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獨立性是指內部審計獨立于所審查的活動之外,獨立性是內部審計有效性的前提,是內部審計的生命?,F階段制約醫院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因素有審計機構的設置、管理層的認識、內部環境以及審計人員執業狀況等,醫院應適應新醫改要求,進一步提升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以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促進醫院發展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醫院;內部審計;獨立性
在新醫改的背景下,醫療行業面臨更多的機遇和變數,醫院內部審計要適應新醫改要求,在敢于借鑒吸收國際先進審計理念,學習和運用《審計法》、《中國內部審計準則》、《衛生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等法律、法規,大膽創新的同時,檢視既往工作中被忽視的環節,以更好地服務于醫院的發展。在實際工作中,醫院內部審計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其獨立性較弱。
1.獨立性的內涵及意義
1.1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將內部審計定義為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它的目的是為組織增加價值并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它采用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進行評價,提高它們的效率,從而幫助實現組織目標;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在其制定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第二條中對內部審計闡述為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梢?,無論對內部審計如何表述,獨立性都被看作內部審計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質。
1.2獨立性是指內部審計活動獨立于它們所審查的活動之外。衡量是否獨立的標準是內部審計活動的開展是否受到干擾。獨立性與客觀性緊密相聯。在組織中,內部審計機構在經費、人員、內部管理、業務安排等方面應享有充分的獨立性,內部審計人員開展工作時應具有客觀性,持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態度和誠實的信條,不應受到管理層和其他方面的干擾和阻撓,不與任何方面達成重大的質量妥協。
1.3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的生命,是其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內部審計只有具備了應有的獨立性,才能控制審計風險,提高審計的效率和質量,取得依賴審計信息各方的信任,最終達到其為組織增加價值并提高組織運作效率的目的。
2.醫院內部審計獨立性的現狀及成因
現階段囿于醫院審計機構設置、醫院管理者的認識、審計人員執業狀況等因素,醫院內部審計尚難以獲得應有的獨立性。內部審計的主動性較差,審計過程常受到干擾,審計的結果難以落實,制約了內部審計作用的進一步發揮。
2.1獨立性受到醫院機構設置的影響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在其《實務公告1110-1:機構的獨立性》中認為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應向能使審計部門履行其職責的階層報告;在《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第四條則更加明確為內部審計機構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權力機構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梢?,在醫院內部,審計部門如何設置,受誰領導,向何人報告工作,直接關系到其獨立性。領導內部審計機構的應是單位主要負責人,但單位主要負責人并不是一個具體的概念,實踐中既有歸屬院長領導,也有歸屬書記、副院長等領導,甚至在有些醫院,內部審計機構歸總會計師領導。很多醫院內部審計機構沒有單獨設置,而是合并在紀委、監察部門,有的甚至下設在財務部門,難以從組織上保證其享有較高的獨立性。在公立醫院,職工代表大會是醫院的權力機構,代表職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力,具有審議醫院重大決策,監督行政領導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等方面的權力,但在實踐中鮮見有內部審計機構歸屬職工代表大會領導。
2.2獨立性受到醫院高層管理者認識和態度的制約
長期以來,醫院內部審計部門履行雙重職能,既要為醫院服務,又是政府審計在醫院內部的延伸,使內部審計定位模糊,目的不夠明確。在一些醫院,設置內部審計機構不是源自醫院的需要,而是順應主管機關的規定,醫院管理層缺乏重視和支持內部審計的積極性,對給予內部審計較高的獨立性存有顧慮。
2.3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受到醫院內部環境的影響
審計的范圍是否受到限制,經批準的審計計劃是否有足夠的人員配置及財務預算,為完成審計活動,接觸與業務相關的資料、人員和實物資產是否受到限制,凡此種種,都會對獨立性產生影響。
內部審計機構具有熟悉行業法規,了解醫院內部情況的優勢,便于持續地對醫院的經營情況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有效性進行評價,但處于醫院內部,難以置身于被審查活動之外,易受到內部不同利益群體的干擾。
