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對于資本主義的認識和利用大致分為初步探索、部分肯定、基本否定和辯證認識四個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蘊含著對資本主義的正確認識和政策。新的歷史條件下研究中共認識和利用資本主義,有利于深化對社會主義的認識、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資本主義
中圖分類號:A8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8-0194-02
中國共產黨在執政過程中為什么會出現大的曲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未能正確認識和對待資本主義。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講話發表之后,學界開始從人類文明成果的角度重新研究、認識資本主義。新的歷史時期,認真研究、科學總結中共認識和利用資本主義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及實踐意義。
一、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共認識和利用資本主義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深化對社會主義的認識
如何認識和對待資本主義,是經濟文化落后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須面對和回答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從歷史上看,當我們正確處理了同它的關系時,我們的事業就前進;反之,我們的事業就遭受挫折。所以,探究中國共產黨在此問題上出現的曲折和失誤,總結這一經驗教訓,對于深化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具有重要的認識史上的意義。
2.有利于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對資本主義的研究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產生的基礎和發展的生長點,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社會主義理論探索和實踐發展的過程,也始終貫穿著對資本主義的認識。中國共產黨對資本主義的認識是這一探索的繼續和發展,對其進行總結,有利于進一步解放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根據實踐的變化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3.有利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盡管我國跨越了資本主義制度,但在當今世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對立統一于國際大系統之中;在國內,公有制經濟、社會主義制度同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及港澳臺的資本主義構成一個對立統一的小系統。因此,考察對資本主義的認識歷程,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好地學習、借鑒、利用資本主義,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蘊涵著對資本主義的正確認識和政策
1.中國特色民主革命道路蘊含著對資本主義的正確認識和政策
落后國家發動無產階級革命走向社會主義,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如何認識和對待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從一定程度說,這甚至是革命是否能夠取得最終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毛澤東認為,分清敵我是“是革命的首要問題”[1]。在指出經濟地位決定不同階級階層革命態度的基礎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黨人創造性地把中國資產階級分為民族資產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兩部分,并在革命的不同時期采取了不同的聯合政策,以最大限度地團結革命力量、孤立反革命勢力。這既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特點,也是中國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關于民主革命進程中,如何對待資本主義的問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黨人則創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資本主義”的重要概念。毛澤東指出:“中國的資本主義是什么性質呢?有反動的法西斯資本主義,有民主的資本主義。蔣介石是半法西斯半封建的資本主義,我們是新民主主義的資本主義?!薄靶旅裰髦髁x的資本主義將來還有用,它的性質是幫助社會主義的,它是革命的,有用的,有利于社會主義之發展的?!盵2]雖然在革命的不同階段“新民主主義的資本主義”有不同的政策表現(如下文),但總體上是基于規律性層面的認識,肯定其進步性,并利用其積極因素來促進革命的發展。正如毛澤東指出的:“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社會中會有一個相當程度的發展”,“這是經濟落后的中國在民主革命勝利之后不可避免的結果” [3]。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蘊涵著對資本主義的正確認識和政策
落后國家率先發動無產階級革命并取得勝利,在此基礎上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同樣離不開正確認識和對待資本主義。在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我國經歷了許多重大的考驗,也曾經歷過挫折。鄧小平曾說:“現在雖然我們也在搞社會主義,但事實上不夠格”[4]?!安粔蚋瘛弊罨镜氖聦嵕褪恰柏毟F”,走出“貧窮”,就是要立足發展是硬道理,就是要促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就是要擺脫“姓社姓資”的爭論?!吧鐣髁x初級階段”科學定位基礎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等戰略性選擇,毫無疑問,蘊涵著對迄今為止一切人類文明成果,包括當代資本主義的反映人類共同利益和價值訴求的文明成果的時代性“揚棄”和“中國化”發展。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指導方針的科學發展觀,就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 [5]。
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而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關鍵在于我們既堅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盵6]
三、關于中共認識和利用資本主義的歷史進程
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都蘊含著對資本主義的正確認識和政策。中國共產黨成立99年來,在革命、改革和建設的歷史征程中,關于資本主義的認識歷程可以大致作出以下歷史分期。
