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坤(1512-1601)字順甫,號鹿門。浙江歸安(今湖州)人。著有《白華樓藏稿》《玉芝山房稿》、《徐海本末》《浙省分署紀事本末》等。但是,在當時及后世影響最大的當推他所編選的《唐宋八大家文鈔》,所謂“盛行海內,鄉里小生無不知茅鹿門者?!盵1]對于茅坤編選該書的動機以及其產生影響的復雜原因卻少有探究。我們可以結合茅坤生平遭際、明代文壇紛爭、科舉考試等對該書成因試做分析。
古代文人的人生理想自然是在“三不朽”的事業中,而其途徑就是讀書科舉。嘉靖六年(1527),茅坤以《尚書》補邑諸生,然而茅坤的舉業并非一帆風順。嘉靖十年(1531)茅坤鄉試失敗。嘉靖十三年(1534)中鄉試第十一名。次年赴進士試,名落孫山。嘉靖十七年(1538)成進士,為三甲第十三名。這樣的經歷在古代文人身上并無特別處,而對于文名早播的茅坤來講卻感覺很不滿意。對于中舉與中進士的名次他都認為是有人從中作梗,因而產生了強烈的挫折感。中進士后,抵家正值夜晚,其父曰:“若衣錦夜行耶?”坤曰:“是未足為大人榮?!辈饺胧送荆├ひ彩菍覍遗霰?。張夢新先生以“仕途三黜”來概括他這段經歷[2]。嘉靖三十四年(1555)茅坤被彈劾解職。任廣西兵備僉事時曾因府江“雕剿”之功,官升兩級。正當他準備大展宏圖之時,卻又遭讒落職。后受胡宗憲聘請參與抗倭大計,并著有《徐海本末》。但是茅坤心理上的落差一直未能消除。論文章、論經國才略茅坤都給自己以很高的定位,周圍的親朋好友也都倍加推許。當現實不能為他提供實現其價值的舞臺時,他便耕耘出展示其才華的另一塊園地。
《唐宋八大家文鈔》是茅坤落職鄉居后的產物,第一次進士試失敗后,“益力古文辭,即制義亦多古調,名大起?!盵3]編選唐宋八大家文有展示自己文才、博取社會承認的目的,或許還帶有對當初不錄取自己的考官的譏諷。他在評論柳宗元作品時說:“予覽子厚之文,其議論處多镵畫,其紀山水處多幽邃夷曠。至于墓志、碑碣,其為御史及禮部員外時所作多沿六朝之遺,予不錄。錄其貶永州司馬以后稍屬雋永者,凡若干首,以見其風概云。”(《唐宋八大家文鈔論例》)或許正是從柳宗元遭貶后的作品中茅坤尋到了共鳴。此外,他所選八家之文多為經世致用之作,并于八家之后特別提出對本朝文章的看法。他說:“八大家而下,予于本朝獨愛王文成公論學諸書及記學記、尊經閣等文。程朱所欲為而不能者,江西辭爵及撫田州等疏,唐陸宣公、宋李忠定公所不逮也。即如浰頭、桶岡軍功等疏,條次兵情,如指諸掌。況其設伏出奇,后先本未,多合兵法。人特以其稍屬矜功,而往往口訾之耳。嗟乎!公固百世殊絕人物,區區文章之工與否所不暇論。予特附揭于此,以見我本朝一代之人豪,而后世之品文者當自有定議云?!保ā短扑伟舜蠹椅拟n論例》)王陽明作品受到如此推崇,自然不是因其修辭之功?!俺讨焖麨槎荒苷摺币约啊皸l次兵情,如指諸掌”都暗與茅坤理想接軌。因此我們可以說,《唐宋八大家文鈔》首先是茅坤安頓其理想的一塊園地。
明代政壇、文壇有諸多派別。政壇往往因鄉貫、師承等因素形成多個集團,此消彼長,風云變幻。茅坤不斷遭遇遷貶蓋因夏言、嚴嵩、徐階等臺閣重臣間的權力之爭而起。但這種派系往往是隱在的。與此相較,文壇上的開宗立派則多半旗幟高舉。弘治間,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倡言復古,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明史》卷二八六)。吳、越之地亦云從響應,如黃省曾、周祚等人千里致書,愿為弟子。至嘉靖朝,李攀龍、王世貞出,復奉李夢陽以為宗。
茅坤編選《唐宋八大家文鈔》時李夢陽已去世多年,而王世貞的影響正盛,且與茅坤并無紛爭。所以選擇李夢陽為靶子應該是比較講求策略的,即使如此,茅坤也只是針對李夢陽有關散文的論述而來,并未否定其復古論調。他說:“我明弘治、正德間,李夢陽崛起北地,豪雋輻輳,已振詩聲,復揭文軌,而曰:吾左吾史與漢矣!已而又曰:吾黃初、建安矣!以予觀之,特所謂詞林之雄耳,其于古六藝之遺,豈不湛淫滌濫,而互相剽裂已乎!”(《唐宋八大家文鈔原敘》)可見茅坤是在承認李夢陽“詞林之雄”的前提下,來批評其散文上的不足的。