2.4對醫院的經營管理活動的參與,會使審計人員喪失獨立性與客觀性。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在《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第八條規定,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應保持獨立性和客觀性,不得負責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的決策與執行。
在實際工作中,醫院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從事醫療收費價格管理,經濟合同或其他經濟事項的核準,直接參與具體的經營方案的設計或實施,負責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與執行等有損獨立性的情況并不少見,使審計機構和人員與審計事項產生潛在或實際的沖突和偏見,削弱了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審計人員的客觀性。
3.強化醫院內部審計獨立性的途徑
3.1擬定一個內部審計章程
許多醫院制定了內部審計的規定、辦法,一般都明確了內部審計機構的職責、職權、范圍和程序等,但這些規定大多套用行業、部門或上級的相關制度,很少考慮具體情況,缺乏靈活性,對于獨立性涉及較少或規定含糊,不利于執行。所以,制定一個符合醫院管理背景、文化特征等具體情況的內部審計章程尤為必要。章程應確定內部審計活動的地位,授權審計人員接觸與開展審計工作相關的記錄、人員和實物資產,規定審計活動的范圍,明確審計機構和人員的權限,保障內部審計工作經費等,并經過醫院權力機構(如職工代表大會)和高級管理層的批準,從制度上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3.2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
理論上,內部審計機構置于醫院權力機構之下,組織地位最高,獨立性最強。但現階段,作為權力機構的職工代表大會,因其本身制度尚不完善,職工代表大會的職能受到各種制約,普遍沒有得到有效發揮,難以承擔起領導內部審計的責任,如果將審計機構置于職代會的領導之下,可能弱化其獨立性。
內部審計機構如何設置,直接影響其獨立性,關系到審計工作的權威性和審計監督的力度,因此內部審計機構不能置于其他部門之下或與其他部門合并設置,相對理想的狀況是審計機構應單獨設置,并置于院長的直接領導之下,便于審計信息的及時傳遞和審計決定的落實。
3.3加強審計隊伍建設,建立內部審計的回避制度
醫療衛生行業內部審計發展不均衡,有些醫院起步較晚,人員數量和業務素質難以適應內審工作需要,醫院應選配正直勤勉,職業道德良好,業務能力強的人員從事內部審計工作,重視內部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鼓勵審計人員參加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等執業資質認證。
內部審計人員涉及到與自身利益相關的審計事項,或者與被審計事項負責人有利害沖突時,應主動回避,以保持精神上的獨立性,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也應向內部審計人員了解存在的偏見與利益沖突,以便合理安排工作。內部審計人員不承擔經營管理責任,不負責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與執行,以保持獨立性和客觀性。在實際工作中,因為人手的限制,可能會抽調其他部門人員參與內部審計活動,應注意避免抽調人員評價其所從事過的業務。
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還應定期對自身的獨立性與客觀性進行評估,遇到獨立性與客觀性受到損害的情形,應當依據行業準則和職業道德的要求處理,而不能屈從壓力,做出重大的質量妥協。
3.4加強審計宣傳,為內部審計審營造寬松的環境。
內部審計是為組織增加價值服務的,其活動與組織的利益、目標相一致。享有充分的獨立性,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是其履行職責必要條件,所以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要持續地宣傳審計,與醫院管理的各個層次進行溝通,消除對內部審計的偏見和誤解,特別要使醫院高層理解和支持內部審計工作,為內部審計審營造一個能夠保持獨立性與客觀性的工作環境。
強調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并不排斥內部審計機構與其他部門的溝通與配合。內部審計首先應處理好與被審計部門的關系,取得被審計部門理解和配合,消除抵觸情緒,在做出審計結論前,認真聽取被審計部門的意見,這樣做不影響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部審計還應處理好與醫院其他職能部門的關系,比如與其他監督部門的配合等;內部審計也要處理好與外部審計的關系,以發揮經濟監督體系的作用。
3.5確立審計結果的披露制度。
醫療衛生行業內部審計結果的公布和披露制度還很不完善,審計信息的利用程度不高,審計結果只被很小的范圍或是主管領導所掌握,管理層對審計揭示的問題不能做出及時的反應,往往導致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勞而無獲、勞而無功,審計信息的價值大大折扣。推行內部審計結果的公布制度,有利于加強內部審計的權威性,也有利于內部審計獲得充分的獨立性。醫院應將審計結果的披露作為院務公開的內容之一,視審計事項的性質、重大程度合理的確定審計信息的披露范圍。
參考文獻:
[1]中國內部審計學會編譯《內部審計實務標準》[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
[2]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編《中國內部審計準則匯編》[M].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編.2003
[3]張軍平.《審計實務》[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財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