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丁的現實主義巨著。小說以伊麗莎白和達西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向讀者們展示了一幅18世紀末英國鄉村的風俗畫卷。全劇輕松幽默。其中小人物夸張的價值觀表現,有趣的對話和令人忍俊不禁的愛情故事使全劇洋溢著風趣、詼諧的氣氛。
班納特太太的人生目標在于把女兒們嫁出去。文章的一開頭簡奧斯丁就詼諧地描述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至少是班納特太太堅信不移的真理: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在這種信念的引導下,她對所有人的價值評判都在于嫁女兒的可能性上。而她對人態度的轉變都帶有搞笑的夸張性。對于自己的先生,班納特太太一會說他:“你怎么舍得這樣糟蹋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會說:“孩子們……我不知道你們怎樣才能報答他的恩典。”這種態度大轉變的基礎在于班納特先生是否肯拜訪彬格萊,是否愿為嫁女兒出一份力。班納特太太對達西的態度轉變是最讓人捧腹的。文章開頭因為達西拒絕與麗萃共舞,班納特太太認為他“叫人不可容忍”。而后,她對達西的印象始終沒有好轉,提到達西,班納特太太的評價就是:“他是那么讓人討厭的人。”但當她知道達西居然向伊麗莎白求婚了的時候,班納特太太的反應瘋狂“謝謝老天爺……這樣可愛的丈夫!那么漂亮,那么魁偉!……我要發狂了!”班納特太太喜歡一個人因為他能幫助她嫁女兒,討厭一個人因為他不愿這樣做。
柯林斯先生是物質和權勢的荒謬崇拜者。權大錢多的咖苔琳夫人是他的女神。柯林斯開口閉口不離咖苔琳夫人。提到夫人,他就會“滔滔不絕的贊美”。只要說到他得意的事必提及夫人對他的看重。驕橫的咖苔琳夫人在他的口中是“那樣的有德行,那樣的親切謙和”。連求婚時,他也不忘提及這是咖苔琳夫人特別授意過的。在咖苔琳夫人面前,他更是舌燦蓮花。吃飯時,他會吹捧每一道菜,附和每一句話。打牌贏了會對夫人感激涕零,輸了要向夫人陪罪。夫人資質平凡的女兒在他的口中是“天生的公爵夫人”,如果出現在英國宮廷,那就會是宮廷中“最明媚的裝潢”。最為滑稽的是這些夸張的話語不僅僅是柯林斯的臨場發揮而是他平時思考的結果!如果掌握了權勢和地位的咖苔琳夫人是只老虎,那么柯林斯先生就是那只狐貍。
咖苔琳夫人對人的價值評判也是基于物質和權勢。柯林斯先生在權勢前是荒誕地卑躬屈膝,咖苔琳夫人表現的則是滑稽的趾高氣昂。咖苔琳夫人出身高貴,擁有很大的權勢。這使得她有了莫名的自信。夫人把她自己相貌平平的女兒硬掰為“天下最漂亮的女性”而這位小姐“本可以多才多藝……只可惜……沒有進修”。而她自己“我想在英國,沒有幾個人能像我一樣真正欣賞音樂,也沒有人比我趣味更高”并且“誰也不會像我一樣,為親友的離別而傷心得這么厲害。”可惜她本身令人遺憾的道德修養和她高貴的出身、自信的自吹自擂形成了有趣的對比。在英國婚姻、家庭的出身、資產的價值、尤其是女士的年齡是個人隱私的話題。而這位高貴的夫人在第一次和伊麗莎白見面時就表示出了充分的好奇心,問了伊麗莎白姐妹中有沒有人結了婚、母親的姓氏(出身)、父親有什么樣的馬車,甚至問了伊麗莎白的年齡。當伊麗莎白委婉的拒絕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時,咖苔琳夫人反倒很驚奇!她的粗魯和盲目的自高自大更是令人忍俊不禁。
