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家、詩人是美的發現者,更是美的創造者。歌頌真善美,抨擊假惡丑;歌頌愛與愛情,評說愛的真諦,這是愛情與文學的永恒主題。愛情沒有規律和邏輯可言,根本無法用固有的定義去解答。本文結合理想與現實,擬從多個角度探討愛情的真諦。
一
什么是愛情?在當今社會還有沒有愛情呢?
筆者在探索這個問題之初也認為,愛情是人性意味深長的組成部分,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依戀的一種精神與情欲的渴求,是男女之間在密切交往中,互相發自內心的傾慕,渴望與對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純真感情。放眼當今社會,確實有愛情,廣義的愛情更是無處不在。
根據傳統文化對愛情的解說,有人認為愛情是“兩只鳥兒有三雙翅膀在天空中飛,重疊的那部分就是愛情”。這種屬經典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解說只能是愛情領域中的鳳毛麟角,無法全面地把愛情是什么講解透徹。
愛情究竟是什么呢?愛情像個變化無常的萬花筒,只要里面的彩球不斷旋動,那五彩繽紛毫無規律的世界就會不斷地讓人獲得新、奇、美的享受。的確,愛情沒有規律和邏輯可言,根本無法用固有的定義去解答。
人們常常借用雌雄形影不離的雎鳩鳥和鴛鴦鳥比喻夫妻恩愛永不分離的美好愛情。雎鳩鳥有了伴侶之后,真的是雌雄在一起終身廝守永不分離,對愛情要比鴛鴦鳥專一。然而,鴛鴦鳥卻成了恩愛夫妻的典范。以公平真實而論,這一失真不是動物學的悲哀,而是文學的悲哀,虛假的頌揚扼殺了真情真愛,混淆了是非觀念。
有讀者問筆者:“雌雄形影不離的動物,常被用來比喻美好的愛情,血吸蟲也是雌雄在一起永不分離的生物,如果在隆重的婚慶祝詞中寫道:‘祝賀您們夫妻恩愛像血吸蟲一樣永不分離’,行不行呢?”筆者回答:贊揚血吸蟲絕對不合適。我們強調文學創作的真實性,更強調文學創作的嚴肅性、思想性、現實意義和社會責任。有良心的作家、詩人是絕對不會歌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邪惡勢力及血吸蟲一類的魔鬼。作家、詩人應是美的發現者,也是美的創造者。歌頌真善美,抨擊假惡丑;歌頌愛與愛情,評說愛的真諦,這是愛情與文學的永恒主題。
二
組成愛情的元素是什么呢?筆者的回答是付出、承諾、理解、寬容、信任、責任和性欲。性欲是維系愛情的動因,定然不可少,否則,是不完美的愛情。
愛情、喜歡和友情有什么區別呢?愛情總是要產生很多幻想,是在深深的喜歡中不能自拔,其感情狂熱癡迷。而喜歡只是一種有分寸的單純情感,是一種純粹的友情。愛情具有極端自私的獨占性,喜歡和友情不會有這種要求。愛情與性欲有不可回避的關系,而喜歡和友情則無這方面的要求。所以,愛情就是愛情,友情就是友情,喜歡就是喜歡,它們之間的分界線是性欲。對性欲問題應當慎重思考,它是一柄促進愛情和殺傷愛情的雙刃劍,也是測定愛情是否純真、忠誠和長久的風向標。在這方面,動物完全是出于本性,人的移情別戀則多數是出于喜新厭舊、主觀意識、欲望和道德觀念的改變。外表丑陋的烏鴉最討厭一夜情,它們對愛情忠心不二,在一生中只有一個性伴侶。世界上最花心、最喜歡一夜情的是雄猩猩。人一旦對愛情和性愛失去責任心和道德約束,比動物都不如,這值得人們警戒深思。
