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州低碳經濟發展的基本框架
一高能耗行業逐步退出。2009年全市共關停小冶煉、小水泥、小造紙企業56家;座5000VA及以下的硅錳合金電爐、條6.6萬噸水泥生產線等落后產能已淘汰,全市高耗能企業占規模企業比重比上年降低.6個百分點。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36%,萬元GDP能耗下降6%,主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比上年分別下降7.82%、8.58%。如祁陽縣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為8.5%,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為97.4%;關停小造紙、塑料生產等企業34家,淘汰退出家,改造高爐、電爐、鍋爐近30座,年節約標煤近3萬噸。
二清潔能源蓬勃發展。永州在發展清潔能源方面主要突出兩個領域:一是建成清潔循環的水電站。據電力部門統計,全市共建成大小水電站45座,裝機容量70萬千瓦,年發電量35.58億千瓦時,年銷售收入7.2億元,其中,目前永州最大的水電站—雙牌水電站裝機容量3.5萬千瓦,2009年發電量3.9億千瓦時,年銷售收入7436萬元;二是發展清潔低碳的光伏工業。天潤東安太陽能級單晶硅產業化項目總投資4.5億元已于2009年6月8日動工,目前一期工程于今年3月29日竣工投產,已成功生產出永州“第一棒;總投資2億元的40MW華威鳳凰園太陽能多晶硅片項目即將生產出湖南“第一片;此外,武漢凱迪投資4.8億元的生物質發電項目正在籌建之中。
三高新技術方興未艾。2009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65億元,比上年增長23%,占規模工業比重為6%,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自主創新力度加大,全年完成技改投資02億元,增長49.45%。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項,重點研發項目2項,獲得專利2項,新增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寧遠天元化工“用于氨法生產納米及活性氧化鋅的連續生產系統獲得了國家專利,實現了該縣工礦企業專利權零的突破;華夏基業采用世界先進的低溫固相還原冶煉技術,利用藍山本地低品位礦石直接生產鐵粉的實驗已成功,五年內將形成年產值00萬噸鐵粉,產值過30億元,稅收過3億元的規模,將成為藍山第一財源;永州蓮花水泥集團7500W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驕陽水泥低溫余熱發電項目都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此外,長豐集團建設博士后工作站,熙可罐頭公司列入國家級技術中心并通過國家認定;科力電機公司與湖南大學組建電機工程技術中心等高新技術項目正在籌建之中。
四低碳產業發展壯大。從三次產業看,作為農業大市的永州,有著“綠色產業之稱的低碳一產業一直占據著較為重要的位置。據統計,2009年一產增加值64.56億元,占三次產業的25.7%。比較有特色的“綠色產業中,回龍圩管委會向農業部申請批準了2萬畝“回峰蜜桔綠色食品基地認證;“江永香芋、“江永香柚兩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通過國家工商總局認證,成為全省唯一一個擁有兩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縣。在全市榮獲4個中國馳名商標中,就有金浩茶油、銀光糧油、天龍米業等3個屬于農產品加工行業。
在第三產業中,有著“朝陽產業之稱的低碳旅游業已逐漸發展壯大。據市旅游局統計,2009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7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0.25億元,約占GDP6.29%,同比分別增長8.7%和20.83%,特別是2009年國務院討論通過的《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中,將永州作為湘、粵、桂毗鄰地區00-200萬人口的大城市來培育后,基礎設施大為改善,城市品位大大提高,將給永州旅游業帶來巨大商機,也為永州發展低碳經濟提供前所未有的契機。
二、金融支持永州低碳經濟發展的有益實踐
一“綠色信貸選擇性支持傳統產業的高新技術項目。雖然水泥、汽車制造、農產品加工屬傳統產業,但其中所具有低碳特性的高新技術項目獲得了金融機構“綠色信貸的選擇性支持。目前全市4家高新技術企業均設立了研究中心、研究所等技術開發機構,為引導支持企業的科技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2009年永州市建行為蓮花水泥貸款8000萬元,為九嶷驕陽水泥貸款600萬元,以支持污染小、能耗低、產品質量穩定的新型干法旋窯生產的“環保水泥及純低溫余熱發電“高新技術的發展;中行、建行、工行為共同扶持長豐集團生產的發展及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設,發放貸款3.3億元,其中中行.5億元,建行.3億元,工行0.5億元;農行為已經躋身國家級技術中心行列的熙可罐頭公司發放貸款8900萬元,有力地支持了高新技術的發展與科研成果的轉化。