《傲慢與偏見》中的人物對話搞笑風趣。這一點尤其體現在班納特先生和班納特太太之間的夫妻對話上。班納特夫妻的對話常常違背合作原則。合作原則是對話雙方互相理解以保證會話順利進行的基礎。它有四條原則:數量原則,要求人們對話時應包含對話中需要的信息,信息量不能多也不應少;關聯原則要求對話要有關聯性;方式原則要求話語要有簡潔并有條理,不應不好理解或產生歧義;質量原則要求對話要真實,不說沒有足夠證據的話。而《傲慢與偏見》人物的對話常由于互相不能理解對方,產生一方遵循了合作的原則,而另一方則有意或無意的違背合作原則的情況,從而產生無窮笑料。
愛插科打諢的班納特先生常常故意違背質量原則即說不真實或無證據的話來挖苦他的太太。比方在小說開頭班納特先生打趣太太說:“我不用去。你帶著女兒們去就得了,要不你干脆打發她們自己去,那或許倒更好些,因為你跟女兒們比起來,它們哪一個都不能勝過你的美貌,你去了,彬格萊先生到可能挑中你呢?”而班納特太太則完全沒有理解自己先生的取笑,認認真真地解釋到:“你太捧我了,從前也的確有人贊賞過我的美貌,現在我可不敢說有什么出眾的地方了。”一方故意違背了質量原則,而另一方嚴格遵循質量原則的對話令人捧腹。
看到自己的太太因為自己不肯拜訪彬格萊先生而氣急敗壞時,班納特詼諧的說到“彬格萊先生一定高興看到你的;我可以寫封信給你帶去,就說隨便他挑中我哪一個女兒,我都心甘情愿地答應他把她娶過去。不過,我在信上得特別替小麗萃吹噓幾句。”班納特太太竟然沒聽出彬格萊先生可以隨意挑選自己的女兒有問題,而把關注點完全放到麗萃不比其他女兒出色上。班納特太太無意中違背了關聯原則,而她這種這種驢唇不對馬嘴的對話制造了很強的幽默效果。
班納特先生在全家女人第一次參加完尼日菲花園的舞會后很好奇,班納特太太興高采烈地向他介紹了舞會的情況,但她的羅嗦嚴重違反了簡潔的原則“我們這一晚上過得太快活了……吉英那么吃香……彬格萊先生認為她很美……他跟她跳了兩場……他頭一場舞是邀請盧卡斯小姐跳的……然后邀她(吉英)跳下一場舞……他第三場舞是和……第四場舞是跟……第五場舞又跟……第六場舞是和……還有……”班納特先生不得不不耐煩地打斷太太的話“天哪,不要提他那些舞伴了吧,我寧愿他第一場舞就跳得腳踝扭了筋。”
伊麗莎白拒絕了柯林斯先生的求婚后,班納特太太求助于班納特先生。班納特先生叫來伊麗莎白后卻違背了數量原則,大大超出了他應轉達的信息量,“你要是不嫁給柯林斯你媽就不要再見你,你要是嫁給他,我就不要再見你了”,通過這種方式,班納特先生幽默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也使“嫁女兒狂”班納特太太碰了一鼻子灰。
班納特夫婦是小說中不可或缺的幽默力量。班納特先生年輕時因為迷戀美貌,結合時完全沒有考慮到彼此性情、見識的不同。小說中夫婦二人幾乎沒有意見一致的時候。故事以他們在拜訪彬格萊問題上的不同意見而進行的爭吵開始,班納特先生挖苦人的技巧和班納特夫人貧乏的智力立即就把讀者帶入了《傲慢與偏見》輕松,詼諧的氣氛中。班納特責備自己的女兒不該太過迷戀軍官時,班納特夫人以身說法“從前有個時期,我也很喜愛‘紅制服’…當然到現在,我心里頭還喜愛‘紅制服’呢。”柯林斯先生是班納特先生打趣、挖苦的對象,卻是班納特太太心中的成龍快婿。班納特太太對盧卡斯小姐的婚姻憤恨嫉妒,先生則很慶幸自己的女兒沒有糊涂。而夫妻不同意見帶來的文學沖突被描述地詼諧生動。
《傲慢與偏見》幽默搞笑。其中的配角人物有的智力貧乏,有的粗魯無知,有的插科打諢,有的自高自大,有的呆板迂腐。當他們聚在一起,他們不同的價值觀表現,可笑的對話,有趣的愛情故事使整部小說妙趣橫生,輕松詼諧。
【注釋】
①本文引文均引自《傲慢與偏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出版。
(作者單位:李瑋、榮高悅,邯鄲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