此外,茅坤與唐順之有著多年交誼,嘉靖二十二年(1543),茅坤謁選補丹徒令,因心中不滿,欲毀官牒不復,正免職賦閑的唐順之特自武進至歸安看望勸慰他。二人在文學上也?;ハ嗲写瑁^點多有契合。唐順之《文編》即以唐宋八家文為主,這對于一直引為同調的茅坤來講,編選《唐宋八大家文鈔》自然有為好友助陣的性質。萬歷七年(1579),《唐宋八大家文鈔》編成時,唐順之已去世,在倡導學習唐宋散文的一派中也需要有新的旗手產生。
茅氏家族自中晚明起漸漸成為湖州乃至浙江的大族,且與禮部尚書董份家為姻親,茅坤同輩及后人中人才濟濟。從湖州的文化環境來看,既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擴大本地文化的影響,又為進一步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可能。從這一角度來說,《唐宋八大家文鈔》是茅坤的著作,也是唐宋派、茅氏家族甚至湖州文化的成果。
科舉考試至明已經僵化,不僅不能培養出真才實學,而且枯燥乏味。眾多讀書人在六經中徘徊,窮其一生尋不到出路。李夢陽“文必秦漢”的主張對于處于文化焦渴狀態的文人來說僅是幾點露水而已,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其詩歌上的主張多半只在已經進入仕途或無意仕途的文人那里有影響?!短扑伟舜蠹椅拟n》以文章技法為突破口,輔以遠比“四書”、“五經”順暢的范文,大大提高了可讀性。在文章的編選上,則盡量照顧到科舉考試的要求。如其評蘇洵與蘇軾云:“蘇明允易、詩、書、禮、樂論未免雜之以曲見,特其文遒勁;子瞻《大悲閣》等記及《贊羅漢》等文,似狃于佛氏之言。然亦以其見解超朗,其間又有文旨不遠,稍近舉子業者,故并錄之?!保ā短扑伟舜蠹椅拟n論例》)
至于對曾鞏作品的評點更是專門從與經術合轍的角度入手,他說:“曾南豐之文,大較本經術、祖劉向,其湛深之思,嚴密之法,自足以與古作者相雄長,而其光焰或不外爍也,故于當時稍為蘇氏兄弟所掩。獨朱晦庵亟稱之,歷數百年,而近年王道思始知讀而酷好之,如渴者之飲金莖露也?!保ā短扑伟舜蠹椅拟n論例》)“朱晦庵亟稱之”則無異于說命題人指定的重點,對于一心金榜題名的士子其誘惑力肯定不小。王道思即王慎中,十八歲舉進士。慎中為文,初主秦、漢,謂東京下無可取。后盡焚舊作,一意師仿歐、曾,尤得力于曾鞏。卓然成家,與唐順之齊名。這等于提供了一個當代榜樣。
我們常稱茅坤一派為唐宋派,實際上,茅坤從未反對學習秦漢,相反,他推崇唐宋也是以其“本之古六藝之旨”(《臨川文鈔引》)。他在介紹自己寫文章的經驗時說:“吾為舉業,往往以古調行今文。……個中風味,須于六經及先秦兩漢書疏與韓、蘇諸大家之文涵濡磅礴于胸中,將吾所為文打得一片,湊泊處則格自高古典雅?!保ā段脑E五條訓縉兒輩》)這種將唐宋文章與六經聯系起來的做法,使《唐宋八大家文鈔》帶有應考指南的性質?!端膸炜偰俊肪硪话司旁疲骸敖裼^是集大抵亦為舉業而設。”無論這是否茅坤的初衷,客觀上已成為“初學之門徑”,使之成為“一二百年以來家弦戶誦”的書籍。
總之,《唐宋八大家文鈔》的產生與流傳原因是多方面的,絕不單是文學現象,在研究茅坤生平以及明代科舉制度時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注:該文系河北科技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QD200970)
【參考文獻】
[1]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張夢新.茅坤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1.
[3]屠隆.鹿門茅公行狀[A].茅坤集[C].張大芝,張夢新校點.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孫良同,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教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