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過蘇東坡“獵人搜求伏兔,自投網羅而捕之”的故事。回想3年前我在工行開通網上銀行,步入基金投資理財的情景,就大有“自投網羅”的感慨。
害怕網絡“咬人”
那是2008年,工行大堂經理熱情地向我介紹,網上銀行集查詢、交易、轉賬、購物、安全于一身,可以節約柜臺排班站隊時間,降低投資成本。說得我心動不已,就請大堂經理幫我開通了網上銀行。眼見眾多上網的年輕人,似乎都有不學自通的“特異功能”,但我卻望“網”生畏,懼怕網絡“咬人”。雖然開通了阿銀,總是擔心別人利用高科技偷走我的資金,遲遲不愿,也不敢使用網銀。
曾記得2008年,我又進入了股市。每個交易日我都趕公交車到證券營業部看盤,持有的股票受大屏幕顯示的限制,等得人心慌,好不容易才看到自己的股票,但又一晃而過,浪費不少時間不說,一遇股市漲跌,需要及時止損、賣票,常常錯過機遇,真有“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遺憾。曾經因在柜臺排班站隊,錯過贖回基金的大好時機,而損失了5000余元,這樣心痛的教訓引發我重新再認識網銀的長處。
一往情深網絡理財
網上交易不僅是一種技術,一種產業,也是一種思想,一種文化。投資理財,如何降低成本是賺錢的關鍵,只有賺錢才是硬道理。基于這個硬道理,我開始學習網絡知識,讓早已開通的網銀能有“英雄用武之地”,利用U盾為資金作“安全鎖”,開始了基金投資理財的網絡之旅。
不用不知道,一用嚇一跳。網上世界真精彩,股票信息、基金分析、網上交易等應有盡有。網銀提供的股票分析和基金信息,讓我更簡潔地直接瀏覽、選擇。我利用網銀進行基金認購、申購、贖回和轉換,即使當日超過基金交易時間,網絡系統也自動保留,在下一交易日自動成交,再也不用排班站隊耽誤時間了。無論何時,我都可以隨時打開電腦,鼠標一點,鍵盤一敲,通過網絡購買自己中意的理財產品,不再去銀行、交易廳排著長隊干巴巴地苦等,不再為錯過交易時間而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擔心。網上大量的投資經驗、建議、規劃和選擇理財產品的技巧與方法,都讓我獲益匪淺。真可謂坐在家里能知天下事,能辦天下事。
網絡的方便快捷和無拘無束,著實讓人減少了時間,減少了費用,降低了成本。我通過網上銀行對海通證券及時進行診斷,發現股指期貨推出并沒有想象的那樣推動證券股票上漲,我便將原在17元買進的3000股海通證券,適時以15.5元作為止損位,迅速割肉出逃,雖然虧損了4500余元,但我利用互聯網提供的信息,及時換股,調整結構,適時以12.5元的價位換成了3700股的豐樂種業。以后海通證券下跌到了12元附近,豐樂種業漲到了14.3元,我及時賣出了豐樂種業,盈利6600余元,嘗到了網絡理財的“豐碩成果”。在基金疲軟的行情下,我的定投基金也有10%的收益。真是網上理財,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