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商行本外幣一體化勢在必行,而本外幣一體化整合再造的關鍵在于銀行會計核算的本外幣一體化,會計核算的本外幣一體化是銀行本外幣一體化經營的基礎。
關鍵詞:城商行;本外幣一體化;經營管理模式;外匯會計核算;重要性
我國加入WO后,近年來隨著經濟生活和金融領域的全面對外開放,我國金融業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和壓力,年輕的城商行更是危機四伏。大量外資銀行紛至沓來,與中資銀行一起瓜分人民幣業務市場,而外匯業務將以其高效益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成為各家商業銀行的必爭業務,也必然成為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爭奪市場業務的焦點,可以說外匯業務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未來銀行業的興衰。因此,城商行本外幣一體化勢在必行,而本外幣一體化整合再造的關鍵在于銀行會計核算的本外幣一體化,外匯會計與人民幣會計核算的一體化是銀行本外幣一體化經營的基礎。
一、外匯會計核算在城商行存在的現狀
.從經營管理模式來看。城商行的外匯會計運作模式主要有“集中式和“分散式兩種
“集中式即外匯會計業務留在國際業務部門,所有與外匯業務相關的會計核算、報表制作等凡與“外字有關的業務均在國際業務部門辦理,于是形成一個“行中行式的經營與管理模式;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形勢的變化,特別是各家城商行深化信貸資金管理體制改革和內部管理體制完善,其局限性日益突顯,本外幣一體化經營于是成為各家城商行的必然選擇,而“分散式成為本外幣一體化經營的首選模式。
“分散式的經營管理模式則是按業務種類和性質把相關業務歸并至相應業務部門經營與管理的模式。這種模式下,外匯會計被歸并到會計部門,與人民幣會計核算一同運作管理,本外幣融為一體,能夠有效地實現本外幣同步核算與管理,保證國家的各項會計制度、財經制度和稅收規定等規章制度得到及時、準確的執行,能夠有效提高外匯會計核算的規范化、專業化和制度化。但是,城商行在采用這種模式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弊端,比如各個相關業務部門之間文件傳遞不及時,影響工作效率,加之外匯業務政策性較強,貫徹落實不及時,還有一些部門之間工作互相推倭、扯皮現象發生,導致有些問題形成無人管的局面。
2.從經營觀念來看
主要表現:一是部分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對國際業務缺乏了解、也無經驗,很大一部分外匯指定銀行都普遍存在認識不到位、經營觀念陳舊等問題,以致對國際業務的發展和管理難以進行有效的配合與支持;二是過去傳統業務為本幣業務,國際業務比重較小,大部分城商行只是集中精力抓好本幣業務,還不能把發展外匯業務放在同人民幣業務同等的地位來考慮,對外匯會計的重視程度遠不及人民幣會計,外匯會計人員只是簡單地進行操作性的賬務處理,根本談不上發揮會計的管理職能,提出合理化建議,參與經營管理。
3.從外匯會計操作規范角度來看
大部分城商行外幣業務發展都滯后于人民幣業務,即使是已經采用了“分散式管理模式的銀行,人民幣會計和外匯會計各自有一套獨立的業務人員和核算流程,并未真正融合到一起。而且不論從操作流程、核算辦法還是從規范化程度來看,外匯會計的成熟和完善程度要遠遠低于人民幣會計,有的城商行外匯會計甚至還沒有同人民幣會計一起納入事后監督進行管理,其憑證要素、賬務記載的完整性、會計資料裝訂保管規范性可想而知。
4.從各級監管部門檢查、監督力度來看
主要從內部審計和外部監管來分析。即使是在本外幣一體化管理模式下,大多數城商行的內部審計部門在每次審計過程中仍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民幣會計上,而且大多數審計人員外匯會計知識嚴重匱乏,即使檢查,也是走馬觀花,流于形式,或者只能看到表面上一些無足輕重的問題,難以發現實質性問題。外部監管部門主要是外匯管理局開展的檢查工作,檢查的重點是國際結算部分或是與國際結算相關的某個專項內容,比如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外匯賬戶數據報送等,外匯會計往往被忽略或者只是檢查一些與外管政策執行情況有關的內容,核算方面基本不被列入檢查范圍之內。這樣就導致外匯會計核算長期疏于管理、監督和整改,成為眾多城商行檢查過程中的一個死角。
5.從外匯會計從業人員素質來看
這是制約城商行外匯會計核算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由于城商行外匯業務起步較晚,各項功能都有待完善,外匯從業人員明顯不足,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基層外匯會計專業人員嚴重短缺,要么是從人民幣業務調劑過來,要么是從國際結算轉崗或兼職,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外匯會計工作僅限于機械性的賬務處理,會計的管理、核算、監督、分析、決策等職能均沒有充分發揮,并沒有參與銀行宏觀環境的經營與管理。這就意味著如果城商行要想真正實現本外幣一體化經營,應該對銀行會計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向全行普及外匯知識,加強現有外匯人員人民幣會計培訓及現有人民幣會計人員的外匯業務培訓是實現本外幣一體化經營的當務之急。
6.從激勵機制來看
