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支持旅游產業結構升級的背景
張家界地處湘西北,屬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既沒有東部沿系發達的經濟基礎,也不能享受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沒有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經過2年的發展,張家界旅游業已初步實現了“從事業型到產業型,從小旅游到大旅游,從起步定向到快速發展的轉變。旅游業產出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業已經真正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全市旅游人數由989年的56萬人次發展到2009年的847.7萬人次,旅游收入由989年249萬元增加到2009年的00.2億元,分別是建市初期的33倍和400.8倍。一業興帶來百業興。全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由建市初的788元增加到200年的54元,農民人均年收入由建市初的437元增加到200年的3276元,分別增長了5.4倍和7.5倍。該市三個產業比由989年47.:34.9到2009年調整為4.6:23.5:6.9產業順序由一、三、二調整為三、二、一。2009年該市GDP是建市初期的9倍,2009年張家界市旅游業總收入占全市的GDP的49.3%。近幾年GDP的增長,主要靠第三產業,第三產業主要靠旅游,是全省唯一一個第三產業占比超過50%的市。如果沒有第三產業的貢獻,僅靠第一、二產業,這4年經濟增長率只有2%。2005年,全市旅游及旅游相關產業提供的財政收入占當年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7.2%,2009年提高到40%,其中地稅這一塊已占59%,旅游稅收已經成為張家界的骨干財源。張家界在自身迅猛發展的同時,還帶動了周邊“后發地區的發展步伐,目前,張家界旅游市場已輻射了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尤其對省內旅游市場的牽動力日益增強。
一金融資源配置與經濟增長的同向變動趨勢
在張家界旅游發展過程中,金融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全市金融機構貸款由建市初的6.72億元增加到2009年末的85.35億元。直接用于旅游產業的貸款余額為42.5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7.5%,加上支持旅游相關產業的貸款占到全部貸款的80%以上。全市金融機構最大十戶貸款中5戶屬于旅游行業,貸款占比為64%。經濟對金融的反哺作用,使金融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9年末存貸款分別為建市初期的59.8倍和23.3倍,盈利水平由992年的-48萬元增長為2009年的3.84億元。
旅游產業化過程中,投入產出具有階段性特征,正好像人的成長過程必須經歷讀書花錢與工作掙錢兩大階段一樣,旅游業發展過程中也會表現出:前期旅游投入大于旅游產出,起步階段投資于交通能源、通訊、景點以及旅游接待設施為訴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一次性投資大,即期投入大于產出,旅游繁榮期產出大于投入。建市2年來,張家界市共籌資引資80億元支持旅游業。
在旅游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張家界市金融機構積極爭取上級行傾斜政策,加大對旅游業的信貸投入。如工行、農行對張家界市城區、旅游景區景點范圍內的酒店建設、酒店改擴建和酒店裝修項目實行信貸特別準入。工行對張家界從事酒店業經營的實行“名單制特別授權管理,大幅提高授權授信額度,授信額度由原來的億元增加到今年的5億元。該市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將傳統的紙質化流轉審批改為電子網絡化審批,實現了貸款審批的信息化和電子化,信貸審批流程和環節進一步簡化。建行對小企業貸款的審批權限由800萬元擴大到2800萬元,貸款辦理時間由原來的個月縮短為-2周。
創新信貸產品,提高信貸服務質效。張家界市金融機構積極開展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以適應旅游產業結構升級對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的需求。對旅游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和農發行推出了土地抵押、旅游景區門票收費權質押、旅游景點收費權質押信貸產品。據不完全統計,截止今年3月底,轄內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以旅游景區門票收費權質押發放的貸款余額就達到22.62億元。
