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財政部按照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原則制定了新企業會計準則。該準則的制定對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產生了重要影響。結合新準則的相關規定,對新會計準則在施工企業實踐中的若干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企業會計準則;施工企業;會計核算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8-0097-02
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統一企業會計核算標準,規范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法規,財政部制定了新企業會計準則。該準則體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原則。新企業會計準則是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的基礎,如何在新準則下強化會計核算職能、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是施工企業當前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
一、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的行業特點
施工企業與其他行業相比,其生產的產品、周期、場所及其會計科目設置等都具有許多顯著的自身特點,而這些特點又決定了施工企業會計核算具有與其他行業會計核算不同的特點。
1.施工企業生產的單件性。施工企業生產的單件性是由建筑工程項目產品的特性決定的,主要表現在:每一項建筑工程產品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建設要求。因施工條件多樣性,即使是采用相同的圖紙,也會因地質、氣象、水文等自然條件的不同,而對其項目工程施工產生很大的差異。
2.施工企業生產的長期性。施工企業生產的長期性是由建筑工程項目的周期長所決定的,主要表現在:單項建筑工程產品規模一般都比較大,極少有當年開工當年完工的,建設工期一般都跨年。施工作業要求有一定的養護期,如因混凝土的強度等級要求,要求作業時必須保證一定的養護時間,否則,將嚴重影響建筑產品的質量。此外,因建設單位資金周轉不足,施工企業無力墊資及不可測的天氣原因,都會對施工作業周期產生影響。
3.施工生產場所環境的多樣性。施工生產場所環境的多樣性主要受施工所在地自然氣候、交通、人文及政治經濟條件的多樣性影響。建筑產品由于施工位置固定、體積龐大,其生產作業一般需在露天進行,并且建筑工程常常伴有高空、地下、水下作業,直接承受著自然氣候條件變化的制約。又如,交通便捷與否直接關系著施工作業所需人員、設備能否順利進場施工及進場費成本。因此,施工企業必須充分考慮工地及其周邊自然氣候、交通、人文及政治經濟條件給施工生產、機械作業帶來的影響。
4.建筑行業會計科目設置相對集中。施工企業主要是通過承包工程項目,提供建筑施工、建筑安裝施工、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機械化吊裝施工等經營活動獲取收入、實現利潤。這些特點決定了施工企業會計科目具有與其他行業會計科目顯著不同的特點,會計核算主要集中在成本費用類科目。施工企業成本費用類科目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其中直接費用又分為材料費、人工費、機械費、其他直接費用等四部分。相關收入類科目簡單且數目較少。另外,根據施工企業行業特點設置“周轉材料”、“臨時設施”、“臨時設施攤銷”、“臨時設施清理”、“工程結算”、“工程施工”和“機械作業”等科目。
二、新會計準則對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產生的影響
新企業會計準則是我國會計改革的重要創新。新準則體系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會計信息的新理念,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接軌,首次構建了比較完整的有機統一的科學會計準則體系,也對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產生深遠影響。
1.新會計準則影響施工企業的會計利潤及信息質量。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對企業利潤產生影響的主要包括:《存貨》、《資產減值》、《債務重組》等具體準則。如原會計制度規定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可采用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和后進先出法。新準則取消了后進先出的發出存貨計價方法,在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對企業報表將產生如下影響:當期存貨增加,當期營業成本減少,利潤增加;在物價持續下跌的情況下,對企業報表的影響則與之相反。再如,新準則將公允價值作為會計計量屬性之一,意味著我國傳統意義上單一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被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五種計量屬性并存的計量模式所代替。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應用使會計信息更加相關和可靠,從而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
2.新會計準則對施工企業的會計科目設置提出了新要求。新會計準則體系的主要變化包括:取消短期投資等科目,設置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相關科目;將原“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支出”科目更改為“營業收入”、“營業支出”;將原“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科目合并為“應付職工薪酬”科目;增加“投資性房地產”等科目。這就要求施工企業會計及時轉換會計科目,調整賬項,做好相關新準則及老制度的銜接和調賬工作。