1.初步探索階段(1921-1935年)
盡管大革命時期出現了國共合作,但由于客觀形勢的復雜性和理論水平的局限性,中國共產黨認為,國內外資本主義是廣大人民受苦的原因,必須通過斗爭,鏟除私有財產制度和所有資本主義因素。黨的第一個綱領宣布: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一切生產資料,如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歸社會所有。王明認為:“現階段革命之所以還成為資產階級民主性,是因為工人階級反對資本主義的斗爭,在經濟制度上社會發展上及社會矛盾力量對比上的地位和比重。”[7]在初步探索階段,中共對于資本主義是一種矛盾的心態,既有主張利用其積極的一面服務于戰爭和革命,又有主張消滅資本主義的觀點。但隨著國民革命的失敗和黨內相繼三次“左”傾錯誤的持續,總體上是持否定的態度。
2.部分肯定階段(1935-1953年)
毛澤東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資本主義”的概念,新民主主義理論中對資本主義的認識也是較為科學的。毛澤東指出:“在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制度下,除了國家自己的經濟、勞動人民的個體經濟和合作社經濟之外,一定要讓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在不能操縱國民生計的范圍內獲得發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會的向前發展?!盵8]在毛澤東看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時期,需要資本主義的發展,因為“在中國社會經濟的必要條件還不具備時,中國人民不可能實現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9]。劉少奇認為,在新民主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具有一定的進步性?!霸谥袊壳暗臈l件下,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若干發展是進步的,對于國民經濟是有利的,對于中國是有利的,對于工人也是有利的。”[10]張聞天于1942年《發展新式資本主義》文章中,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述了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思想??傊谶@一階段,中共的主要領導人都是肯定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認為新民主主義國家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長期而廣泛的發展是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必要條件之一。
3.基本否定階段(1953-1978年)
社會主義改造的迅速完成,使生產資料公有制成為我國惟一的經濟基礎,大陸上的資本主義絕跡了。雖然1956年底毛澤東提出“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11],但這一思想只是曇花一現,并未在實踐中產生影響。隨后就發生了“反右派”擴大化、“割資本主義尾巴”、“批資產階級法權”、“揪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極端盲目排外事件等一系列批判資產階級否定資本主義的事件或運動。而在國際上,則夸大了世界資本主義的腐朽性而忽視了它存在的必然性。
4.辯證認識階段(1978—)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對資本主義的認識向科學回歸,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應該學習、借鑒資本主義,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由“學習和借鑒”到“充分利用資本主義來發展社會主義”的重大飛躍,提出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兩制”長期競爭與共存態勢下,構建其“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12]
30余年的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鄧小平指出:“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盵13]而鄧小平關于“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14]的科學論斷廓清了長期困惑人們思想、束縛人們手腳的“姓社姓資”的爭論,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為開辟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突破性的思想基礎。江澤民指出:“我們在學習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某些好的東西時,思想要更解放一些,膽子要更大一些,步子要更快一些,辦法要更多一些,而不要糾纏姓‘社’還是姓‘資’問題,它們都是人類社會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資本主義社會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盵15]十六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國內國際新的發展形勢,充分認識到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長期存在的必然性,對資本主義認識的理論與實踐產生了新的飛躍。在所有制問題上,提出“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制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16]在非公有制發展問題上,提出“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17]在對外開發問題上,提出“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18]。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2][11] 顧龍生.毛澤東經濟年譜[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201-202,387.
[3]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0.
[4][13][14]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5,372,373.
[5][6][12][17][18]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3,11,26,25,26.
[7] 楊宏雨.我黨對資本主義認識的八個階段及啟示[N].北京日報,2003-11-24.
[8][9]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0-1061,1058.
[10] 劉少奇論新中國經濟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90-92.
[15] 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