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信息化的蓬勃發展和銀行間網絡的不斷完善,傳統柜臺交易將逐步被虛擬銀行交易取代。自997年招商銀行推出網上銀行“一網通以來,中國的電子銀行業務已開展了將近4年。在這4年間,我國的電子銀行業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并衍生出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等多種業務,形成了覆蓋整個社會系統的金融網絡,滲入普通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近年來發展最快的銀行業務之一。
2008年末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對各國經濟尤其是西方國家金融體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僅美國就有30家以上的銀行倒閉,尤其以雷曼兄弟、美林等銀行業巨頭的破產影響巨大。反觀中國的電子銀行業務,在金融危機后卻呈現了快速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有:金融危機后,各家銀行逐漸收縮衍生品等業務投入,尋找風險較小的新業務突破,這為電子銀行業務帶來了發展契機;電子銀行業務不僅可以推動銀行服務渠道的創新、業務產品的開發,而且能夠節約人力成本,為銀行帶來直接的業務收入和高附加值的潛在效益,滿足銀行業當前的利潤需求。
因此,未來加大資金投入,發展電子銀行業務,是各家銀行擴張規模、提升收益的必然途徑之一。
一、主要問題
雖然當前國內電子銀行業發展的如火如荼,但是由于發展時間較短,仍存在許多方面的不足,主要問題集中于以下兩方面:
.系統研發能力較弱,銀行機構重視不足
作為開展電子銀行業務的載體,網絡科技系統研發能力成為決定電子銀行業務發展成敗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主要商業銀行的電子銀行系統大多定位為傳統柜臺業務的替代品,電子銀行業務層次較低、服務流程與柜臺操作基本相似,大多數銀行電子銀行只是滿足存款、匯款等。系統功能升級較慢,功能單一,無法匹配現有市場特色。
并且電子銀行系統開發成本較高,大多數銀行以短期利益為主,不夠重視系統網絡的開發與完善僅將電子銀行系統當作擴大傳統業務的途徑,無意深度開發特色市場業務。
2.發展環境欠缺,市場普及率不高
雖然目前各家商業銀行均已開展電子銀行業務,但是受到國內金融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信用評級水平不健全、監管機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國內民眾對電子銀行的認知度較差,其安全性受到廣泛質疑。據《2009中國網上銀行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全國城鎮人口中,個人網上銀行用戶比例為20.9%。
相較而言,在美國,電子銀行創造了30%的銀行利潤,業務量占到整個傳統銀行業務量的50%。香港地區電子銀行交易量更高,已占到全部交易量的9%,傳統柜面交易僅占9%。與發達國家相比,除港臺地區以外國內電子銀行業務仍有較大差距。
二、發展建議
.開發品牌產品,開展差異化服務
我國銀行業目前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金融產品同質化極強,受后臺科技支持力度較低,導致各家商業銀行缺乏特色產品,市場份額的搶占主要依靠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占有型,降低了整個銀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電子銀行業務投入大、見效慢,各家銀行亦不愿過多投入,導致市場現有電子銀行業務千篇一律。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金融衍生品業務受到了嚴重打擊,傳統存貸業務發展已相對成熟。電子銀行作為新興金融服務,不僅能夠加快銀行資金的流轉,而且能夠擴大銀行市場份額,理應得到各家商業銀行的充分重視。在信息網絡極度發展的今天,商業銀行應當重塑電子銀行業務的定位,加強后臺科技支持,實現為特定群體定制金融服務的功能,滿足不同人群、不同行業對專營金融服務的需要,實現差異化的服務和管理。
2.健全營銷機制,開展分步營銷
社會上對電子銀行認知度不高的原因有銀行網絡不健全、安全監管存在漏洞的因素,但缺乏對電子銀行業務的大力宣傳也是該項業務服務比例較低的原因之一。若要提升電子銀行的認知程度,就需要分兩步建立營銷機制:第一步,要針對電子銀行業務占比較大的企業網銀業務開展營銷,開展產品推介會,提高企業對電子銀行業務的認知水平,改變企業對電子銀行的傳統印象;第二步,加強對20—30歲的年輕人的重點營銷,結合當前年輕群體的消費理念推廣消費型電子銀行業務。
3.改進業務考核辦法,提高營銷人員積極性
銀行業經營模式是以“客戶經理的管理機制。這種經營模式放大了客戶經理的作用,導致銀行客戶資源隨著客戶經理的流失而流失。因此,利用寬松的考核辦法提高客戶經理的經濟收益是許多銀行保持穩定業績的方式。
目前,電子銀行業務絕大部分是由客戶經理開展存貸款業務而開展的,在營銷過程中,電子銀行業務的開展往往取決于客戶經理的主觀營銷能力。因此,可以專門針對電子銀行業務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給予客戶經理相應的經濟支持,以此提高營銷人員的積極性,解決電子銀行業務在大中型企業開展不力的現狀。
作者單位:中國民生銀行合肥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