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經歷過至少一輪以上嚴格的牛熊轉換,股民才能真正成長。這也是20年來給我們的重要財富。
當前的股市行情,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何把握現在的行情,在中國股市20年的變遷歷史上是否有可供參考對象,震蕩市中機會何在,是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2001→2005→2007牛熊更替:政策推力逐漸減弱
2001年,對于中國股市來說,是一道分水嶺。這一年的6月14日,上證指數創出2245.43的歷史新高,達到了1999年5·19行情以來的最高點,隨后,牛市的步伐戛然而止。
如果說2001年之前中國股市是一個政策市,之后就開始逐步轉變步伐。這次轉變的啟動源于2001年6月22日,國務院五部委聯合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均應按融資額的10%出售國有股,且減持的價格執行市場定價。國有股減持,意味著市場上股票數量的增多,而此時股票市盈率卻高達66倍,一邊是股票價格的嚴重泡沫化,一邊是股票供應量的突然增加,熊市由此拉開序幕。
2002年1月開始,政府頻頻出臺多項利好政策,具體包括:2002年1月,在上證綜合指數首次跌到1300點附近時,證監會召開座談會,穩定市場信心。2003年1月7日,上證綜合指數再次回落到1300點附近,證監會主席尚福林發表重要講話。2004年2月1日,重大利好國九條發布。2004年8月31日,中國證監會決定暫停新股發行。2004年9月13日,上證綜合指數下探到1259點,國務院領導強調要抓緊落實國九條。2004年10月24日,證監會宣布允許保險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股市。2005年3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提出了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六點意見。以上政策在1300點附近反復救市,卻沒有明顯成效。直至2005年6月6日下破1000點,這才達到了本輪熊市的最低點998.23點。
4年長熊,重大利好頻出,股指雖有積極反應,但總體來看,政策對市場的影響力在逐步減弱,政策效應持久性在下降。有人戲稱中國股市得了“政策利好麻痹癥”。
從2005年6月9日開始,管理層連續7天發布7大利好政策。同時,國家開始進行股權分置改革。2007年7月21日,人民幣宣布升值,同時國內外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政策效應的累計加上諸多利好消息,大盤終于開始上行,走出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此輪牛市大盤共上漲514%,上漲點數為5125.81點,為歷次牛市之最。面對如此漲勢,政府宏觀調控之手屢屢出擊,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銀行存款利率。2007年5月30日凌晨,財政部甚至祭出了“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調整為3‰”以往屢試不爽的調控法寶。20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達到本次牛市的最高點6124點。至此,2001年6月14日~2007年10月16日,股市完成了一輪牛熊的輪回。
十年一輪回
2001~2005年的熊市下跌幅度雖不是中國歷次熊市之最,下跌時間卻創歷次熊市之最。而2005~2007年的牛市,上漲點數為歷次牛市之最。這樣令人大喜大悲的大牛熊未來是否還會重現?
中國存在著以10年為期的經濟周期,這樣的周期由兩個較小的5年周期組成。5年周期與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實行的“五年計劃”有關。在1990~2000年這一個10年周期中,股市在1992年和1993年形成大牛市雙頂后,一直處于幅度不太劇烈的震蕩中。2001~2010年的10年間,股市也完成了一個2001~2005~2007的大牛熊輪回。未來的大牛熊將在2011~2020年的下一個10年周期中到來,大牛市頂點則有很大可能在該周期的中間年份出現。
行情探密
2007年10月16日以來的股市行情,放到大的10年周期考察,可認為是2007年大牛市的修復期,高潮過后是平淡。漲得跌得就很快,反彈也很快。暴漲之后是暴跌,暴跌之后是暴漲。巨幅漲跌過后,往往是越來越趨于平靜的震蕩,就像一個秋千,給它一個推力,如果不繼續施加外力,它的震蕩幅度會越來越小逐步收窄。
2010年4月19日,國務院頒布了號稱史上最嚴厲的房產政策——《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成為最近這輪股市暴跌的導火索。從4月19日大盤發動長陰下跌,到5月20日,經歷23個交易日。從5月21日大盤發動長陽反彈到6月25日,大盤同樣經歷了23個交易日,這一段時間的主題是震蕩。隨后大盤,在7月2日迅速見底2319 74點,緊接著大盤展開反彈,在7月26日,大盤突破60日線之后,截至9月16日,一直在2550~2700點的區域內震蕩。
近期,有一種聲音,認為現在的行情和2006年很像,覺得又是一輪大行情的起點,果真是這樣的嗎?
2006又要到來?
在2005~2007年的那波牛市中,如果說2005年是牛市的起點,2007年是牛市的瘋狂,2006年就是牛市穩步成長期。2006年發生了什么?
股改
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使得股票全流通順利推行,流動性增強。同時,股改時的各種送股方案,大大增強了股票的內在價值,從而吸引巨額國內外資金進入股市。
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升值助漲了房地產業和銀行業業績的大幅增長,亦吸引了大批外資投資或投機于人民幣增值。
經濟增長
經濟景氣度的不斷上升,使企業效益大增,引發了大家的投資熱錢。
2008年奧運會
奧運會所帶來的商機,使得各路資金對中國有較好預期及投資熱情。
貌似而神不似
近期,人民幣匯率有所松動,升值預期不斷加強。各種關于當前行情與2006年牛市相似的說法開始浮現。這種觀點認為房地產、金融、造紙、黃金、航空等受益板塊會拉動大盤走出一輪新的上漲,而各種國際游資的涌入也會使股市加速上漲,重現2006年牛市的輝煌。
須引起注意的一是房地產的政策調控。2006年引起股市大漲的因素中,地產股及與房地產緊密關聯的金融股是發動行情的主力。而現在的實際情況卻是房價居高不下,成為國家宏觀政策的重點調控目標,造成與之聯系緊密的金融股也難以上行。二是通脹,2006年全年的通脹率是1.5%,而最近公布的2010年8月份CPI數據同比上漲3.5%。高通脹背景下,各路資金對銀行是否會加息存在擔心。比照歷史,2007年曾出現過“為抑制通脹,一年加息6次”的情況。當前如果加息開始,而通脹又居高不下時,政府可能會采用2007年連續加息的手段來進行抑制。存在加息和隨之出現的連續加息的憂慮,各種機構主力不敢貿然發動行情。
2006年是低通脹的增長模式,而現在經濟卻是高通脹的增長模式。現在的行情與2006年相比,貌似而神不似。
未來要看通脹和房價
在高通脹高房價背景下,經濟增長存在隱憂。過去那種以房地產業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增長模式,不可能長期存在下去。而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等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模式,還沒有形成明顯的規模效應。經濟增長模式不能有一個清晰的發展框架之前,股市的行情是很難健康和有效發展的。未來行情如何,主要看高通脹和高房價的治理情況。現在治理是短痛,股市短期內可能會下跌,未來比較看好。未來治理是長痛,短期的問題被掩蓋住,未來的下跌可能會更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