二旅游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政策效應
2009年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把旅游業定位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湖南省委省政府也即將出臺《關于加快張家界世界旅游精品建設的若干意見》,把張家界作為全省旅游業改革創新實驗區,擬從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給予特殊扶持,為張家界加快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良機。
旅游產業提質升級效應顯現。一是旅游產業結構規模迅速擴大。到2009年張家界市GDP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實現旅游收入96億元,旅游產業規模在地方GDP中占據近一半的席位。二是旅游產業結構水平大幅提升。由過去單一的旅游觀光型逐步向旅游休閑度假、商務會展和療養等轉型,國際旅游新城和世界旅游精品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旅游城市建設進程加快,城鎮化率提高到了38.6%,旅游交通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構成了市區到核心景區“一小時交通圈,提升了張家界“世界旅游精品建設的品位。三是旅游產業帶動效應得到充分發揮。在金融危機過后,旅游產業加快與新型工業化、現代農業、城市農業以及文化產業融合,推進旅游產業結構升級,旅游產業鏈條由單一的吃、住、行向游、購、娛全面拓展,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二、旅游產業升級與金融資源配置存在的不協調
一第三產業“大而不“強
該市第三產業比例超過60%,產業結構呈現出高級化特征,但這種高級化是旅游業“一枝獨秀的虛高。從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來看,政府相關行政、事業單位所提供盈利性或非盈利性公共服務占第三產業服務總產值的54.88%,與旅游產業直接相關的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服務占24.57%,而與旅游產業直接相關的住宿、餐飲等相關服務所占比重僅為3%左右,批發零售也僅占6.63%。現代服務業所占比重十分低,如房地產業及其相關服務業所占比重僅為8.03%,金融業僅占3.3%,處于不發達水平。
[.33mm]
旅游業總收入雖然相當于GDP的比重達49.33%,但從其產業內部結構來看,主要是交通通訊費用、游覽費用兩大主體部分,分別占7.5%和26.5%。而旅游住宿、餐飲、購物收入所占比重卻呈下降趨勢,尤其是購物收入更是由989年的26.7%下降到目前的4%左右。現代旅游業的核心指標——娛樂業所占比重低,僅占旅游總收入的5%左右。旅游人均消費水平比國內同類旅游城市低200元左右。
二旅游產業結構升級中資金結構不合理
一些旅游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財政配套資金到位率低,占比較小,有的項目完全依賴銀行信貸資金支持,不能有效發揮財政資金、信貸資金和民間資金優勢補充作用。如張家界“四路改造、武陵源環景區公路改造等項目總投資超過0億元,財政配套資金至少應達到0%,但資金到位情況并不理想,項目資金基本上是銀行貸款。
三旅游產業結構升級中貸款抵押擔保難以落實
由于旅游項目資金投入大,建設時間長,回收率低,項目單位在申請貸款時很難找到價值足夠大又能長期保值的抵押物,雖然一些項目以未來門票收入作質押,但受項目前景、預期收益、風險程度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信貸資金的支持力度有限。如武陵源環景區公路改造、楊家界索道、武陵源原生態綠景休閑園項目概算投資達20億元,已納入本年度融資計劃,并與銀行簽訂了貸款意向或者已經授信的貸款,大都以景區門票收費權作質押,目前還沒有其它可替代的抵押物,因此,銀行對這些項目貸款投放仍持謹慎態度。
四旅游產業結構升級的融資渠道單一,銀行信貸資產風險防范問題凸現
在張家界這樣一個后發地區,銀行信貸成為旅游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融資渠道。特別是一些旅游產業結構升級中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依賴政府融資平臺公司進行融資,在當前融資平臺貸款收緊形勢下,個別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資金趨緊,到期貸款償還出現困難,銀行信貸資金風險隨之顯現。如張家界市經濟發展投資有限公司200年須還貸款本金7.63億元,利息.6億元,是2009年該公司銷售收入的2.46倍,公司目前尚無其它有效組織資金用于償還銀行貸款的渠道,資金缺口大,還貸壓力難以緩解。
