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業銀行是以經營貨幣和風險為業的機構,資本是其清償力的基礎及風險緩沖地。隨著經濟全球化及外資銀行的加入,我國商業銀行面臨激烈的競爭,為增強競爭實力,商業銀行有必要實施經濟資本管理。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在當前條件下我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的現狀及其今后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商業銀行 經濟資本管理 問題與改善
引言
近些年外資銀行蜂擁而入,使得我國銀行業的同業競爭加劇。加之,利率市場化及匯率的機制改革等也使我國商業銀行的經濟環境面臨重大變革,使得銀行的傳統經營模式受到嚴峻挑戰。而這對銀行的資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商業銀行迫切需要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經濟資本管理方式。因此,研究我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概述
所謂的經濟資本管理是一種兼顧銀行風險和資本的先進資本管理方法,幫助銀行實現風險管理和價值管理的全面統一的管理方式。近年來我國銀行業正在不斷積極探索如何構建以經濟資本為核心的現代商業銀行價值管理模式,來提高商業銀行的管理水平。
二、西方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的經驗
概括的說,西方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體系主要由經濟資本的計量、經濟資本的配置及經濟資本的績效考核制度三部分構成。
(一)經濟資本計量方面
西方商業銀行主要是采用內部評級的辦法進行經濟資本的計量,但是各個銀行存在應用水平上的差異,其中風險管理水平較高的銀行,內部評級已經進入模型化階段,達到IRB高級法水平,而有的銀行內部評級仍處于打分卡和模型化的過渡階段,但它們也適時的根據自身的信用風險管理能力,采取適合自身的內部評級管理方式,來運用評級法,并未對模型化進行盲目的苛求。
(二)經濟資本配置方面
西方商業銀行經濟資本配置主要是考慮銀行自身的風險偏好和發展戰略,適時地將經濟資本合理有效地分解到各個分支機構、部門及產品,并通過資本約束風險,資本要求回報的協調管理機制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和資本回報。但由于銀行的各個成分之間并非完全獨立,而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可能導致分散性效應的產生,所以,國外銀行一般傾向于采用分散化經濟資本。
(三)經濟資本績效考核方面
為了滿足股東價值最大化的核心目標,以及出于對風險的考慮,西方商業銀行主要采用的是經濟資本回報率和經濟增加值兩個主要經濟指標來考核績效。因為它們因兼顧了收益和風險兩方面的因素,比傳統的利潤指標更能真實反映銀行的經營績效和價值創造。
西方商業銀行在經濟資本管理方面的實踐工作,為我國商業銀行進行全面推廣經濟資本管理方式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三、我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的現狀
總的來說,最近幾年我國銀行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在內外壓力下,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經濟資本的管理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銀行業管理相比,還存在較大不少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尚未形成經濟資本管理理念
雖然近些年來我國各大商業銀行紛紛推行經濟資本管理制度,但是該管理理念主要還停留在上級(即總行)層面,在銀行基層中,對此觀念尚未有深刻理解,不夠重視,更談不上在實際的日常工作中加以貫徹落實了。而經濟資本管理是一項涉及銀行各個業務部門的整體工作,需要全體員工通力配合才能完成的,理念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資本管理的全面順利實施。
(二)經濟資本計量較為簡單
對于經濟資本的計量,我國部分商業銀行采用的內部系數法,用內部系數來計量各類風險所需的經濟資本。這樣的做法是合理的,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銀行很難把握好各項資產所對應的風險設置的資本系數,這就大大降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加之,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客戶存在很大的差異性,經濟資本系數應該也有所區別,更難以準確把握。
(三)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水平有點提高
目前,雖然我國商業銀行己大規模開展銀行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與挖掘,但具體的在數據資源的提取范圍、數量和數據處理技術等方面仍不是很成熟。更為嚴重的問題是,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的經濟資本計量過程不夠完整及準確,導致從該方法所采用的數據本身就可能存在不可靠和不完善的風險,因此在為決策提供準確信息支持方面的貢獻作用被大大削弱了。
(四)經濟資本配置尚未形成體系
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在經濟資本配置管理的應用還很有限。很多情況下,還是根據經驗進行經濟資本配置,方法并不夠科學高效。不僅如此,經濟資本配置管理中資本資源和風險資產之間尚未建立起緊密的對應關系,而且此時資本配置管理的并非實際持有的資本資源,仍然是虛擬的資本。
(五)經濟資本績效體系不盡科學
現在的銀行經濟資本考核方式還比較粗糙,雖然也開始運用了經濟資本的績效考核,但落實得尚未到位。首先經濟資本回報率(RAROC)和經濟增加值(EVA)為核心的考核指標體系適用范圍有限,加之,在運用中還受全面成本核算管理的限制,導致計算結果相對粗糙。另外,以資本管理為基礎的全員績效考核機制還未形成,對各個機構、部門、具體每個員工的考核工作做得不夠科學有效。
