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內部控制是以專業管理制度為基礎,以防范風險、有效監管為目的,通過全方位建立過程控制體系、描述關鍵控制點和以流程形式直觀表達生產經營業務過程而形成的管理規范。本文就如何加強現代企業內部控制進行深入的思考。本文首先闡述了企業內部控制主要的要素,其次,針對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從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內部控制應當權衡實施成本與預期效益,以適當的成本實現有效控制;企業必須重視對內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員的選用;強化預算控制提高風險防范等方面就如何加強現代企業內部控制進行深入的探討,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現代企業;內部控制;思考
一、前言
控制是企業管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因此,要想管理好一個企業,就必須加強內部控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控制需求應當說是企業內在的,是“與生俱來的。企業內部控制是以專業管理制度為基礎,以防范風險、有效監管為目的,通過全方位建立過程控制體系、描述關鍵控制點和以流程形式直觀表達生產經營業務過程而形成的管理規范。本文就如何加強現代企業內部控制進行深入的思考。
二、企業內部控制主要包括下列要素
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2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3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采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4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準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5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及時加以改進。
三、企業內部控制現狀
確切的講,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呈現出企業負責人等管理層本身的內部控制意識淡薄、組織結構設置不合理和不規范、缺乏長遠的風險評估制度、控制制度不健全和監督機制不完善以及信息溝通渠道不暢等主要問題。企業內部控制不健全,直接導致了其會計信息的嚴重失真,更無從談起企業的長遠規劃。
在日常管理工作及內控制度的執行中,許多企業往往只片面關注經營效益,忽視對崗位設置、人員任用、會計賬證、資產管理等企業基礎工作的檢查考核,不僅沒有對基礎性工作查疏補漏的意識,更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內部激勵機制對基礎性工作實行獎優罰劣。由此引發企業基礎管理不完善、經濟業務不規范、會計核算不完整、資產運營效益低下等一系列不良現象的普遍存在。這些現象不僅為違法舞弊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給企業造成財產損失,而且嚴重影響著企業整體效益的提升和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如何加強現代企業內部控制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首先,要完善董事會的功能和設置,增加董事會中外部董事的比重,減少人為控制和大股東控制。董事長與總經理要分設,以增強其獨立性。其次,要強化監事會對財務的監督。監事會成員應具備行使職責所必備的專業知識,并保證在形式上和實質上的獨立性。要建立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應該主要由公司的非執行董事和監事組成,負責對公司活動進行監督,并擁有聘用注冊會計師的決定權等。第三,要建立股東對經營管理者的強力約束。股東會定期審議公司會計報表,嚴格評估經營管理者的經營業績,并決定對經理的解聘撤換。
2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體系
企業應該結合自身情況,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明確各職能部門授權批準范圍、權限、程序、責任等,設立授權批準、業務主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職務,確保資產保管與會計核算相分離、經營責權與會計責任相分離、授權與執行、保管、審查、記錄等相分離,形成內部相互牽制、相互制約。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要集體審議。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制定各種作業程序、管理辦法和工作目標,并訂立明確的控制標準,定期考核,定期對會計資料進行內部審計。
3內部控制應當權衡實施成本與預期效益,以適當的成本實現有效控制
企業最關心的是經濟效益,如果單純從控制的角度來考慮,參與控制的人員和環節越多,控制措施越嚴密復雜,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其發生的錯弊現象就越少,但因控制活動造成的控制成本就越高。因此,在設計內部控制時,一定要考慮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產出效益之比,一般來講,要對那些在業務處理過程中發揮作用大、影響范圍廣的關鍵控制點進行嚴格控制;而對那些只在局部發揮作用、影響特定范圍的一般控制點,其設立只要能起到監控作用即可,不必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控制。防止由于一般控制點設立過多、手續操作繁雜,造成單位經營管理活動不能正常、迅捷地運轉。因此,控制點設定的數量需根據實際情況,科學設立、易于操作。同時,內部控制應當在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同時兼顧運營效率。一項完整的經濟業務事項,如果是經過兩個以上的相互制約環節對其進行監督和核查,其發生錯弊現象的幾率就很低。就具體的內部控制措施來說,相互牽制必須考慮橫向控制和縱向控制兩個方面的制約關系。從橫向關系來講,完成某個環節[CM8*2]的工作需有來自彼此獨立的兩個部門或人[CM]
[CM8*2]員協調運作、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相互證明;從縱向關系來講,完成某個工作需經過互不隸屬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崗位和環節,以使下級受上級監督,上級受下級牽制。例如,在材料采購控制系統中,采購部門只能憑領導審批后的采購單或合同縱向牽制進行采購,而采購的材料必須經過驗收橫向牽制后,才能辦理有關手續。橫向關系和縱向關系的核查和制約,使得發生的錯弊減少到較低程度,或者即使發生問題,也易盡早發現,便于及時糾正。
4企業必須重視對內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員的選用
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得再完善,若沒有稱職的人員來執行,也不能發揮作用。企業的用人政策直接影響著企業能否吸收有較高能力的人員來執行內部控制。要杜絕賬戶設置不合理、記錄不真實的情況,發揮會計控制的職能作用,則必須重視對內部控制管理人員的選用和培訓,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定期進行考評,獎優罰劣。同時,應發揮國家審計機關、部門審核機構的權威性和監督作用。由于企業最高管理者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態度、做法、決定是整個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基調,也左右著企業風險控制,因此企業運行中要盡量避免管理者的絕對權威和不受約束的行為,避免管理者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所以國家審計機關、部門審核機構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評價,以杜絕企業管理者、管理部門負責人濫用職權所造成的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的情況。
5強化預算控制提高風險防范
強力推行全面預算管理,預算內容要涵蓋籌資、采購、生產、銷售、投資等全部經濟業務,加強預算編制科學性,保障預算管理約束力,對預算結果及時進行分析,對預算差異進行控制,并對預算執行結果進行嚴格獎罰。要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利用計算機技術手段,完善會計信息系統,逐步建立風險的監控、評價和預警機制。
參考文獻:
[1] 張潔.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 促進企業發展[J]. 遼寧經濟, 200,02) :00-0
[2] 馬健, 王安, 董新軍.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與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構建[]. 中國農業會計, 200,03) :40-42
[3] 胡建萍. 企業內部控制淺析[J]. 財經界, 200,03) :5-6
[4] 崔洪俊.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J]. 企業改革與管理, 200,02) :2-23
[5] 叢祝平. 淺談國營農場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實施[J]. 中國農業會計, 200,03) :34-36
[6] 龍梅. 淺談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企業內部控制[J]. 會計師, 200,02) :68-69
作者單位:兗州礦區焦化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