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文藝發展史充分證明,凡是產生偉大作家、藝術家和傳世作品的時代,通常會有偉大的思想理論家和評論家與之伴隨。每一次文藝高潮的出現,都離不開先進思想的引領和理論評論工作的支撐。當前,伴隨著國家各項工作的快速發展,我國文藝事業正呈現出大發展大繁榮的良好態勢,廣大文藝評論工作者要倍加珍惜時代和社會提供的難得機遇,堅定信心,不辱使命,努力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發揮更大作為。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胡振民在給第七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頒獎式暨第五屆當代文藝論壇的賀信中說。
像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這樣重要的獎項,引起人們品頭論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要看到批評的積極作用,并善于從批評中汲取對事業有益之處,變成工作上的主動,以促使我們今后的文學評獎更科學、更公正、更具權威性,評出的作家作品更有代表性,更能從本質上體現出文學獎項的應有之義。
——日前,魯迅文學獎揭曉,由于獲獎者身份及作品風格等原因引起不小爭議。中國作協主席鐵凝撰文指出,要積極看待爭議與批評。
縱觀電影史,能夠真正留下來作為里程碑的作品,90%以上都是表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時代主流價值觀和審美觀的作品。可以說,主流價值觀和審美觀的有效建構和表達,是中國電影核心競爭力的基石,也是中國電影核心競爭力的法寶。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饒曙光認為,打造中國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建構具有當下性、大眾性,富有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主流價值觀和審美觀。
加強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對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發展紅色旅游、提升和弘揚新時期河北人文精神具有重要價值,對于提升我省的知名度、美譽度具有重大意義。革命遺址應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加強搶救、修復、保護和利用工作,并與紅色旅游結合起來,使之既成為廣大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又能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改變老區人民的生活面貌。
——河北省政協委員張志平指出,省內如此眾多的紅色革命資源,卻面臨著管理難度大、資金嚴重不足等困難,亟須采取措施加以全面保護。
任何國家都存在古代語言和現代語言的差別,如果古代語言功力好,在現代語言中加入某些通俗的古語,就會使文字有一種厚重感。年輕人不重視母語功力的提升,文字的色彩明顯就淡了許多。
——最近,第五屆魯迅文學獎揭曉,文學翻譯類獲獎者為零,而前兩屆魯迅文學獎翻譯類也都沒有評滿5個名額。著名翻譯家葉廷芳針對此現象說,現在的年輕翻譯工作者,漢語功底明顯不足。
如果我們真正重視文化的發展,讓文化的力量在人們的心靈、在人們的精神中產生良好的作用,那就應該為文化的創造者提供良好的待遇。不過這個待遇針對的不是作家本身,而是作品,好的作品,是值得良好的待遇的。
——上海作家協會的下屬文學雜志《收獲》《上海文學》等稿費標準將從今年12月起開始大幅度提高,新標準將是原標準的2-5倍。有評論指出,政府出錢并不是要養作家,而是要養好的作品,不管誰寫的,一視同仁,這樣才能讓文學發展得更加積極健康。
我們在進行交流的時候,應該盡量避免說“我們”“你們”或者“歐洲”“中國”,避免強調界限,因為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我們之間當然有一些矛盾,但更需要文化的交流和談判,因為我們面臨的是共同的挑戰。
——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中歐文化對話期間,一位歐洲女學者如此說。
任何一種民族文化,都是那個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精神根據地,是其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在民族文化的相互關系上,應該強調的是相互尊重和借鑒,彼此寬容和學習,而不是要求融合和趨同。融合和趨同的結果,只會使人們在心靈和精神上產生無所依托和無所憑借的痛苦和不安。
——中國作家周大新在“感知中國#8226;土耳其行”文化交流活動中發言強調,在全球化背景下要大力弘揚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