三、金融支持旅游經濟提質轉型的思路與建議
一加強旅游產業結構升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一是直接給予政策性金融支持。由政府牽頭,圍繞旅游產業結構升級,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并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予以支持。如爭取使用世界銀行貸款和國家開發銀行貸款等。二是以直接的財政投入來帶動其他的金融投資。政府應該制定詳細的旅游產業結構升級規劃,對那些發展前景較好的項目和信用較高的中小型旅游企業,直接予以財政扶持,建立專項建設基金,以用于旅游開發項目的貸款擔保、貸款利息補助等。三是發放政策性的優惠貸款,由財政出資予以貼息。積極鼓勵金融機構發放利率低周期長的優惠貸款。
二加大旅游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改善投融資環境
國家要適當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適度增加用于旅游基礎設施的國債資金,主要投向直接為旅游景區配套的旅游道路、垃圾污水處理設施、供水供電設施、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設施等,并通過示范作用,促進各級政府增加對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設立旅游業發展基金,推動銀行和企業對旅游業的投資。由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設立旅游產業發展基金,用于重點景區環境、道路、景觀等基礎設施的投入。
三開展旅游產業結構升級項目融資,緩解過度依賴銀行信貸資金的局面
積極推進旅游項目融資創新,對已經建成使用的旅游城市基礎設施擴建、改建項目可以采用O 轉讓― 經營一轉讓模式融資,通過轉讓一定時期的經營權,一次性地從經營者手中獲取資金或貸款。如楊家溪污水處理廠擴建可以嘗試O模式融資。對于新建旅游接待設施和社會事業項目,采取BO建設一經營― 轉讓模式融資,政府作為項目發起人為項目公司提供特許經營權,項目公司作為投資者和經營者安排融資、建設項目、承擔風險。在協議的時間內經營項目收回投資并獲取回報后,再將經營權無償移交給項目發起人。如張家界體育生態公園、武陵源生態綠景休閑園項目可以采取BO模式融資,緩解過度依賴銀行信貸資金的局面。
四建立旅游產業結構升級的中介服務平臺,改善旅游投融資的條件
一是建立旅游投資咨詢平臺,促使資金投向有市場前景、有經濟效益的旅游項目,鼓勵有資質、有能力、有創意、有信譽、有品牌的投資中介機構介入旅游業,包裝旅游投資項目。二是建立旅游投資信息發布平臺。建立和完善旅游投資項目資料庫,適時制定不同時期的旅游投資項目指南和指導意見,并通過政府新聞發布會向社會發布一定時期內的導向型旅游投資項目,以避免重復性、盲目性地低水平投資。三是建立旅游投資交易平臺,建立一個能夠獲得更多信息交流反饋的交易平臺,使投資咨詢、信息發布、融資選擇、產權交易緊密聯系,從而有效地完成旅游資源一一旅游資產一一旅游資金的良性循環,實現旅游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五加快金融創新,拓寬融資渠道
.建立多種形式的基金。一是引進產業投資基金,加快中部地區旅游資源資產化、資本化進程。按《公司法》規定設立旅游產業投資基金,由大財團牽頭,社會閑散資金參與,專業人員操作。啟動社會民間資金投入急需發展的產業中去,實現旅游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同時,完善風險投資法規,促使風險投資規范運作,支持中部地區旅游綜合開發。二是建立旅游商品開發基金。按照有償使用的原則,重點扶持農業產業化基地項目、旅游商品開發項目,扭轉過去游客在張家界“大飽眼福卻兩手空空的局面。
2.鼓勵旅游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大力推進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盡快組建成立張家界旅游集團公司,進一步創新旅游企業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積極探索租賃經營、產權重組等多種經營方式,盤活國有旅游存量資產。支持成長性好的優秀骨干旅游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融資。鼓勵旅游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或可轉換債券等多種形式吸收社會資金。設立股權轉讓代理中,允許非上市公司股票轉讓流通,提高股票的流動性。為優化資源配置,盤活優勢資源,旅游資源也可以包裝上市。已經上市的旅游企業,可以通過增發新股,發揮再融資功能。