對外匯會計人員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獎勵都比較少,以前外匯會計工作放在國際業務部,則涉及到外匯方面的獎勵以國際結算人員為主;本外幣一體化以后,外匯會計工作放在會計部門管理,則涉及會計方面的獎勵以人民幣會計人員為主,至于說外出學習、晉級、調資就更談不上,由于各種激勵因素未充分加以運用,動搖了外匯會計人員長期獻身該項工作的信心。
二、城商行會計核算一體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對于城商行來說,本外幣會計核算的一體化是當前落實“本外幣一體化經營的重中之重,可以說只有真正實現了本外幣會計核算的一體化,才可以實現銀行本外幣一體化經營,才能夠從整體上提升銀行的競爭力。具體表現為:
.有利于提升城商行的服務質量,提高客戶滿意度。金融機構推出的“一站式、“首問制等服務理念,要求服務人員不僅精通人民幣業務,還要精通外幣業務,真正實現“綜合柜員制,主要有本外幣的存取、匯兌、信用卡、代收代付,對客戶的服務真正實現“一站式,滿足客戶全方位金融服務的要求。
2.有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有效節約經營成本。將本外幣業務系統徹底融合,進行統一研發、維護,統一制定本外幣會計規章制度,本外幣會計業務一套人馬辦理,顯然能夠節約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
3.便于經營數據統計及監督檢查,本外幣會計的一體化實現了數據和信息的全面集中處理,及時、高效、準確地反映到治理部門,便于決策層根據市場情況迅速做出反映,同時,便于監管機構和檢查部門進行整體檢查。
三、城商行本外幣會計一體化急需解決的三個問題
針對上述城商行外匯會計核算過程中目前存在的不足之處,筆者以為,要想真正實現銀行本外幣會計一體化,必須首先解決如下三個關鍵問題:
.要更新經營理念
筆者認為這是最根本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余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首先是部分領導的經營觀念應徹底改變,重新審視本外幣會計一體化對城商行本外幣一體化經營的重要性,對城商行未來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提高對外匯業務的重視程度,加強對國際業務慣例的熟悉程度和駕馭能力,提高對發展國際業務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形成本幣業務、外幣業務齊抓共管的責任感。
其次是會計從業人員要更新觀念,摒棄“談外色變的心理障礙,拓寬知識面,逐步加強對外管政策的學習,提高學習外幣業務的主動性,努力使自己成為本外幣業務都精通的“兩棲人才。
2.構建科學合理的運作模式
筆者認為,城商行本外幣會計一體化絕對不是簡單的人民幣業務和外匯業務的組合,應從根本上實現真正的融合,比如規章制度、業務流程、考核機制、監督檢查等方面應完全將人民幣和外幣業務揉到一起,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運作模式。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和重新設計現有的業務流程,以期在成本、質量和反映速度等方面有所突破,將原本分散的各職能部門的工作,按照有利于客戶、適應市場需求重新整合。
3.加強綜合型人才的培養
金融領域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對于新興的城商行來說,加強綜合型人才的培養更是迫在眉睫。
一是努力提高現有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做好現有會計人員的培養、使用工作。加大培訓力度,利用業余時間對不同崗位、不同層次會計人員進行輪訓,在全行會計人員中普及外匯會計知識和外匯管理政策,然后在實際操作中進行輪崗,在提高理論水平的同時提高實際操作能力,逐步打造一支本外會計理論水平較高和操作能力較強的高素質、高水平、綜合型的會計隊伍。提高銀行會計人員素質,在觀念上從傳統業務的操作人員向現代銀行的經營參與者轉變,因此培育經營人才是當前真正落實“本外幣一體化經營的重中之重。另外, 大膽地任用現有會計人員中既具備理論知識,又兼有實際業務操作及管理能力的員工,同時積極獎勵對本外幣會計均精通的員工,對城商行外匯會計甚至其他工作皆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是大力引進高素質本外幣會計人才。引進高素質人才這是長久之策、是城商行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城商行應花大力氣挖掘、引進具有本外幣會計豐富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在會計分析、會計核算、會計管理等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專業人才,將本行的本外幣會計工作推上一個新的高度。
總之,筆者認為在城商行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外匯會計核算應與人民幣會計融合到一起,真正落實本外幣一體化經營,為城商行能在未來銀行業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關于商業銀行本外幣一體化經營的思考》,劉敏芝
[2] 《論銀行會計本外幣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韋世杰,于雪冬,紀曉光
作者單位: 包商銀行運營服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