二“清潔能源中的水電貸款獲得金融機構的傾斜性支持。金融機構對永州豐富的低碳清潔能源——水電資源進行了傾斜性支持。2008年至200年4月,全市金融機構共對水電站建設投入貸款近25億元,支持水電企業擴大生產,增加效益。如永州市祁陽縣農行通過控股公司擔保向祁陽縣浯溪水電站發放貸款5.5億元,項目完成年發電量達.2億度,產值達3500萬元;祁陽縣農發行200年4月對內下電站三級電站技術項目改造發放貸款4000萬元,技改項目完成后可增加年發電量4000萬度,增加產值000萬元。在2009年一季度各金融機構前20名貸款大戶名單中,建行有6戶屬于水電貸款,現有貸款余額3.06億元,占前20名貸款大戶余額36.83億元的35.46%;農行前20名貸款大戶名單中,有7戶屬于水電貸款,現有余額7.79億元,占前20名貸款大戶余額37.66億元的20.69%。
三“朝陽產業中重點項目的信貸需求得到重點支持。旅游業具有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產業鏈條長等特點,是“兩型特征明顯的“朝陽產業。為支持永州旅游業加快發展,金融機構對重點旅游項目加大了信貸支持力度。為支持九嶷山“舜文化建設,2009年寧遠農發行發放貸款3000萬元,用于景點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持陽明山“和文化建設,陽明山獲得國家開發銀行軟貸款4800萬元,雙牌農行貸款500萬元,農信社貸款65萬元,目前,陽明山旅游區有貸款余額5365萬元,主要用于路網基礎設施及景區建設。為保護江永“女書文化和上甘棠千年古村,金融機構發放貸款2000萬元。為支持玫瑰灣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區項目,200年月5日該項目負責人應邀參加“200年湖南省旅游項目建設銀企合作洽談會,公司與永州建設銀行簽約貸款0億元,這是本次洽談會第一個簽約項目也是最大的簽約項目。在洽談會貸款簽約總額為59.6億元的背景下,0億元的簽約貸款無疑是永州金融史上支持旅游業發展的“大手筆之作。
四“綠色產業中龍頭企業的貸款需求得到有效保障。2009年末全市第一產業貸款余額60.65億元,占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9.5%,比年初增加6.20億元,增長36.45%。其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0.89億元,占一產貸款的7.96%,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湖南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湖南天龍米業有限公司、湖南銀光糧油有限公司貸款余額分別為2.43億元、0.76億元和0.86億元,僅此3家龍頭企業貸款余額4.05億元,占全市2849家農產品加工企業貸款總額的37.9%。“綠色產業中的龍頭企業的貸款需求得到有效保證。
三、金融支持永州低碳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金融機構對低碳金融的認知程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隨著碳排放權衍生為具有投資價值的和流動性的金融資產,以其為核心的低碳金融逐步建立。低碳金融是一項存在歷史較短的金融創新,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對碳金融業務的項目開發、審批,以及運作模式、風險管理、交易規則、利潤空間等缺乏應有的了解,熟悉碳金融業務的專業機構和人才不足,導致金融機構對發展碳金融交易業務缺乏內在驅動力。
二是低碳金融的社會效益與金融機構的利潤追求存在矛盾性。受技術水平、自然條件等客觀因素制約,加上欠缺相應的風險補償、擔保和稅收減免等綜合配套制度,向低碳轉型的相關企業往往會導致經營成本大幅上升,盈利能力下降,雖有社會效益,但缺乏現實即期的經濟效益,這直接導致融資機構信貸風險的上升。在現有金融監管與運行體系下,金融機構無力分擔應對環境變化所帶來的社會成本,銀行對于貸款的安全性、收益性與流動性的強調,使得與低碳經濟相關的項目面臨較為嚴苛的融資環境。具有低碳清潔能源的天潤東安太陽能級單晶硅產業化項目、華威鳳凰園太陽能多晶硅片項目尚未獲得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獲得國家專利的寧遠天元化工“用于氨法生產納米及活性氧化鋅的連續生產系統以及藍山華夏基業采用世界先進的低溫固相還原冶煉技術,均未獲得銀行信貸支持。
三是相關中介市場發育不完善增加清潔發展機制的高成本性。與一般的投融資項目相比,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需要經歷較為復雜的審批過程,這導致CDM項目開發周期相對較長,因此伴隨更大的交易成本。此外,開發CDM項目涉及風險因素較多,非專業機構難以具備此類項目的開發和執行能力。在國外,CDM項目的評估及排放權的購買大多是由中介機構完成,而國內相關中介機構尚處于起步階段,難以開發或消化大規模的項目。國內也缺乏專業的技術咨詢體系來幫助金融機構分析、評估、規避項目風險和交易風險。
