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日語里漢字的音讀,大多數的人認為它與漢語漢字的讀音非常相似。經過很長時間,隨著日語的發聲發生很大的變化,日語里的音讀與漢字的讀音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雖然說日語里漢字的音讀是產生于漢語漢字的讀音,但由于日語的音節語發音都比漢語簡單,所以,日語與漢語的一對一的對應是不可能的,出現了許多問題。因此,不能說日語里的假名就代表了真正的發音。
關鍵詞:漢字的韻;假名文字;發音;表記
中圖分類號:H0-0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8-0205-02
一、中日兩國語的漢字
日語和漢語雖屬不同的語系,但自古以來日語就與漢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古代日本被認為是一個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的國家,中國的漢字傳到日本之后日本利用漢字來對自己的語言進行了表記,日本的漢字音是在五至六世紀以及七世紀初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的。中日兩國語雖然在語法構造上有著顯著的不同,但是,其音讀的讀法是源自于中國漢字的讀音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日語的漢字讀音大致有吳音、漢音、唐宋音三種。據調查,根據漢音而來的日語漢字的音讀與漢語的古韻對應規律一目了然,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漢音來進行探討。針對中國漢字的韻和假名的對應關系來論述這個問題,主要論述含有“-n” “-ng”的韻與日語的假名“ん”“い”“う”的對應,以及“い”“う”的古音恢復。為了確保作為根據的資料的確實性與共同性,本文采用了《學研漢和大辭典》里記載的漢字進行統計。
二、含有[-n]與[-ng]韻的漢字與日語假名文字的對應
日語漢字的音讀與中國漢字有很深的淵源,一言概之,就是從中國漢字衍生出來的。但是,在漫長的歲月中,日語的發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中國漢字的讀音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在日語中,本來并沒有撥音[ん]的發音,這個音的產生就是受了漢語的影響。按照音韻的對照規律,含有[-n]與[-ng]韻的漢字的韻尾應該與日語假名文字[ん]相對應。本文主要通過查閱《廣韻》以及《學研漢和大辭典》,對這種對應進行了整理與分析。對應的中國古韻有102個,而在日語的假名文字中只有 [ん][い][う]三個與之對應。

表1為漢語中含有[-n]韻的漢字與日語假名[ん]的對應表,表2為漢語中含有[-ng]韻的漢字與日語假名[う]的對應表,表3為漢語中含有[-ng]韻的漢字與日語假名[い]的對應表,本文中為了簡明易懂,每個韻只列舉了一個相應的漢字。如表所示,漢語中含有[-n]韻的漢字的韻共有67個,全部與日語假名文字的[ん]相對應,漢語中含有含有[-ng]韻的漢字的韻共有35個,全部與日語假名文字的長音[い][う]相對應。
在日語里,漢字+“ずる”的時候,除了“高(昂)ずる”“投ずる”“報ずる”“焙ずる”之外,幾乎全部都含有韻母[-n]和[-ng]。由于含有[-n]和[-ng]的韻和日語的假名文字不可能實現一對一的對應,經過了長時期的變化,成為了和[ん][い][う]三個假名對應。如果“~ずる”前面的漢字含有[-n]韻,則和日語的假名[ん]相對應。例如:“甘んずる”“ 軽んずる”“ 混ずる”“判ずる”等。但是,如果“~ずる”前面的漢字含有[-ng]韻的話,在日語中則和假名[う][い]相對應。例如:“行ずる”“生ずる”“通ずる”“封ずる”等和日語的假名[う]相對應,而“映ずる”“詠ずる”“命ずる”“銘ずる”等則和日語的假名[い]相對應。
漢語漢字的發音與音節十分復雜,而到了發音與音節都比較簡單的日語中,一對一的對應變得困難,就只能用少數的假名文字來對應漢字的多個韻。而之所以在對應上會出現[ん]以外的[い][う],是因為現代日語中,為了發音的簡便而產生了音變,日語的音變主要有イ音變、ウ音變、撥音變、促音變,而將[ん]轉變成了[い] [う],就是音變的一種,如果恢復為古音的話還是只與[ん]相對應的。
三、日語的古音讀的恢復
日語漢字的音讀是根據漢語古漢字的讀音演變而來的,例如,“金”讀“キン”,“ 段”讀“ダン”,“山”讀“サン”,“新聞”讀“シンブン”,這和漢語的發音非常接近。但是,很多日語漢字的發音由于漢字的發音差異很大。例如,“等”讀“トウ”,“聲”讀“セイ”,“生育”讀“セイイク”,像這樣的和漢語的讀音差異很大的日語漢字如果恢復到古音讀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和漢語的發音還是非常接近的。在現代日語中,[悩]讀作[ノウ],[官]讀作[カソ],[造]讀作[ゾウ],這些讀音雖然還殘留著中國漢字讀音的影子,但是,已經和本來的發音有了很大的區別。我們來試著恢復一下這些字的古音讀,[悩]讀作 [ナウ],[官]讀作[クアソ],[造]讀作[ザウ],這就十分接近漢字的讀音了。
如上文所述,在日語中,含有“-n”“-ng”的韻不只與日語的假名[ん]相對應,還與長元音[い][う]相對應,究其原因,是由于日本人為了方便發音而產生了音變,其原本的發音應該是“ん”。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對含有“-ng”韻的漢字所對應的日語音讀恢復其原有的讀音,使之于漢字的讀音相似或一致。如:“江”讀“コウ”恢復為“カウ”,“ ウ”讀“ン”; “聲”“ 聖”“ 性”音讀“セイ”,“イ”讀“ン”;“ 丁”“ 定”“ 庭”“ 廷”音讀“テイ”,“ イ”讀“ン”,其讀音與廣東話讀音相似。
通過上述分析歸納可以看出,如果漢字的韻母為[an][en][in][un]等,也就是含有[-n]的話,那一定是用日語的假名文字[ん]來表記,如果韻母為[ang][eng][ing][ong]等也就是含有[-ng]的話,那在日語中就用[い][う]來表記。這一點也可以說明[い][う]的另一個發音[-ng]的存在。而如果恢復為古音讀的話,則全部會與[ん]相對應。因此我們還可以推斷出,日語里的假名文字并不是從真正意義上表記了漢字的發音。
參考文獻:
[1] 王保田.關于漢字的韻母與日語漢字的音讀[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4,(3).
[2] 張士祿,楊劍橋.音韻學入門[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
The corresponding of the rhyme i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Japanese kana
WANG Yang
(East language college,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 Filed Japanese pronunciation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side, most people think it is very similar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fter a very long time, with the Japanese voice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in Japanese where the sound of reading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also growing. Although the Japanese audio and read where Chinese characters are derived from the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but because the Japanese language than the Chinese pronunciation of simple syllables, therefore, Japanese and Chinese language one to one correspondence is not possible, there have been many problems. Therefore, we can not say where the Japanese Kana represents the true pronunciation.
Key words: rhyme in Chinese characters; kana;pronunciation;souven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