四、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的措施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金融不斷涌入,我國商業銀行所處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內外環境的壓力下,我國商業銀行的經濟資本管理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迫切需要加以改進完善。
(一)樹立經濟資本管理意識
首先,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對經濟資本管理有個全面的正確認識,讓員工明白建立經濟資本管理體系是需要全體銀行員工共同參與的,長時間持續實施的復雜系統工程。為此,商業銀行應深化經濟資本理念,最好將經濟資本管理上升到銀行整體戰略層次,并結合自身的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資本狀況,提出明確的經濟資本分配目標。在銀行內部樹立經濟資本管理的觀念與意識,讓銀行內部的員工從心理上認同經濟資本管理的理念,尤其是要得到銀行高級管理人員的支持,這樣才能保證經濟資本管理活動的順利推廣。商業銀行要將經濟資本管理的文化理念以公司文化的形式,傳遞給每一個商業銀行員工,讓其真正了解經濟資本管理的內涵及意義,消除他們可能產生的消極抵觸情緒,使經濟資本管理觀念慢慢滲透到員工的日常工作行為中,成為公司管理文化的一部分,人人參與,上下同心管理好銀行的經濟資本。
(二)完善經濟資本計量
準確計量經濟資本是商業銀行有效實施經濟資本管理的前提條件。通常意義上的經濟資本是根據商業銀行所承擔的風險來計算,在數量上等于非預期損失,包括信用風險非預期損失、市場風險非預期損失、操作風險非預期損失的等幾個方面的計量。由于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經濟資本計量方法還不夠完善,尚處在起步階段,未建立內部評級法,不具備設計適合每個銀行風險的獨立模型的能力,只能采用逐步推進的方法,不可操之過急,先參照巴塞爾協議的標準法及我國銀監會發布的有關等規定制定經濟資本計量方法,在綜合考慮各類產品的風險狀況和業務發展戰略導向的基礎上,建立起以產品為對象的經濟資本分配系數體系,進行經濟資本計量。等待條件成熟,我國商業銀行應利用技術手段,在評估銀行總體風險水平,確定銀行風險承受能力的基礎上,逐步完善經濟資本計量的流程和技術體系。
(三)加強銀行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
商業銀行要實現對風險的準確、科學、及時地計量,需要倚靠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在大量高質量的歷史數據基礎上進行核算、分析與預測。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必須加快數據庫與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建立統一的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對收集到各類數據信息進行分類和整理。首先,商業銀行是對銀行現有業務系統進行整合,在實現銀行系統內數據共享的基礎上,拓寬外部數據來源。同時,銀行應開發信息甄別系統,對收集到的原始數據進行辨別、篩選、整合,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及準確性,對有效的信息運用統計技術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同時,還應該做到實時關注市場變化,準確捕捉市場信號中傳遞的有用信息,用于銀行的管理,尤其是風險管理的預測,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決策支持系統,根據現有數據信息,為銀行的進一步決策提供幫助,在面對突發風險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四)盡快制定銀行經濟資本配置程序
商業銀行要做到經濟資本的有效配置,首先要做的是結合銀行監管當局規定,對銀行總體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全面評估,并在充分考慮股東收益和經營風險承受力的基礎上,對銀行正常運行所需資本的總體水平做出評估,據此決定銀行經濟資本采用的風險結構。在進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商業銀行應根據既定的資本總量和資本回報要求,運用多種科學手段,合理配置資本資源。最后在保持風險結構和預計的資本需要量一定比例的情況下,銀行需要平衡監管資本與經濟資本之間的關系,運用計量模型度量最優化可用資本,確??捎觅Y本與預算資本需求一致,并保證成本最小化。
(五)選擇正確的經濟資本績效考核指標
商業銀行為了做好對經濟資本的有效管理,需要建立以經濟資本為核心的績效考核體系,尤其是以經濟資本回報率(RAROC)和經濟增加值(EVA)為核心的考核體系??冃Э己颂峁┯行У倪\行的前提是保證績效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有效的商業銀行的績效考核體系應做到,績效考核目標的設定要與銀行的戰略目標相一致,有利于銀行的價值創造與價值增加,最終實現銀行價值最大化;此外,經濟資本績效考核指標要兼顧財務和非財務雙重指標,從縱橫角度對銀行的產品、部門、人員等進行360度全面考核。商業銀行建立的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可以為銀行管理者和全體員工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也為激勵機制的有效運行提供有力保證。
結語
目前,經濟資本管理已成為銀行業普遍接受的風險管理模式,它通過對風險的資本化,實現了對風險的全面度量。本文主要先對經濟資本管理方式進行闡述,再介紹西方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的寶貴經驗,接著分析了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的現狀,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來幫助我國銀行提高經濟資本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吳勝,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的比較研究,浙,金融,2007年第12期
[2]廖繼全,楊坤.銀行經濟資本管理[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8
[3]毛奉君,實施經濟資本管理對我國商業銀行及監管當局的影響分析,新金融,2006(2).
(作者單位:天津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