四是政策的不確定因素與不同國家法律的約束增加了碳金融交易的風險性。首先,國際公約的延續性問題構成了碳金融市場未來發展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京都議定書》的實施時間僅涵蓋2008-202年,各國對其有關規定仍存有爭議,目前實施的各項制度在202年以后能否延續,這是形成統一的國際碳金融市場的主要障礙之一;其次,減排認證的相關規定也可能阻礙市場發展。因為,減排單位是由專門的監管部門按照既定的標準和程序進行認證。由于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以及領導者意圖的變化,有關認證的標準和程序缺乏穩定性。第三,由于項目交易涉及不同國家,必將受到東道國法律的約束。所以,碳金融交易市場發展面臨著市場交易主體難以預期和控制的政策風險和法律風險。對于欠發達地區的永州而言,這種政策的不確定因素與不同國家法律的約束限制更加劇了信貸資金進入低碳領域的擔憂。
四、金融支持永州低碳經濟的前景展望
筆者認為,低碳經濟的發展前景就是以低碳發展為發展方向,以節能減排為發展方式,以碳中和技術為發展方法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具體來說,低碳發展,重點在低碳,目的在發展;節能減排就是應用技術上現實可行靠、經濟上可行合理、環境和社會都可以接受的方法;碳中和技術就是通過計算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然后通過增加碳匯,以達到環保的目的。金融視角下的低碳經濟發展,就是要優先支持低碳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支持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一盡快出臺低碳行業標準,開辟“綠色金融指引通道。隨著低碳經濟的蓬勃發展與低碳技術的廣泛應用,制定低碳行業的行業標準及低碳技術指標的認定將成為一種客觀的現實需要,可以預見的是,一旦出臺了明確而具體的低碳行業標準及低碳技術明確的指標,也為金融機構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綠色金融提供了方向性的航標。在制定低碳行業標準與認定低碳技術指標時,應更多地注重新技術含量、核心競爭力和產品生命周期等指標,更好地識別、篩選有前景的低碳產業。
二制定低碳產業信貸政策,拓展“綠色信貸增長空間。金融機構依據低碳行業標準和低碳技術指標,把握低碳行業發展前景和路徑,制定支持低碳產業的“綠色信貸政策,使存量貸款結構調整、新增融資突破口都和國家低碳產業發展方向密切地結合在一起,提高新能源、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等產業貸款比重和市場份額,加快培植未來優質客戶群和利潤增長點,支持低碳產業和技術企業做大做強、形成集群優勢,建立長期牢固銀企戰略合作關系。鑒于202年前我國涉及碳交易主要就是CDM項目投融資業務,因此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金融機構可以圍繞CDM項目進行一系列相關產品和業務創新,不僅可以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增強商業銀行公信力和美譽度,而且推動商業銀行創新能力提升和經營模式轉型。
三加大低碳技術研究力度,加快環境金融產品創新。一個具有社會責任的金融機構不僅自己要踐行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宗旨,還應承擔起通過杠桿和利益傳導機制來更廣泛地影響其他行為主體的責任,這已經成為金融業發展的主流共識,因此,金融機構加大對低碳技術研究力度的支持,不但可提高自己的環境與社會責任,而且能捕捉越來越多的低碳經濟機會,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研究開發環境和金融互動下的金融工具創新。具體如:偏向于環境相關產業的風險投資基金、商業銀行的低碳項目貸款以及環境風險評估、政策性銀行的大型項目的環境結構性金融支持、綠色金融與企業債券的發行等,加開形成價格發現的碳交易市場和機制,并開發相應的衍生環境金融工具。
四防范低碳產業信貸風險,確保金融資產信貸安全。由于大部分低碳產業都是新興產業,商業銀行應高度關注低碳產業所具有風險:一是部分低碳產業扶持政策及激勵措施力度還有待明確和加強;二是市場保障機制不夠完善,部分產業還沒有形成連續穩定市場需求;三是部分低碳產業缺乏核心技術研發和持續產業化能力,關鍵設備、材料和技術對進口依賴強;四是低碳產業高新技術可能具有替代效應。因此,商業銀行應科學地評估項目投資回報率,以盡可能地降低銀行信貸風險。同時,要根據項目和借款人技術成熟程度和產業化、市場化階段,審慎判斷銀行面臨的信貸風險,確定合適貸款定價。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永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