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推動我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解決其融資過程中的擔保問題,我們對供應鏈和銀行的有機結合進行了探討,先是探索了供應鏈融資擔保的原理,接著討論了供應鏈銀企聯盟在融資擔保中的獨特優勢,提出建立供應鏈銀企聯盟的基本思路,將其引入到中小企業的融資信用擔保體系之中,以發揮供應鏈整體核心企業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中的作用,解決供應鏈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擔保品不足問題,有效降低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風險,為解決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擔保問題提供一種新思路。
關鍵詞:供應鏈;中小企業;戰略聯盟;融資擔保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31(2011)06-0048-05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6.13
目前,雖然影響和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問題仍然很多,但最為突出的仍是融資瓶頸問題,即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擔保。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國家采取了許多措施:如由政府、民間出資,成立不同形式的擔保公司,間接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擔保公司缺乏對中小企業的了解,不能對中小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擔保公司為了降低自身的經營風險,反過來要求中小企業再次向擔保公司提供擔保物。因此,在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中,仍缺乏能形成對中小企業制約的環節,這是依靠擔保公司這一體系建設中的一個缺憾。
對于處在產業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可以由供應鏈“龍頭企業”與主辦貸款的銀行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伙伴”關系,以“戰略伙伴”為核心,由主辦銀行、供應鏈龍頭企業參與到原有的產業供應鏈中,組成新的銀企聯盟供應鏈。供應鏈龍頭企業在主辦銀行為其下達的信貸額度內作為產業供應鏈里中小企業的擔保者,由主辦銀行直接向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投放信貸資金,從而可以解決中小企業貸款時擔保品不足的問題,并能從整體上有效提高該產業供應鏈企業的競爭力,降低銀行的信貸風險,實現主辦銀行、供應鏈企業的長期共贏局面。
一、供應鏈銀企聯盟融資擔保的機理分析
銀企聯盟供應鏈有著以往供應鏈所不具備的特征,也不僅僅是企業現存的供應鏈和哪一個銀行的簡單搭配。它的特點是:它具有一個“銀行”、“供應鏈龍頭企業”之雙重控制總中心的經營鏈條。其核心由產業供應鏈的龍頭企業和主辦銀行共同構成,二者形成戰略聯盟,共同管理、共同控制經營產業鏈。
1.供應鏈銀企戰略聯盟的定義
供應鏈銀企戰略聯盟是指由主辦銀行、產業鏈條上的“企業”(龍頭企業及上下游中小企業)組成的戰略伙伴關系,由供方、生產方、各級批發商、零售店等一些互相獨立的經濟實體為搶占市場、共同擁有市場、共同使用資源等戰略目標而組成的動態協作整體,每個產業鏈條中企業充分發揮其優勢(如開發、生產、銷售等),為集團整體做出自己的貢獻;通過相互協作,實現取長補短、責任共擔、盈利共享。對于供應鏈戰略聯盟而言,信息互動傳遞是其有效運行的基礎,通過對產業鏈上互動信息的吸納,能夠有效地減少產業鏈中存在的經營風險和其他不利信息,提高產業鏈的整合能力和競爭優勢,還能獲得更全面的有關信息,以及經營管理和技術上的幫助。
2.供應鏈銀企聯盟的融資擔保機理
供應鏈戰略聯盟融資,簡單地說,就是銀行將供應鏈龍頭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供應鏈融資是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做的一種新型融資模式,這種融資方式把資金流整合到供應鏈管理中,既為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企業提供商業貿易資金服務,又為供應鏈中的弱勢企業提供新型貸款金融服務。
供應鏈戰略聯盟的融資模式的擔保機理:由物流企業、供應鏈龍頭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組成供應鏈戰略聯盟,當產業鏈條中的中小企業需要貸款的時候,憑自身狀況和所需資金數額申請供應鏈龍頭企業為其進行信貸擔保,其次由龍頭企業會對申請貸款中小企業進行綜合的資信鑒定,評估中小貸款企業擔保的風險以及進行風險管理,然后代表供應鏈戰略聯盟整體為貸款中小企業提供保證,使銀行的信貸風險進一步降低,而主辦貸款的銀行需要考查的主要是供應鏈龍頭企業的償債、盈利、營運、成長等方面的能力。
