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英語的文體特點
(一)客觀陳述為主,被動語態較多
在一些專業文獻中,通常以非人稱(無生命的第三人稱)的語氣做客觀的敘述,從而也較多地使用被動語態。例如:
Manufacturing cost can be classified in many different ways. Some costs can be traced directly to one product or batch of products. Other costs can’t be traced directly to products.
制造成本可按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有些費用可以直接計入產品成本,有些則不能直接計入。
(二)語法規范,結構嚴謹
專業英語中一般見不到不合語法或浮泛夸大之詞。如果基本語法熟悉,對任何句子都可以認真分析一番,都可以識別其基本句型,把握詞義和語義,而不需譯者煞費苦心地揣摩。例如:
In general, inventories are priced at their cost. Inventory pricing is quite simple when acquisition prices remain constant. When prices for like items change during the accounting period, however, it is not always apparent which price should be used to measure the ending inventory.
一般而言,存貨首先按成本計價。當購置價格不變時,存貨計價非常簡單。但是當會計期內類似商品價格發生變化時,以什么價格去核算期末存貨,就不那么一目了然了。
(三)省略句和復雜長句并存
專業英語為了表達明確和簡練,要求盡可能將句子壓縮得短一些,從而較多地使用省略句。例如:
The firm’s share of the investee’s earnings is added to and dividends are deducted from carrying value.
投資公司的盈利增加企業應分享的投資賬面價值,收到的股利則從中減去。
本句是并列復合句的省略式,兩個句子共用一個賓語carrying value。為了表達簡潔、流暢,前句子中謂語is added to 后面省略了carrying value。
另一方面,和日常英語相比,專業英語使用的長句較多。例如: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which the economic theories can contribute to the management science is building analytical model which helps in recognizing the structure of managerial problem, eliminating the minor details which might obstruct decision-making and in concentrating on the main issues.
經濟理論對于管理科學的最重要貢獻之一,就是分析模型的建立,這種模型有助于認識管理問題的構成,排除可能妨礙決策的次要因素,從而有助于集中精力去解決主要的問題。
(四)大量使用專業術語
專業英語中須使用大量的專業術語和詞匯,這是不言而喻的。這些詞語只在專門學科及相關的學科內使用,其含義精確而狹窄。有些詞語雖然在其他領域也廣泛使用,但在專業領域的含義卻與普通詞義大相徑庭。如“credit”,一般意義為“信任”、“相信”;在商業中引申為“信用”,但在會計中是“貸”,“貸方”,“記入貸方的余額”(與借方debit 相對應)。
(五)大量使用名詞及介詞短語
多用名詞和少用動詞是英語的主要特點,在專業英語中表現得更加突出。例如:
Business firm may prepare a copy of each check drawn and then use it as a basis for recording the transaction in cash payments journal.
企業開支票時可以一式兩份,副聯作登記現金日記帳的依據。
本句包含10個名詞和3個介詞短語。句子結構簡單,表意簡練。如果將“for recording... journal”改為“when we record the transaction… journal”,則該句變成復合句,顯得較為冗長,而且改變以后的句子使用帶主觀色彩的人稱代詞為從句的主語,其闡述的客觀性會受到影響。
二、專業英語的翻譯策略
(一)專業語言的簡練與選用
專業英語的譯文應做到清晰易懂,說理清楚,遣詞造句簡潔緊湊。要想求得譯文的簡練,就要善于打破原文的框子,用符合漢語的表達方式表達原文的精神實質。例如:
A corporation may have on hand a large amount of cash that is not needed immediately, but this cash may be needed late in operating the business.
譯文一:一個公司可能手中有一大筆現金,這些現金不需要馬上使用,但這些現金在以后的經營中可能需要。
譯文二:公司手中可能存有暫時不用的現金,但在以后經營中會派上用場。
譯文一顯得較為拖泥帶水,而譯文二則用詞簡潔,使人一目了然。
(二)邏輯判斷與處理
在翻譯中常常會碰到需要利用邏輯來判斷和解決一些不合邏輯的語言現象,此時我們就要從邏輯上取考慮,去思索,從而使譯文更加準確,更加符合常理。例如:
Checks issued to a creditor on account are usually accompanied by a notification of the specific invoice that is being paid.
譯文:發行給賒賬債權人的支票常常要附上所付款的發票通知。
上句譯文中有兩處不符合人們的邏輯思維習慣:其一是發行(issue)支票。說起發行股票、債券,人們都能明確其含義,而發行支票則令人捉摸不透,因為它不符合人們的思維定式,支票只能開,不能發行。其二是附上所付款的發票通知(notification)。給債權人的通知究竟通知對方注意收款,還是通知對方按發票金額發貨,或是其他的通知,譯文中表達不清。出于邏輯上的考慮,notification 譯為“說明”較為恰當,但對發票的說明,又有很多,如說明發票的金額,商品的規格、種類,但對債權人來說,最易核對的是發票的號碼,考慮到以上的邏輯推理,上句應翻譯如下:
當支票開給賒銷的債權人是,通常還附有一份說明,寫上所付款的發票號碼。
綜上所述,同普通英語比較,專業英語有自身的特點,例如詞匯穩定,含義專一,句子更長,結構更嚴謹,被動語態更多地被使用,等等。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深入開展和對外交流的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TO后,專業英語的翻譯需求量將越來越大,其中絕大部分是英譯漢。因此,在理解專業英語特點的基礎上掌握翻譯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簡介:劉慶國,青島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