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字》是一部有關反叛女性——海斯特的小說。《紅字》通過對女主人公海斯特悲慘生活的描寫,再現了十七世紀美國清教社會中婦女的處境,展現了海斯特在與命運的抗爭中流露的反抗精神。
關鍵詞:《紅字》;海斯特;反叛思想;反抗精神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8-0198-02
霍桑的代表作《紅字》是美國文學發展史上的第一部象征主義小說,是美國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在作品中,霍桑集中了創作個性與經驗,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使《紅字》成為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著。《紅字》以十七世紀的新英格蘭為背景,描述了清教的殘酷和它對故事中女主人公人性的扼殺。小說創造性地演繹了當時社會對海斯特的壓迫,但海斯特并沒有屈服,她沒有屈服于壓抑人性的宗教道德,而是以種種勇敢的行為向愚昧的傳統挑戰,證明了自身存在的意義。她是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爭取真正美好愛情的勇敢典型。
一、《紅字》中的海斯特
對海斯特而言,最主要的罪人是羅杰·奇林沃斯,她很年輕的時候就和他結婚了,但是他們之間沒有愛。海斯特·白蘭是不合理婚姻的犧牲品,實質上她是社會的犧牲品。她從未從陰沉畸形的奇林沃斯那里得到過愛情,奇林沃斯知道她跟他結婚會害了她,但他并不內疚。在婚姻生活期間,奇林沃斯幾乎全身心投入在他的學習中,而對生活沒有半點激情。在奇林沃斯近兩年音信全無的情況下,海斯特·白蘭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早已不在人世。不幸的婚姻加上兩年中丈夫奇林沃斯毫無音訊,海斯特才開始與丁梅斯代爾相愛。盡管海斯特成長于清教社會,被灌輸著清教法規及其信仰,盡管她清楚地知道通奸罪會受什么樣的懲罰,海斯特還是有勇氣去觸犯這嚴厲的清教法規,她真誠地愛著丁梅斯代爾,不顧基督教道德原則的束縛,勇敢地打破她和奇林沃斯之間的婚姻關系。然而她卻被冠以通奸罪公開受審,成為罪惡深重的人,她不得不在公眾面前接受羞辱并終生佩帶紅字,她的處境是令人同情的。
二、海斯特的反抗思想和行為
海斯特反叛精神的個性通過她的幾個生活方式顯現出來:面對困境的勇氣,發自內心的執著的愛,她的自立意識及母性的特質。海斯特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她敢于反抗清教教規打破社會習俗束縛追求愛情和自由人性的肯定。
(一)海斯特對基督教道德的反抗
殖民地時期的社會在嚴酷的教權統治下,宗教與法律幾乎等同,支配著人思想的不是個人的獨立判斷,而是教權。教權代替了人們的思考,代替了人們的判斷。清教徒力圖使社會宗教化,在《紅字》中,我們始終會感受到這種來自宗教壓力的陰郁之氣,也更直觀地看到海斯特對清教倫理道德的懷疑與不滿,反抗腐朽的清教統治進行頑強的抗爭。
海絲特不以宗教道德為最高的道德原則,在不傷害其他人的情況下,她沒有將自己的罪過看成是罪大惡極,她坦然面對嚴厲懲罰。她的罪過是對宗教教條和社會傳統的反抗,同時也顯示了她大膽的個性和對生活的熱愛。然而“世俗的法律不是她心靈上的法律”,蔑視教規的海斯特表現出頑強的反叛精神,大膽地面對來自于社會和教會的羞辱和迫害。
她對基督教道德的反抗表現在她對待自己罪行象征紅字和珠兒的態度上。盡管海絲特接受懲罰胸前佩帶紅字,但她并未將紅字看作僅是羞辱的象征。當她從獄中邁步到觀眾面前時,人們驚奇地發現她不但沒有在“災難的云霧中黯然失色”,反而閃現出非常美麗的光。她的臉上現出高傲的微笑,她的目光是從容不迫的,她身上的服裝是十分華美的,就連那象征恥辱的紅字都繡得異常的精美、妙不可言、熠熠生輝。她用那絕妙的技藝繡出這個字母“A”,她的字母被精巧的鑲邊和迷人的金線環繞,她通過美化字母來否定它的社會意義,因此,海斯特將她的遭遇以及懲罰轉變為自我定義的優雅。海斯特之所以精心地繡出字母“A”,另一個原因就是她所愛的人——阿瑟·丁梅斯代爾的名字中有這個字母。她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證明了她對阿瑟·丁梅斯代爾深沉的愛。紅字“A”是海斯特繡制的工藝品,借此表達了她的反叛精神。
如同紅字一樣,小珠兒也是海斯特罪惡的象征,但也是她的無價之寶。為了爭取作為一個母親的權利,當貝靈漢的官員間接地表明如果她要保護這個小孩子將會進一步證明她的叛逆性,可是她拒絕拋棄珍珠。當統治者的魔爪伸向她的女兒小珠兒時,海斯特·白蘭不顧一切地公開反抗,據理力爭,終于沒有使母女分離。作者為海斯特對小珠兒狂野的天性感到焦慮,同時也使她對自己的罪惡進行反思。為了這個讓她受盡苦頭的孩子,她情愿放棄一切。她會費盡心思地為小珠兒做出奢華的袍服,將她打扮得更加活潑動人。海斯特通過她對自己胸口紅字和小珠兒的態度表現了她對基督教道德的反抗。