具體操作程序:一是產業鏈上游或者下游的貸款中小企業向主辦貸款的銀行提出申請;二是貸款中小企業請求供應鏈龍頭企業提供貸款保證;三是供應鏈戰略聯盟內部信息的互動交流;四是共用信息集中到信息交流系統并進行加工;五是供應鏈戰略聯盟龍頭企業對中小企業的擔保作出答復;六是主辦貸款的銀行從信息交流系統獲取各種數據及分析結果,并做出是否貸款的決定;七是主辦貸款的銀行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1]。
3.供應鏈銀企聯盟的應用前提
基于供應鏈戰略聯盟的資金融通模式作為主要對中小企業的一種新型貸款模式,其應用也有一定的前提。首先,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必須參加到以供應鏈龍頭企業為中心的產業鏈條當中,憑借自身對產業鏈條中企業的互補及特色,最終被龍頭企業所接納,這樣龍頭企業才愿意為了供應鏈戰略聯盟及自身的壯大為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擔保。其次,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應與聯盟上下游企業之間存在著穩定的業務往來和業務發展前景。第三,各聯盟企業之間一定要制定共同的聯盟目標,并愿意實現相互之間信息的共享透明化;最后,供應鏈龍頭企業愿意創立,并由其他鏈條中企業共同協助的信息溝通系統,以集中并加工所共同需要的信息[2]。總之,基于供應鏈戰略聯盟的資金融通模式與現有的中小企業信貸模式相比較,其最大好處就是盡可能發現除了中小企業以外的其他產業鏈擔保者,并且主要去探討解決信息不對等以及中小企業資信差問題引起的資金融通風險[2]。
二、銀企聯盟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中的優勢及作用
1.可以解決銀行、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
銀企聯盟供應鏈非常有利于主辦銀行信息鑒定機制的形成,主辦銀行可以通過與供應鏈中小企業直接的溝通渠道進一步認識中小企業,防止“銀行——中小企業”這一單一溝通渠道的不足。加上通過各方后面取得信息的相互比較,從根本上杜絕中小企業的虛假資金、信用等信息。在這方面,供應鏈中的主辦銀行比其他經濟主體更富有效率,可以有效解決貸款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2.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擔保門檻
處于供應鏈聯盟中的中小企業,可以用核心企業作為擔保,解決了自身擔保財產、資格等問題。所以基于上下游與核心企業的交易實質,銀行愿意為與核心企業交易關系持久密切的中小企業提供以動產為擔保的貸款。擔保依靠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而不依靠擔保公司,使得中小企業免去了許多麻煩。如不必再向擔保公司提供反擔保,這對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來說是件好事。
3.減少了中小企業貸款的資金成本
一旦主辦銀行與供應鏈控制建立起長期戰略,主辦銀行愿意為與核心企業交易關系持久密切的中小企業提供以動產擔保的貸款且不收手續費。而上下游中小企業通過擔保公司擔保獲得銀行融資,必須支付手續費。供應鏈銀企聯盟不僅省去了中小企業的許多麻煩,同時也降低了資金成本。
4.銀行和龍頭企業在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方面比擔保公司更具“軟信息”優勢
鑒于長期發展、控制風險的要求,與社會經濟中的其他經濟主體相比,供應鏈中主辦銀行、龍頭企業之間經營業務關系更牢靠、更長遠。首先,可以隨時掌握供應鏈核心企業的第一手資料,包括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動等經營業活動信息。其次,通過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中小企業的往來結算信息,掌控中小企業的“軟信息”。通過這兩種方式,可以解決銀行和供應鏈中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可見,在供應鏈銀企聯盟中,銀行、供應鏈核心企業比擔保公司更容易獲得中小企業資質及信用的“軟信息”,更容易解決擔保公司和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5.降低了擔保公司的風險,有利于整個社會金融風險的化解
供應鏈融資的優點就是充分發揮供應鏈龍頭企業的作用,使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時,不必再找“擔保公司”擔保。中小企業借助供應鏈龍頭企業的作用獲得擔保,不僅可以解決擔保公司要求中小企業“反擔保”的尷尬難題,解決中小企業信用不足問題;也可以降低擔保公司過分放大貸款、影響金融穩定的不利影響;同時中小企業還可以取得自身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6.使供應鏈上企業能夠更加快速有效的響應市場
通過建立供應鏈銀企戰略聯盟,補辦銀行、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大大加強,形成了更加協調一致的整體。對于企業而言,一旦發現新的市場機會,它所面臨的挑戰是迅速設計出一套顧客個性化的方案,但這一點往往不是單個企業的能力所能達到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找到具有與本企業互補能力的供應鏈企業,與之組成聯盟方為上策。這樣就能充分利用現有的供應鏈資源,實現快速、經濟地獲取所需的資源和能力。各企業協調工作,能大大加快產品開發,能快而及時地響應市場。
