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江西省萬年縣城一家普通的路邊珍珠店,小店面積只有20多平方米,可是店里的東西卻賣價驚人。店主夏清華說:“像這一粒珠子直徑差不多13毫米,表皮光滑,圓潤度好,在大城市賣十幾萬元錢是很正常的,就是在我們當地也值1.8萬元左右。”
在萬年縣城的大街小巷里,到處都能見到珍珠店,那些珍珠店里也都不缺上萬元一粒的珍珠。不過萬年人非常清楚,上萬元一粒的珍珠盡管身價高昂,卻無法遮掩全行業面臨的危機。
萬年縣湖云鄉標林村珍珠養殖戶呂水平說:“像1997年的時候,我們這個鈕扣珠價格已經賣到了500克2.3萬元。但現在500克只值幾百元。”珍珠價格的急劇走低和產量有著直接的關系。萬年縣是我國淡水珍珠的主產地,養殖面積一度達到2萬畝,年產珍珠25噸,產量大、質量低,直接影響了產業的效益。
江西省萬年縣水產局局長吳凡說:“中國的珍珠占世界珍珠產量的95%,但是產值只有世界產值的10%~15%。外面的珍珠為什么能夠賺錢,關鍵是人家的珍珠屬于珠寶級的。”
就在珍珠市場一片混亂的時候,有些人找到了突圍的方向,丁文軍就是其中之一。丁文軍是萬年縣珍珠研究所所長,他對珍珠市場的行情了如指掌。“要提高珍珠產業的效益,就要培育大規格的珍珠。規格上不去,就不值錢,所以這么多年,我們都在想辦法培育大規格的珍珠。”丁文軍說。
2005年,丁文軍從省里得知,江西省引進了一種叫做池蝶蚌的河蚌準備推廣,這個消息讓他看到了生產大個珍珠的希望。“我大學畢業后就開始在找這個東西,池蝶蚌是日本的特有品種。”
為什么池蝶蚌能讓丁文軍牽腸掛肚了十幾年,為什么這種河蚌讓他看到了希望,這還得從珍珠的養殖說起。
記者在萬年縣正巧碰到了一個養殖戶正在種蚌,這是養殖珍珠的第一個環節。在當地,用蚌殼磨成的片叫珍珠片,放在珍珠片上的那小塊切片叫細胞片,是由蚌體內的外套膜切割而成,外套膜細胞分裂后裹住珍珠片就長成了珍珠。
在萬年縣,用來培育珍珠的蚌叫三角帆蚌,而在丁文軍看來,池蝶蚌比三角帆蚌更容易養出大個的珍珠。“池蝶蚌的殼寬是三角帆蚌的1.23倍,外套膜的厚度是三角帆蚌的1.78倍,珍珠的生長速度是三角帆蚌的2.08倍,綜合對比,池蝶蚌育珠的性能比三角帆蚌好多了,比較容易養出那種大規格的珍珠。”丁文軍說。
丁文軍想在全縣推廣池蝶蚌來生產珍珠,但購苗、租用水面、3年養殖周期的投入,讓他很頭疼。最后在高中同學曹士廣的加入下,成立了江西省萬年縣鳳珠實業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曹士廣說:“我看好的前景,就是珠寶的行情價格比較好。”
曹士廣說的珠寶,指的就是珠寶級珍珠,也就是特級珍珠。珠寶級珍珠要求珍珠直徑在12毫米以上,光澤好,無瑕疵,并且珍珠層厚度要達到3毫米以上。曹士廣想投資珠寶級珍珠,首先就要有珠寶級珍珠的供貨渠道。但這樣的珍珠萬里挑一,在一畝養殖的珍珠里能碰上一兩粒就是很好的結果了。正在曹士廣猶豫時,他聽說老同學丁文軍引進了池蝶蚌的事。一個想推廣池蝶蚌,并通過繁育種苗獲得效益;一個想培育珠寶并尋求珍珠的供貨渠道,丁文軍和曹士廣二人一拍即合,共同出資建起了池蝶蚌的繁育場。
2005年,丁文軍和曹士廣開始在萬年縣推廣池蝶蚌。在前期推廣中,他們發現了一個很難改變的事實,當地人不太愿意放棄養殖多年的三角帆蚌而改換池蝶蚌。為了快速打開局面,丁文軍想到靠養殖大戶帶動來推廣池蝶蚌。按照這個思路,萬年縣的珍珠養殖大戶黃從銀進入了丁文軍和曹士廣的視線。黃從銀養了20多年珍珠,在全國有將近1000畝的珍珠養殖基地。但當丁文軍找到黃從銀時,黃從銀也不敢貿然養殖池蝶蚌,最終,丁文軍和曹士廣決定給黃從銀免費提供池蝶蚌。既能拿到免費的池蝶蚌苗,還可能產出大個的珍珠,這樣的誘惑讓黃從銀放開了手腳。2006年上半年,他引進了80多萬個小池蝶蚌,吊養在100畝的河面上。
當時市場上普通的珍珠售價在每公斤千元以下,而大規格的珍珠價格一公斤則在1萬元以上。大規格珍珠的價格優勢非常明顯。現在,在示范戶的帶動下,萬年縣已有3000畝養殖基地用上了池蝶蚌。隨著大規格珍珠產量的提高,有更多的人在養殖大規格的珍珠上下起了工夫。
江西萬年珍珠集團董事長史光烈說:“目前我們通過建立產業集群,開始做往飾物上鑲嵌鉆石、珍珠、金銀的產業,我相信這個市場前景一定會很好。”
(據CCTV-《致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