3.新會計準則對施工企業會計人員職業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理解掌握新準則是執行新準則的前提條件。新會計準則要求會計人員根據所能獲取的經濟信息,運用會計理論知識主動作出職業判斷,然后根據職業判斷做出賬務處理。這需要會計人員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與分析能力,正確樹立會計職業道德、堅持真實性、合法性、謹慎性、一致性等會計基本原則。例如,會計人員在進行資產減值準備測試時,首先要進行價值判斷,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資產持有期間不可轉回。施工企業會計核算方法的改變,是對其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檢驗。嚴謹、扎實、靈活、高效的管理將會使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更加便捷與迅速,更好的適應各項新的政策與制度。
三、新會計準則下如何加強施工企業會計核算
施工企業生產經營的特殊性決定了財務管理的特殊性。施工企業一般按單項工程為對象核算和管理成本,成本對比核算工作貫穿于工程預算到決算的始終。如何在施工過程中及時準確地歸集分配成本是一個難點,因為建筑工程施工不象工廠那樣在車間內封閉連續生產,具有工程分布廣泛、范圍分散、距離較遠、人員復雜等特點,屬于開放式生產經營,給財務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1.充分認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性和及時性。財務會計信息是投資人、債權人、經營者、政府監管部門和社會公眾了解、評價企業和作出決策的重要依據,通過會計報表反映的財會信息可以了解企業資產負債狀況、盈利水平、所有者權益變動及現金流量等情況。因此,要想客觀、真實的向企業決策層等報表使用者反映會計信息就必須貫徹好新企業會計準則。財務核算及時性要求就是施工企業充分利用電子計算機、互聯網、財務辦公軟件等現代信息技術對所有分支機構實行會計電算化、數據的遠程交換和財務監控,以財務資金的活動為核心,采用集中的管理模式,實現財務信息充分共享,使得企業資源配置與業務同步發展,從根本上改變財務信息與業務活動互不對稱的滯后現狀,有效地提升財務核算的效能。
2.樹立施工企業會計核算新意識、新理念。《會計法》明確規定了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單位負責人要強化法制意識和責任觀念,主動推動新會計準則在企業的貫徹執行。為構建適應現代施工企業制度的會計核算運行機制,施工企業必須轉變會計核算舊思維,樹立成本效益觀、風險與收益均衡觀,即充分考慮風險與收益的關系,通過資源合理配置,保證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嚴格控制工程項目成本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工程項目任務。在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企業應同時擔負社會責任,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3.建立健全施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由于施工企業點多線長的自身特點和財務核算的特殊性要求,建立健全施工企業內部控制機制顯得尤其重要。內部控制是指在一個單位內部,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與程序。其內涵隨著公司、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管理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完善和豐富。具體包括三個要素,即控制環境、會計系統和控制程序。控制環境包括治理職能和管理職能,以及治理層和管理層對內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態度、認識和措施。會計系統是指影響企業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事件進行日常處理的一整套記錄、程序和設施。控制程序是根據各企業的性質、業務、規模不同而不同,主要有合法性控制、授權與分權控制,組織規劃控制、業務程序批準控制等。企業加強內部控制,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優化控制環境,明確控制目標,改善控制技術,并在管理實踐中不斷完善內部控制系統,提高內部控制的效果。
4.提高財務人員職業素質。準確把握、深刻理解新會計準則的重要內容和精神實質,是貫徹實施新會計準則的重要前提。新準則提倡專業判斷,會計人員要學會用新的思維、新的觀念和新的方法來不斷加強職業判斷能力,解決新準則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施工企業的會計人員由于工作環境相對比較惡劣,有時要到工地現場進行業務處理和會計核算,除要有扎實的會計理論水平,還要具備一定的建筑知識。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環境,在財富主體各方利益導向不盡相同甚至出現矛盾時,會計人員必須以公共利益最大化為原則。為了保障財務人員秉公辦事,探索會計職業保障的新途徑,完善會計人員的職業保障十分必要。通過深入開展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定期輪崗換崗,把在崗學習與不定期脫產學習相結合,建立有效的獎懲激勵機制。增加會計工作透明度,調動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遏止腐敗行為,有效防范單位的經營風險。
總之,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出臺要求施工企業必須充分考慮其對財務管理、預算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乃至企業經營目標的影響。只有以新企業會計準則為核算基礎,處理好財務部門與企業其他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做到企業資源的最優配置,才能實現施工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于小鐳,李書鋒.新企業會計準則實務指南[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 辛艷紅,李愛華.施工企業會計[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