7.優化了社會金融環境
站在提供信貸的銀行方來看,供應鏈融資意味著新的信貸風險控制技術和營銷模式,這些創新恰恰化企業信貸的不可行為可行。一是通過對存貨流動、資金流動控制的系統化操作模式設計,以及龍頭企業的資信捆綁手段的運用,上下游企業的融資風險得以有效隔離和屏蔽;二是通過結合物流融資背景的資金專門化使用控制、以及授信手段的創新,使上下游企業經營不穩定問題對資金安全的影響得到有效監控。近年來,國內一些銀行在供應鏈融資領域已經進行了不少有益嘗試。繼深圳發展銀行之后,目前廣東發展銀行、浦東發展銀行、福建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深圳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甚至包括一些傳統國有銀行都已涉足該業務領域。從運行效果來看,這一融資創新活動不但緩解了不少上下游企業的融資困難,而且也因此增強了一些行業龍頭企業的供應鏈競爭能力。銀行也為自身尋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特色之路,一個潛力巨大的利基市場,這樣以來就降低了銀行整體的信貸風險,整頓了社會金融秩序,優化了整個金融環境。
三、建立供應鏈銀企聯盟的具體思路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提出了以下建立銀行和“供應鏈核心企業”之“銀企戰略聯盟”的思路。
1.確定聯盟目標,挑選戰略伙伴
銀企戰略聯盟要有清晰的戰略目標,整合聯盟各方的戰略,確保為合作各方創造共享價值。主要要確立以下目標:市場防御與拓展;合作研究與開發;產業互助與互動。通過組建銀企戰略聯盟可以實現銀行與企業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從而達到產業間的良性互動。
除了制定合理的目標外,同時還要挑選合適的戰略伙伴。一個合適的戰略伙伴的條件是:具有生產能力或技術優勢,具有互補性資源,能夠帶來銀行(或企業)所需要的銷售、研發、技能、財務風險分擔或進入新市場的機會等優勢。據統計,目前我國銀行業60%的利潤是來自于10%的優質客戶,從銀行業角度看,其合作伙伴的重點應放在這些優質客戶上;同時也要把眼光放長遠些,為了培養有前途、牢靠的客戶網群,銀行還必須在具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身上花費較大的精力。在這些企業中不乏所有權清晰、經營規范、技術含量高的優勢企業,而它們將是未來相當長時間里國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將會對區域經濟或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重要的影響[3]。
2.建立專門的聯盟管理部門
供應鏈管理在我國有一定程度的應用和發展,但相對于國外的先進水平,還需要長足的進步。大部分企業, 尤其是很多中小型企業對供應鏈和戰略聯盟的認識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健全供應鏈和戰略聯盟的管理輔助機構。供應鏈戰略聯盟是一種網狀組織體系,而要克服管理散亂,加強管理集中度的重要手段就是投入專門的人力物力建立專門管理機構,使聯盟成為統一指揮的有機整體。
3.銀企及時溝通信息,加強協作
隨著銀企關系的市場化,銀企之間面臨的問題更多的是二者之間信息的不透明。主辦銀行、貸款企業之間的協作需要有效的信息交流。只有掌握了足夠的信息,銀行才能有效地進行貸款風險評價,控制信貸風險。并根據貸款風險的高低和不同企業的特點進行各項信貸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不斷調整和制定多樣化的貸款業務流程,更進一步貼近供應鏈企業的需要。在向供應鏈企業貸款時,為了判斷風險,需要利用一些不易標準化和量化的信息,如企業和管理者的素質、品質和可信程度,以及技術能力的積累等等。但是,在我國有關企業的信息大都掌握在某個信貸員的手中,并沒有將其整理作為長期資料記錄,因而銀行很難全面了解企業的情況。所以,當前銀企間信息溝通的也是一個很迫切的問題,這需要銀行與企業的共同努力[4]。
4.建立合理的風險、利益分擔機制
供應鏈各方一定要建立起公正、共贏的指導準則的合作框架。這就要求供應鏈銀企聯盟中的主辦銀行、龍頭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必須就運行中的準則達成一致,從而保證銀企戰略聯盟中的各方得到公平的待遇,使有關各方承擔相應的責任,在付出投入的同時要根據責任、投入、貢獻大小得到相應的利益回饋。在銀企聯盟供應鏈運作時,中小企業通過供應鏈上的“龍頭企業”作保證,得到主辦協作銀行的信貸資金,打通了其資金瓶頸。供應鏈“龍頭企業”實力強、信譽好,借助其和主辦銀行建立起來的長期戰略伙伴關系,獲得了主辦銀行承諾的信貸資金,一方面除了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外,另一方面還可以作為產業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的資金擔保者,分配一定的信貸資金額度給中小企業,協助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緩解其快速成長中的資金難題,防止產業鏈條中的“資金鏈”斷裂有力地捍衛產業供應鏈的正常運行與長期發展。供應鏈銀企聯盟,不僅解決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及成長問題,也能夠使“龍頭企業”通過長期穩定的產業鏈,形成競爭優勢;同時主辦銀行也分散了信貸風險,發展了新業務;所有這一切都取決于“合理公平的風險、利益分擔機制”。