愛情是什么呢?愛情、事業、婚姻、金錢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呢?怎么去選擇追求自己的愛情呢?最理想的應該是,首先讓自己獲得心心相印、心存理想的愛情;然后奮斗獲得事業成功,通過成功的事業獲得金錢,進而促成愛情與性結合組成美滿幸福的婚姻和家庭。
然而,理想與現實的較量確實十分殘酷。在討論愛情是什么的時候,理當盡可能多地把相關問題提出來討論分析,重視愛情勝過金錢的觀點。確實愛情能趕走孤獨寂寞,讓人享受到生命的快樂。但是,卻會因生活的艱辛,迫使其愛情無法維護與延續,這是“貧賤夫妻百事哀”的苦衷所在。相反,重視金錢勝過愛情的觀點:有了金錢才能趕走貧窮和饑餓。但是,也會因沒有愛情的生活而感到悲哀,這是所謂“自古豪門多怨婦”的根源。
假若有愛情又有金錢,而無健康正常的性生活,也會出現性變則情變的悲劇。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說:“如果失去性愛能力,不必茍活人世。”雖然這話太過偏激,卻也引人深思。談到此,也許有人會認為這跑題了,把神圣的愛情說得太世俗了。相反,則更會有人說,討論什么是愛情的內容,是在唱高調,是虛假頌揚,是脫離現實、脫離生活、不真實、不可信的。請看詩人董群在《一切》詩中的表述:
一切
都像一個謎
藏頭露尾
不是東也不是西
一切
都像一個圓
無頭無尾
說不清也道不白
一切
都像一首詩
隱意埋言
不盡怡也不盡哀[1]
愛情變化確實難以預測。然而,愛的追求,愛情的出現,始終是美麗的、神圣的、偉大的,總能給戀人們以無窮的力量,使人變得年輕、奮進、快樂、智慧,對生活、對未來充滿激情和希望。愛情是銘心刻骨難以忘懷的一種真情,一如詩人周傳翠在《也許你已經忘記》一詩中真情坦述的,讓人深陷悠悠離愁和綿綿情意里永志不忘。
也許你已經忘記
春天的嫩楊柳,夏日的風習習;
也許你已經忘記
秋天的月圓夜,冬日的白世界;
肯定你已經忘記
相聚時的情縷縷,分手時的淚滴滴。
可是悠悠的離愁,綿綿的思意;
我卻時時記起,時時記起,
不被流水沖淡,不被時間磨滅。[2]
應該說愛情是永不相忘的、一輩子負責任的承諾,是坦誠執著的追求,是戀人之間心靈的契合與包容。當然絕對不能容忍虛情假意。也可以說,愛情是一種超越娛樂,最崇高、最快樂的生活方式,只有懂得珍惜愛情的人才會享受到其中的快樂與幸福。
愛情能教人走正道,去獲得勵志的無窮潛力;愛情也逼人走邪道,讓人沉淪、悲傷、悔恨??傊?,若不懂得尊重、維護、珍惜愛情的人,就無法得到幸福與快樂的愛情生活。
愛情與機遇密不可分,人的一生所認識、接觸、交往的男人和女人不計其數,真正能讓自己心動而產生愛情的人不多,同時也能讓對方像自己一樣擦出愛情的火花,彼此心心相印,進而促成婚姻的這種愛情更值得珍惜。一旦出現了這種機遇或者說是緣分,若不去一心一意地投入,很好地把握并珍惜求愛的機遇,就會錯失良機,遺恨終身。
三
相識、相知、相愛,這是人生中最嚴肅的大事,不是兒戲。真正意義上的婚姻,必須要有愛情和經濟基礎,而后真心實意地共同攜手相伴一生。