(二)海斯特積極的生活態度
海斯特積極地對待生活,勇敢地面對現實。她從監禁中被釋放出來之后,并沒有出走以逃避自己的罪惡,相反她卻在遠離鎮上的一間小茅屋中住了下來。她能堅強地克服冷酷的環境,以精美的針線活使她和珠兒得以生存下去。海斯特用她自己的行為表明了她反抗清教社會壓制的堅定決心。盡管她們生活得很艱苦,海斯特將很多的積蓄都用在救濟他人上面。她會給窮人送去食物和衣服,在別人遇到災難時她會第一個提供幫助;在瘟疫流行時,她更是像一位天使將溫暖舒適帶給他人。她的善行將她的“通奸”標志轉變成了 “天使”。 日復一日這種偏見也已被轉化,海斯特成功地改變了社區的思想體系。海斯特通過她的品行去改變字母“A”的含義,從而反抗清教社會。
(三)海斯特樂觀、自由的思考
海斯特樂觀、勇敢、能夠自由思考,海斯特可以用自由的精神思考自己的生活。當她為自己和所愛的人做出選擇時,她都聽從于內心的聲音。海斯特相信她愛丁梅斯代爾的直覺,她腦海中的道德觀使她拒絕承認她與丁梅斯代爾的相遇是罪孽,也使她能夠勇敢地追隨自己獨特的本性去保衛她所愛的人,去抵制世俗的譴責。
海斯特思考的問題是普通婦女所無法企及的,而且她不以社會準則作為衡量自己行為的標準,她有自己的一套準則。她居住在城鎮的邊緣靠近森林的地方,在這個人類文明和法律觸及不到的平靜環境中,她能自由地思考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活,海絲特重新審視一切事物,通過自由思考的方式她創造出自己全新的生活方式。她采取了一種思想自由的態度去思考全人類的女性,她心里時常會涌現出一個沉重的問題——就連女性中最幸福的人,她的生活果真是有意義的嗎?海斯特心中有令男性統治者恐慌的設想:“首先,整個社會制度要徹底推翻并予以重建。其次,男人的本性,或者說由于世代的習慣而變得像是本性的東西,應該從本質上加以改變,然后婦女才可能取得似是公平合理的地位。最后,即使排除掉一切其他困難,婦女也必須先進行一番自身的更有利的變化,才能享有這些初步改革的成果。”海斯特的反抗精神充分地呈現了出來,作為女權主義的先行者她所想的不是她自己的命運而是所有婦女的命運。
三、結語
在霍桑的筆下,海斯特是一位既有女性特有的天性和氣質,又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她與腐朽的清教統治進行頑強的抗爭,大膽追求自己的幸福,表現出令人贊嘆的勇敢和堅強。她通過自己不懈的斗爭,更贏得了經濟上、思想上和肉體上的自由,成為眾多女性的典范。她的反抗人生給廣大女性,尤其是不幸女性以很多啟示。她告訴女性應該如何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如何贏得自身應該享有的平等和自由的權利。
參考文獻:
[1] 霍桑.紅字[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2] 李秀艷.《紅字》的一種解讀[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
[3] 黃盛.霍桑的女性主義思想在《紅字》中的體現[J].電影文學,2008,(24).
Analysis of the Hester's spirit of resistance in the Scarlet Letter
LI Ye-xia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college,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252059,China)
Abstract: “The Scarlet Letter” is about a rebellious female - heist novel. “The Scarlet Letter” by the tragic life of the heroine Hester description, reproduction of the 17th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the situation of women in Puritan society, displaying the heist with the fate of the struggle in the spirit of resistance are revealed.
Key words: Scarlet Letter; Hester; rebelled idea and spirit of resi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