5.對銀企戰略聯盟運行狀況進行定期評估
成功的戰略聯盟應滿足兩條標準:一是聯盟各方都要達到既定的戰略目標;二是各方都能收回其資金成本,達到市場占有率、銷售量、營業額、新產品開發等具體指標。由于銀企聯盟可能采取的不同的形式,其評價指標也不會完全相同,更為復雜的是合作伙伴往往都有自己的評價指標。所以,應分別對每個合作伙伴和聯盟整體效果進行評估。
聯盟的績效評估應該包括聯盟企業的評估、聯盟企業的貢獻度評價、聯盟整體的績效評估等方面。對合作伙伴績效評估應包括:建立戰略聯盟后競爭地位是否有明顯的提高,部分優勢是否明顯增強,自身技術、管理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制定的目標是否達到等;對聯盟整體績效的評估包括:聯盟的任務是否完成,聯盟發生的成本與收益是否符合預算,聯盟是否達到預定目標,聯盟是否有競爭力,聯盟是否按計劃運行良好等。
通過評估,能夠為聯盟伙伴企業的調整提供依據,對聯盟的利益分享機制提供依據,對聯盟整體的績效改善提供依據。從而能夠盡快地發現各種問題,進行及時地改善,保持聯盟穩定發展。
四、建立供應鏈銀企聯盟應解決的問題
1.修訂《商業銀行法》,有條件地允許銀行對“供應鏈核心企業”參股控制
目前《商業銀行法》規定銀行對企業不能持股,這部分限制了銀企戰略的有效實施,為了讓企業和銀行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必須慢慢修正這一法律,使銀行對供應鏈企業持股;這樣以來銀行可以派員進人企業董事會,參與其經營決策。首先銀行就可以深入了解企業的經營運作情況、管理層水平和企業發展前景,從而客觀而準確地判斷其信用水平,避免現有信用評估系統的不足其次,銀行可以對企業施加重大影響,在放款后有效監督資金運作,避免企業隨意改變資金投向,并督促企業合理控制現金流量,從而有效防范道德風險再次,當市場狀況、宏觀經濟發生變化時,銀行作為大股東和債權人,積極幫助企業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可以有效提高銀行自身的資產質量,降低呆、壞賬,由于銀行連續而準確地掌握企業信息,在再次放貸時,可減少大量的調查、審核手續,提高效率,大大降低了這種零售信貸的成本。這有利于銀行介入供應鏈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加大銀行的外部監督作用,充分發揮銀行對供應鏈整體運營方面的信息優勢來引導企業的投資方向和各種投資決策,提高成功率和收益率。
2.銀行應積極進行業務創新
目前各家銀行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發展創新型業務是各家銀行的必由之路。比如銀行可以發展“關系型銀行業務”。從經營方面來看,關系型銀行業務不僅能用在銀行的信貸業務方面,在信貸以外的其他領域也可以推廣應用。發展關系型銀行業務要求銀行必須對自身進行徹底地改進,組織機構由原來的“以業務為重心”向以“客戶為重心”改革,建立以顧客、區域和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現代銀行經營服務體系。首先,改變內部組織機構,把原來的產品、業務處室,改為以市場經營部門。其次變過去的分散營業為集中銷售資源,充分發揮客戶經理服務小組的優勢,向顧客提供集中服務。三是改變過去以分散業務為基礎進行顧客評價和信貸決策的方式,以優勢目標顧客為根本,對銀行戰略和資源分配進行集中式討論后拍板,重點是發現有價值的客戶,依據客戶給銀行帶來的不同價值,決定向其提供何種服務及服務的價格。最后是以顧客的需要為出發點,強化銀行和客戶間的長久聯系。
3.企業要提升管理理念
我國企業傳統觀念大多受到了“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的影響,企業依靠自身資源滿足自身各種需要;因此,必須首先改變這種觀念,樹立核心競爭力的意識,把非核心業務外包,積極利用外部資源。現代市場經濟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信用經濟,在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的今天,一個企業要實現持續發展,就必須樹立“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尤其是在與銀行機構進行業務往來的過程,絕不能再抱有逃廢金融債務的狹隘觀念。企業經營管理層要根據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不斷規范內部管理尤其是財務管理,為銀企合作創造有利條件企業經營管理層要主動了解銀行業務,提高對現代金融工具的認識和運用能力,充分運用信貸、票據、融資、結算等金融工具,為企業的經營發展節約成本支出、提升盈利空間。
4.建立健全社會信用機制
盡管我國社會信用環境已有明顯改善,但總體水平仍然較低,系統、高效的征信體系仍未建立。有關部門要充分整合各類資源,加快轄區企業征信體系建設步伐,把企業的有關信息全面、準確、及時的納入征信系統,通過網絡、媒體等有效途徑向社會公開發布,為銀企之間最大程度的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和建立新型銀企聯盟關系提供條件。供應鏈戰略聯盟雖然是一種較為正式的企業合作組織,但是要長期、正式運行下去,必須依靠銀行、企業之間的互信合作,建立聯盟內的信用機制,要求銀行、企業遵守聯盟協約,發揮各系的優勢,致力于維護供應鏈銀企聯盟的整體利益。
5.豐富參與主體,分攤經營風險
