分析可以將變量和樣品同時反映到同一個坐標系即因子載荷圖上,從而可以更直觀的找出變量與樣品之間的關系。對應分析的步驟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由原始資料陣X出發,計算規格化的概率矩陣P=(p)=
然后,計算過渡矩陣Z=,其中 i=1,…,n;
j=1,…,p
第三步,進行因子分析
(1)R型因子分析
計算協差陣A=Z′Z的特征根λ≥λ≥…≥λ,按其累計百分比大于85%,取前m個特征根 ,并計算相應的單位特征向量記為u,…,u,從而得到因子載荷陣。并在兩兩因子軸上作變量點圖。
F=
(2)Q型因子分析
對上述的m個特征根λ≥λ≥…≥λ計算其相應于矩陣B=ZZ′的單位特征向量:
V=ZuV=Zu,…,V=Zu
從而得到Q型因子載荷陣:
G=
最后,做出對應分析因子負荷圖,從而進行進一步分析。
二、2008年中國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結構的對應分析
選取反映農村居民消費支出指標:X1:食品支出,X2:衣著支出,X3:居住支出,X4:家庭設備及服務支出,X5:醫療保健支出,X6:交通和通訊支出,X7:文教、娛樂及服務支出,X8:其他商品及服務支出。根據《2009年統計年鑒》的資料,對中國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結構進行分析和比較。
(1)規格化的概率矩陣P
從規格化的概率矩陣P中可以看出,各省市的食品支出均遠遠高于其他項目支出,占到43%,居住支出占18.2%、交通和通訊支出占10.0%、文教、娛樂及服務支出占8.8%、醫療保健支出占7.1%、衣著支出占6.1%、家庭設備及服務占4.7%。另外,各地區相比,2007年上海的農村消費7.7%為全國最高,其次是浙江(6.4%)和北京(6.2%)。
利用spss軟件計算協差陣以及其特征值,如下表所示:從特征值的累計貢獻率可以看出,前4個累計值的累計貢獻率達到91.0%,其中,第一個公因子占53.2%,第二個公因子占16.3%,第三個公因子占13.3%,第四個公因子占8.3%。
(2)計算R型、Q型因子負荷陣
從表1看出,前4個公因子的貢獻率已將達到了91.0%,因此,選取前4個特征值分別計算R型分子載荷陣和Q型因子負荷陣。
(3)作出因子載荷圖
根據以上R型和Q型因子分析,做出2008年中國農村消費結構對應分析的因子載荷圖(如圖1所示)。
從因子載荷平面圖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變量與樣品之間的關系,按照農村居民消費的結構可以歸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變量點:食品
樣品點: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廣西、西藏、甘肅、福建等省
第二類:變量點:居住
樣品點:河南、青海、河北、寧夏、新疆
第三類:變量點:醫療保健、衣著、交通和通訊、家庭設備及服務和其他商品及服務
樣品點:浙江、黑龍江、陜西、天津、山東、上海、北京、安徽、遼寧、內蒙古、山西
第四類:變量點:交通和通訊
樣本點:吉林、北京、遼寧、內蒙古、山西
第五類:變量點:文教、娛樂及服務
樣本點:江蘇
四、結果分析及建議
通過以上對應分析,中國農村消費支出結構具有以下特點:
(1)雖然中國農村消費中食品支出仍占較高比例為43%,但根據恩格爾定律,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總消費支出)在40%~50%時為小康社會。說明中國農村人民生活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各省市中,北京、上海、河北、山西、黑龍江、浙江、山東、河南、陜西等地的食品消費比例低于40%,可見這些區域的農村居民生活相對較為富裕。而西部地區如廣西、海南、重慶、貴州、云南、西藏、四川等地的食品支出比例高達50%以上,農村人民生活水平較低,東西差異較大,因此,應當加強西部的建設,加快西部經濟的發展。(2)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河南、青海、河北、寧夏、新疆等地方農村居民在居住方面的支出占較大比例,而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農村居民開始逐漸注重健康及精神的享受,從因子載荷圖看,浙江、上海、北京等人民生活水平較高地方的農村居民在醫療保健、衣著、交通和通訊、家庭設備及服務和其他商品及服務方面的消費更為突出。(3)除江蘇之外,其他各省市離文教、娛樂及服務的變量點都較遠,也就是說目前農村居民在此方面的消費還較少,其原因在于以下兩點,首先農村人民生活水平還不夠高,還沒有足夠的資金消費在此方面;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農村中文教、娛樂及服務相關設施建設還很欠缺,很多地方還沒有建立相應的文教、娛樂配套設施。可見,加強農村的文教、娛樂設施的建設將對農村居民消費結構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志剛.社會統計分析方法——SPSS軟件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王秋麗,紀楠,彭亞棉.用對應分析法研究區域經濟發展[J].商場現代化,2007,(51):209.
[3]中國統計年鑒[K].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下轉45頁)
(上接35頁)
[4]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
[5]孫道志.統計分析中對應分析方法應用[J].黃山學院學報,2006,(3):13-16.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f the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in 2008
LUO Yan-p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or National Defense, 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people,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has been changed reatly. More and more rural residents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ervice of medical care in stead of food.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s develop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ratio of consumption on pleasure and education is very small because of low revenue and the lack of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facilities. Therefore, improving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facilities is very necessary.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correspondence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