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及新興市場需求強勁反彈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穩步可控的情況下,全球主要經濟體正穩步走向復蘇,投資價值逐漸顯現。在中國,預計未來一段時間CPI會維持在3%以上。面對財富保值增值的最大敵人——通脹,積極尋找穩健的資產保值策略成為投資者面臨的首要問題。為更好地挖掘海外市場投資價值,本刊記者采訪了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營銷中心總經理助理牛志江先生。
復蘇期市場估值優勢彰顯
牛志江強調,投資理財的第一關鍵便是做好資產配置,其對投資組合的收益貢獻率可達到91.5%。進一步來說,國際化配置更是能夠最大程度規避單一市場的波動風險,并且能夠享受全球優秀企業的成長收益。
牛志江指出,從長期市場運行角度分析,復蘇周期下權益類資產的長期預期收益仍將明顯高于固定收益類資產。而全球市場股價的大幅下跌,造成當前各區域市場處于歷史相對較低估值區域,正是投資者考慮配置的最好時機。
走出QDII三大投資誤區
投資者只有看得遠,才會知道正確的方向。牛志江指出,目前行情下,人們對于投資于海外市場的QDII產品存在較多誤區。
誤區1:QDII基金不掙錢
誤區產生:2007年,首批4只QDII基金出海恰逢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全部出現了大幅虧損。在大多數人眼中,QDII基金成了虧錢的代名詞。
釋疑:事實上,2008年第二批全部出海的QDII基金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要遠遠高于國內上證綜合指數表現。
誤區2:國外市場表現不如國內
誤區產生: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傳播放大效應,使得很多國內投資者對海外市場并不認同。
釋疑:事實上,海外市場,尤其是成熟市場的波動,遠遠低于國內資本市場的波動,且從全球范圍配置資產,可最大限度分散單一市場的波動風險。
誤區3:人民幣升值降低QDII收益
誤區產生: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被廣泛解讀為中國重啟人民幣升值軌道,對QDII投資產生折價影響。
釋疑:整體來看,近期世界其他地區的貨幣對于人民幣的變動呈現出漲跌互現態勢。人民幣不是相對所有市場貨幣都是升值的,尤其是相對于日元以及一些新興市場貨幣實際上是有大幅貶值的。即使相對美元、歐元升值,但另一方面刺激了這些經濟體的整體復蘇和利潤增長,很大程度上抵消貨幣升值帶來的折價影響。
投資海外基金可實現雙保險
通過FOF來匯聚全球業績最優秀的基金,能夠實現基金資產在區域市場和資產類別中的雙重有效配置,可降低投資風險。牛志江指出,從歷史數據看,全球化區域資產配置的風險遠低于單一市場或單一區域性市場。而且,類FOF型產品設計具備更好的抗震功能,因為基金組合投資模式整體比股票更能夠有效控制風險。
以目前熱銷的鵬華環球發現基金為例,作為一只純正的FOF,該基金可更為靈活機動地在全球范圍挑選經過時間和市場考驗的海外優秀基金,充分發揮主動的資產配置功能,根據全球經濟結構發展動態,調整各類型基金持有比例。在其投資策略中,將全球分為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成熟市場動態跟蹤摩根斯坦利世界指數,新興市場動態跟蹤摩根斯坦利新興市場指數,二者戰略資產配置的基礎比例各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