當前社會上出現的離婚率飆升的現象,讓人憂慮不解,難道說這都是些不負責任的茍合婚姻嗎?是沒有建立起真情真愛草率結婚的結果嗎?難以定論,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愛情需要理性,需要正確的心理引導,不可以效仿電影、電視劇、小說中編造出來的那種虛構的、瘋狂的、現實與幻想交織在一起糾纏不清的愛情故事。真實美好的愛情生活不是編造出來的,而是自己身體力行在不斷執著的追求中獲得的,是一種理性行為,即使在戀愛與婚姻遭受失敗的愛恨糾纏中也要冷靜,不要走向可怕的懸崖。而今現實生活中確實到處都能捕捉到愛情,如果對愛情缺失責任心,缺少愛情的心理引導,便會出現感情泛濫和離婚率高等現象,這的確是個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理性的愛情,懂得相愛的時候要珍惜;在無法愛的時候要懂得為了愛而放手,不要死纏不放,以免造成悲劇。只要是為了心中所愛的人能獲得幸福生活,自己甘愿默默地承受痛苦,并真誠地送去祝福。請看詩人田曉清在《青橄欖》一詩中對這種感情的真誠傾訴:
錯誤地愛了
便錯誤地咀嚼痛苦
遺憾的是你并不知悟
你永遠也不知悟
離開了東海岸
離開了浣溪女一樣的你
我要去西方旅行
西方的大沙漠
能夠埋葬我青春的痛苦
歲月是陌生的河流
我是你世紀的福音樹
歲歲年年結一種果實
——祝福[3]
的確,愛情需要心理引導與理性教育,必要時也需要良媒牽引。為什么當前許多優秀的青年男女未能步入婚姻殿堂,錯失了良機而成為教育部列入171個漢語新詞中的“剩男剩女”呢?從理性視角來看,一些高學歷、高收入、高素質的男女青年,不能實現琴瑟和鳴被剩下來了,應該說他們在年輕時為打拼事業無暇顧及婚戀而錯失了良機,在完成事業的打拼后又因擇偶標準過高而再次錯失良機。這就證明對婚戀的認識與求偶的選擇是需要愛情的心理引導的,有了正確的愛情觀,才能愉快主動地尋覓自己心中理想的琴瑟和鳴和最終相伴步入神圣殿堂之人。
如果樹立起了正確的戀愛觀,就會懂得如何對待相愛的承諾與責任。在兩人相知相愛時,不求學歷相當,不求門當戶對,不顧年齡差異,不問天荒地老,只求兩情相悅,雙雙相擁相扶墜入愛河,相互融為一體的那種歡樂與真情只有自己知道。請看著名詩人戴安常寫的那首痛快淋漓的情詩《在沒有人的時候》所抒發的深情:
在沒有人的時候
你用狀語
叫我父親
躺在我的懷里
用三月素潔的花片
做你從來沒有做過的夢
在沒有人的時候
我用定語
喚你媽媽
躺在你的懷里
用紅于二月花的霜葉
記下我從來沒有聽過的故事
盡管這是風波人生
一次幻夢的蜜月
盡管蓋在身上的紅被兒
會化作云彩飛走
只要這夢和故事
不被陌生追捕[4]
愛情可以說是放任自流的,自由空間很大,像《在沒有人的時候》那浪漫的、夢幻般的愛情是無法阻止的,是真實存在的。對涉世不深的少男少女而言,進行適當的愛情教育和理性的心理引導是非常必要的,這是一種社會責任。
愛情是人類古老而又年輕,永遠開不敗的一朵嬌嫩新鮮的花朵,每個人心甘情愿地去培養呵護這生命之花,付出的情感和關愛不一樣,而且每個人的經歷和對愛情的渴望與理性的追求也會不一樣,所以,開放在每一個人心中的那朵光輝燦爛的愛情之花,當然就不一樣了。對愛情是什么的回答,必然也不一樣。即使我們能夠同時把每一個人心中的那朵愛情之花匯聚在一起來展示,也定然說不清楚愛情是什么,而只能說是匯聚成一個浩瀚的、百花齊放的愛情之花的海洋。對愛情是什么的每一個回答,只能是這海洋中的一朵小花,絕對不是整個愛情海洋那容量與內涵的答案。
注釋:
[1][2][3] 《愛情·婚姻·家庭》雜志社1988年編輯出版詩集《情詩擷翠》,第1頁、第53頁、第27頁。
[4] 戴安常:《夢的流云》,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