3.設立城市商業銀行。在歸并現有城區農村信用社的基礎上,由政府牽頭,積極與現有民營銀行和股份制銀行聯系,允許民間資本參股。新成立的城市商業銀行主要為建設張家界國際旅游新城和涉足旅游的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服務。
4.拓寬旅游項目境外融資。以境內建設項目的名義在境外籌措外匯資金,并以項目自身的預期收入和資產對外承擔債務償還責任。
5.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完善利用外資的相關政策,以透明的產業導向,成熟的項目包裝,良好的投資環境來引導外資投向旅游業。堅持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并重,引進外資與引進內資并舉,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方針,改善投資環境,利用國內外資金參加旅游資源、旅游基礎設施、旅游接待設備等方面的開發。大膽引進沿海省份的一些經驗,簡化外商投資審批手續。鼓勵外商開發經營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項目,允許外商在重點地區設立旅游經營機構,允許中方以風景資源入股,以加快利用國內外資金的速度。
6.修改《預算法》,取消地方政府不允許發債的限制,發行地方性旅游建設債和市政建設債,政府發行并兜底,分別以門票收入、稅費收入和城市土地經營收入為還款來源,用于旅游基礎設施、市區道路等城市非經營性和準經營性公共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旅游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同時以世界級的風景區作為條件,爭取更多的旅游國債資金支持。
六改善投融資環境,啟動民間投資
.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民間投資大的環境和政策已經具備,但尚缺乏有效的細化可行的權益保障機制,致使一些民間資本難以啟動。為此,首先要在思想上解除民間投資的者的顧慮。民間投資者往往怕露富,怕周圍的人盯著他的錢,個別的資金來源不正當,怕由此引出問題。可以考慮采取投資基金等形式承諾在法律、制度允許范圍內為其保密,來吸引他們踴躍投資。其次,放開對民間投資者不必要的限制,凡外國人可以投資的領域,民間投資者只要具備條件也可以去投,據說現在國家投資涉及80多個行業,允許外資進入的60多個,而允許民間投資者進入的只有40多個。再次,有關部門應通過稅率、利率的調節,為民間投資者創造一個可以得到合理利潤的環境,使民間投資者有利可得。
2.深化旅游企業改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快企業改革進程,徹底轉換旅游企業經營機制。打破部門、行業、區域界限,以資本和品牌為紐帶,通過資產重組、聯合、兼并、授權經營、收購等辦法,組建跨地區、跨部門、跨體制的旅游大企業、大集團,實行集團化經營,實行資產重組和強強聯合,對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通過鼓勵企業內部職工購買產權等方式,把原國有集體企業改制成內部職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業,對經營狀況一般的企業,通過企業全部產權或部分產權的競價拍賣或協議的方式,實行有償轉讓,以及時收回資金、歸還銀行貸款或用以發展其它旅游項目。對于那些債務過重、長期虧損、短期扭虧無望或嚴重資不抵債的旅游企業,通過依法破產、拍賣的方式對其進行改制,同時,爭取國家宏觀政策支持,解決與景區有關的旅游企業上市問題及景區出讓的政策問題。
3.改善信用環境。信用環境是最重要的投資和發展環境,信用環境的破壞是最大的環境破壞。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實施信用工程,創建金融安全區。結合創建信用村、信用鎮試點工作,進一步擴大金融安全區的創建范圍。加大對逃廢債行為的打擊力度。配合地方政府,開展地區信用環境等級評定試點工作,積極推進“信用地市和“信用縣的建立。
4.規范行政行為。結合國家投資體制改革,按照“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給予地方、企業更大的自主權,從政策上營造投資“熱地。進一步放寬對外資進入旅游業的限制,降低外資進入的門檻,取消外商投資建設獨資賓館飯店的限制。真正建立起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投資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千方百計增加旅游建設投入。政府要進一步凈化職能,規范行為,盡快完成從“保姆到“守夜人的角色轉換,徹底改變上面領導“很好,下面部門“好狠的不良形象,為旅游企業融資筑巢引鳳。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張家界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