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的外祖父桂美鵬是沙市的一名傳教士,他小時受過洗。十八歲加入中國共產黨,當然不能再傳教了,但他并不諱言基督教精神或許仍會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由于父母在清華大學工作,清華園里他度過了無比幸福的童年。小朋友有馬約翰家的啟偉、佩倫,趙元任家的如蘭、新那,梅貽琦家的祖彬、祖彤等。住在西院,水木清華,鐘靈毓秀,校園常引起他的懷念。清華留給他的印象是整潔有序,適宜潛心攻讀。王元化把書齋起名為“清園”,在此脫筆的《清園隨筆》、《清園夜讀》、《清園近思錄》、《清園近作集》接連問世,正說明他對林木俊秀的清華園的一往情深。
王元化的學風扎實嚴謹,見解頗富創造性,發人深省。他對李輝說:“清華從美國引進政治與學術分開來的教育原則和治學態度,我認為直到今天仍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太重功利,不承認學術的獨立地位,必須使它依附學術以外的其他目的。后來更是強調政治統帥一切,把立場態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用立場態度來判定真理和是非。有人曾引王安石的話,稱這種偏向是‘其道未足以為己,而其志已在于為人’的急性病。其實政治是不能缺少學術思想基礎的。近代以來政治素質的低落和學術思想的衰微是有關聯的。前幾年我提出有學術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學術也正是為了說明同一道理。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我覺得清華在治學態度上所顯示的自由思想和獨立精神是非??少F的。這里我想順便說一件事,王瑤生前對我說過,他后來從清華分配到北大教書,但他不認為自己是北大人,而是清華人。這話也含有對治學態度的看法?!?見李輝著《和老人聊天·基督教家庭與清華學風》)
感謝經巴金先生倡議,建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文學館的夢晨每次到上海出差,都會問我有什么事可以代辦。我必托她捎幾本蕭乾和我的著譯給元化先生。一來二去的,我手頭也就有了十本元化先生的大作:《思辨錄》、《人物·書話·紀事》、《讀黑格爾》、《文心雕龍講疏》、《思辨隨筆》、《清園近思錄》、《清園自述》、《清園近作集》,以及兩本《莎劇解讀》?!渡瘎〗庾x》是元化先生與夫人張可合譯的。他曾與1995年簽贈給蕭乾一本:“蕭乾先生惠正王元化丁丑冬日上海”。我把元化先生送我的那本割愛了,因為我曉得這位好友懂得珍惜它。
元化先生熱愛祖國,知識淵博,孜孜不倦地鉆研中外傳統文化。他關心國家大事,窮其一生,執著地追求真理,盛年時,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從不言悔。他本人就是一座“清園”。
元化先生是永生的。他留給后人的一部部嘔心瀝血寫成的珍品,將會在華夏子孫中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