供應鏈融資就是通過供應鏈條中的龍頭企業為其他企業提供信用提升,從而達到多參與主體信用共享的目的,因此,擴大參與主體可以使銀行更好地分散經營風險。現階段,在供應鏈龍頭企業能夠提供擔保的情況下,通常都是采用龍頭企業擔保模式;對于龍頭企業不愿提供擔保的,為合理控制風險,可以引入物流企業對交易貨物進行質押監管,同時為鏈屬企業提供物流服務。在貨物不適合質押或經銷商數目眾多難以操作貨押的情形下,可以嘗試將保險公司引入到供應鏈融資服務中,與其共同設計國內貿易融資保險流程和保單條款,分散融資風險;對于貨物在途的敞口風險,可以嘗試將擔保公司引入到供應鏈融資服務中提供階段性擔保,以保障銀行資金安全。通過參與主體的多元化,發揮參與各方的優勢特長,能有效分攤或覆蓋供應鏈融資產品的經營風險[5]。
五、結論
基于產業供應鏈的銀企戰略聯盟可將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主辦銀行、核心龍頭企業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首先由一家“主辦銀行”與產業供應鏈中的“龍頭企業”簽訂聯盟協議,其次通過“龍頭企業”再與產業鏈條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伙伴關系。以產業供應鏈鏈條中核心龍頭企業、主辦銀行為紐帶,降低信貸風險、擴大信貸規模以及解決銀企間資金供給缺口、銀行控制監督問題。主辦銀行、核心龍頭企業、上下游企業三者之間存在三種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關系,由于主辦銀行的參與,使得供應鏈銀企戰略聯盟既可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制中的信息不對等稱問題,不僅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及主辦銀行的監督成本,而且也有效地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乏力及按時歸還貸款的問題。通過產業供應鏈中的銀企聯盟關系建立起來的融資信用擔保機制,使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得以創新。供應鏈“銀企聯盟”是中小企業融資機制的創新,更是中小企業資擔保體制的一種創新,對解決我國目前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乏力問題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何濤,翟麗.基于供應鏈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分析[J].物流科技,2007(5):87-91.
[2]彎紅地.基于銀企聯盟供應鏈的中小企業融資及分析[J].經濟問題,2008(8):46-49.
[3]戴維·亨格等.戰略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10-113.
[4]張新艷.銀企戰略聯盟下的企業控制權配置問題研究[J].企業經濟,2009(4):72-75.
[5]吳平,王征,吳安.供應鏈融資業務風險控制研究[J].當代經濟,2010(10):60-61.
Research on the Supply Chain Union of Bank-Enterprise and Financing Guarantee about SMES
PENG Hong-chao1;MA Guang-qi2
(1.Huanghuai Universty, Zhuma-dian 463000, China;2.Sh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21, China)
Abstract:SMES play an active role on motivating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society employment,In order to realize its growth healthily 、solve its finance and guarantee,We discussed effective combination between supply chain and bank, First we delved principle about finance guarantee of supply chain, Second provided basic way on founding supply chain union of bank-enterprise,and introduced into it the system in credit and guarantee of SMES , Enhance the core business function onsupply chain in financing guarantee for SMES , Resolve widespread collateral shortage problem of supply chain SMES,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on the bank financing to SMES,Provide a new idea i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SMES financing security。
Key word:Supply chain;SMES;Strategic alliance;Finance guaran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