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是指人腦對客觀事物進行有價值的求新探索獲得獨創結果的思維過程,是人們運用新穎、獨特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它是思維的高級形式。創新思維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而教師在學生創新思維培養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在藝術設計基礎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個主導因素。因為學生對設計基礎知識的獲得和創新能力的形成,教師的導向作用是不可忽視地,教師本身所具有的創新思維會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創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創新性、更靈活的課堂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有的教師一提到創新思維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脫離教材的設計基礎課活動,或者是借助藝術設計方面問題,讓學生隨意去想去說,說得出格、講得離奇,便是創新。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質疑性的想象都是創新。一個人對于某一作品的表現形式與內容是否有創新,不在于這一表現內容形式及其技法是否別人用過,而關鍵在于這一表現形式及其技法對于這個人來說是否新穎。學生也可以創新,也必須有創新的思維。教師完全能夠通過挖掘教材,熟練地駕馭教材,把與實際生活相適應的新知識、新思潮引入課堂,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了解更多藝術設計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藝術創新思維。
觀察是科學家、藝術家所必須具有的基本能力,沒有觀察就沒有發現,更不可能有創新。今天我們要培養市場需要的實用性、創造性設計人才觀察能力是必修的。在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基礎課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設計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通過觀察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是開啟學生想象與創見的鑰匙,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呢?
首先在觀察之前要給學生提出明確而又具體的目的、任務和要求。其次要在觀察中及時指導。比如要指導學生選擇適當的觀察方法,要指導學生根據觀察的對象有順序地進行觀察,要指導學生及時地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另外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不能只停留在學校里,停留在固有的書本知識上,要大膽鼓勵學生去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
最后要科學地運用直觀教具及現代教學技術,以支持學生對研究的問題做仔細、深入的研究,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動力也是興趣。作為教師,我們在培養學生進行藝術設計創作的過程中。不僅要激發學生對藝術設計基礎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設計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那么怎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呢?
應鼓勵學生提出新見解、新主意,有些甚至是別人連想都不敢想的,教師如果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學生就會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動力,就能繼續大膽的去追求、去探索、去創新,教師在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開展各種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另外找到生活與藝術設計基礎知識的結合點,比如把對自然寫生的素材,按照圖案基礎設計方法進行主觀的、有意識的處理成裝飾紋樣,通過轉化使之變成現實生活中的裝飾圖案并進行展示,讓他們在基礎圖案設計的過程中感受設計基礎課給他們帶來的成功和快樂,激發他們創新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藝術設計基礎課堂教學中,圍繞當節課的重點,教師要巧設一些符合教學實際,且具有一定探索空間的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有方向、有條理、有計劃地把思維訓練納于到藝術設計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恰如其分的提出問題,問題高低適度,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因興趣而學習,而思考。
在藝術設計基礎課堂教學中有效率的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打破了原有教師的枯燥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藝術設計作品多以圖形的創意、版式的編排、色彩的運用取勝,單純地利用有限的范圖講述原理,不足以講清楚它們與設計的具體聯系。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手段可以引入大量的平面設計作品,使教學內容變抽象為直觀,使概念形象化。通過強烈的視覺震撼效果。激發學生的情緒,使其對感知的內容印象更深刻,同時也起到了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作用,變被動為主動,以激發學生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習的欲望,從而培養他們藝術的創新思維。
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指出,最杰出的藝術本身就是想象。在藝術設計基礎課課堂教學中充分營造想象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空間,對提高其藝術修養,有著的重大意義。
藝術設計基礎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對激發和豐富學生的想象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豐富的想象才能有創新的想法、才能有創新的作品、才能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和豐富藝術構思,可運用多媒體創造情景氛圍,運用現代信息以及技術將多種多樣的作品放在一起進行啟迪、分析、比較、引發學生聯想,增強想象的豐富性。同時也激發了創新思維。比如在利用投影機欣賞法國羅丹的雕塑《思》時,學生會質疑“為什么美麗的頭部下面既沒有肩頸身軀。也沒有手足,而是一塊僅粗粗鑿成方形的石頭?”這些問題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提問、思考和討論。最后學生形成了以下認識:作者之所以這樣雕塑,目的在于更集中地表現“冥思”主題、突出主題。而不是玩弄形式、追求離奇。人們在欣賞這件作品的時候,初時會覺得好象未做完,形象似乎不完整,但漸漸地注意力就會完全被這個僅有頭部的美麗女性所吸引,會隨著她的沉思冥想而馳騁自己的想象。而不是因為她沒有手足,沒有身軀而困惑。
在教師營造的想象氛圍中,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有時被多媒體中的演示激起了一個新點子,學生之間互相作用,往往一個新點子激起數個新點子,一個新方法引出數個新方法。激起了學生間的智慧撞擊,可以迸發出能量極大的創新性,出現豐富多彩的藝術構思的新穎性。這樣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想象思維的能力。
在藝術設計基礎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一定要改變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大多學生是觀眾,少數學生是配角,舊的教學模式。因為這種課堂教學往往過多地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的主導作用應以訓練發揮學生創新思維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做學習的主體,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設計基礎課堂教學中有意識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民主教學的表現。分組學習中學生在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學生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在藝術設計基礎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是長期的復雜的過程,要根據藝術設計的特點把具體教學內容貫穿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作者簡介:周祖銀,武漢商業服務學院藝術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