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9日,殷輝當選江蘇省泰興市泰興鎮南殷村新一屆村委主任,但權力交接卻一波三折。
上任之前,殷輝參加了村兩委主要干部碰頭會。會上作了一個重大決定:“決策權歸村兩委,新當選的兩名村委委員不屬編制干部,不用正常上班,有事或開會需要他們時,每人每天發50元的補貼。”殷輝動議兩名村委委員“不拿工資來上班”,巧妙地沖破了孤立圈。但新的問題又來了,村會計張亞紅拒絕向新村委會班子移交財務手續,新村委會實際上變成了一個空殼。
“刁民”殷輝
殷輝自述稱,他靠創辦家庭工廠謀生,向來不參與政治。但2008年,他被一股“洪流”卷入南殷村的公共事務中。
2007年以來,南殷村不少村民因泰隆集團擅自占用本村69.606畝耕地,頻頻上訪,殷輝埋頭辦廠,對此不聞不問。殷輝的父親殷寶田是退休工人,曾做過民辦教師。2008年5月,村民李富林等人請時年72歲的殷寶田寫了一份“殷喬章犯下罪惡,三證不發,以推磨為幌子,幫殷根章搶田,南殷人民堅決追查到底”的告示張貼在村中。殷喬章和殷根章是親兄弟,殷喬章曾任南殷村黨總支書記,殷根章是泰隆集團董事長。泰隆集團原為南殷村集體企業,年產值10多億元,是泰興市的利稅大戶。
這份告示激怒了很多人,時任南殷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的闞家榮(任前是泰隆集團保衛科長)和殷根章、殷喬章幾乎同時到泰興市公安局濟川派出所報案,稱受到了“大字報”的人身攻擊。幾天后,參與者殷寶田等村民相繼被拘留。不久,殷輝的哥哥殷煌因為為村民維權以侮辱罪被拘留。哥哥被抓后,殷輝很不服氣,個人恩怨情結將他推上維權之路。
但殷輝還沒開始維權,地方政府已經派人到他家了解他工廠的情況,殷輝感覺到自己也要“被搞”了。當天,殷輝立即解散工人,停掉工廠。這期間,江蘇省國土廳下了批復,認定泰隆集團非法占地38.8485畝。殷輝提起行政復議。同時殷輝在北京上訪也引起了國務院法制辦的關注,并在2008年2月派調查組在泰興市政府召開聽證會。當地政府當即把這起群體性事件的賬算到殷輝頭上,“從這時起他們開始抓捕我了,聽證會結束以后,我就跑掉了”。蘇州、南京、北京,殷輝開始走上一段坎坷的“逃亡路”。
殷輝一邊“逃亡”,一邊上訪。隨著對內幕的了解,殷輝愈發側重維護村民切身利益。當然,在政府某些人的眼里,殷輝依然被視為叛逆的“刁民”。但是誰都沒料到,正是這個某些人眼中的“刁民”,在2010年10月的村委會選舉中,高票當選村委主任。
不走上訪老路
2009年,哥哥殷煌刑滿釋放。那天,南殷村村民自發夾道歡迎“維權英雄”的歸來。殷輝告訴記者:“村民士氣相當高昂,這說明民意的力量強大了。”
殷輝很開心,哥哥出來就可以把維權的事務攬過去,他可以卸下擔子,繼續辦廠子了。但村民們不答應殷輝“離職”,要殷輝“把南殷村的問題搞清楚后再辦廠子”。
具體而言,南殷村有兩大問題成為矛盾的焦點,一是原屬集體企業的泰隆集團多年占用村集體土地上千畝,村民至今未領到分文補償款;二是泰隆集團實施的“三次改制”,都未經村民集體通過,尤其是2004年的改制,村集體所有股份被無償轉讓給經營管理層,集體資產被私分。
律師浦志強告訴殷輝,簡單依靠上訪和制造事端,不僅村民維權無望,而且還可能在沖突過程中出現倒退。他建議停止上訪改走申訴程序,請求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依法重審殷煌等人“侮辱罪”案件,并在此基礎上要求村務公開,通過積極參與村委會選舉,以當選為中間目標,依法罷免那些在臺上不為村民辦事的村干部。
2009年9月8日,南殷村360多名村民聯名提出,要求罷免時任村委主任闞家榮和治保主任殷明的職務。10月12日,南殷村449名村民又聯名提交罷免全體村委會成員職務的報告。11月23日,村委會以“我們不可以自己召開會議罷免自己”為由拒絕了村民的請求。南殷村村民代表經過3個多月的反復上訪、請求,2010年1月8日,泰興鎮終于在南殷村舉行村民“直評”干部大會。會上,1086名參會村民對5名村干部的不滿意率均超過70%以上。
這次直評,叫干部們直冒冷汗。根據泰興市《關于開展村民“直評”村干部活動的指導意見(試行)》,“‘滿意’和‘基本滿意’率低于70%的,定為‘不稱職’。‘直評’結果存入‘直評’對象組織人事檔案和廉政檔案,與考核獎懲、選拔任用、班子整頓掛鉤。對滿意度較低,特別是連續兩年被評為‘不稱職’的,視情況作出組織處理。”不久,闞家榮被上級黨委免去南殷村黨總支書記職務,隨后,闞家榮辭掉了村委主任職務。由泰興鎮經濟服務中心對闞家榮作出的離任審計報告顯示,在泰隆集團用地、泰隆集團改制等核心利益問題上,闞家榮都犧牲了村集體的利益。與之相對應的是,南殷村村委會在泰隆集團泰隆減速機股份有限公司賬面列支招待費、差旅費等費用約101.8萬元。
之后,泰興鎮派出一名副鎮長和一名計生主任到南殷村擔任黨總支書記和副書記,掌控南殷村局面。然而,闞家榮被罷免后,南殷村村民更信任殷輝了。到2010年10月,南殷村村委會屆滿選舉時,超過50%的選民推舉殷輝參選村委主任,并推選兩位“自己人”參選兩個村委委員職位。
選舉前,泰興鎮領導班子通知殷輝到鎮里去“談心”,殷輝表態:“南殷村的問題不解決,矛盾永遠平息不了,不管能否當選,這些事情我是永不放手的。”10月29日,選民投票,殷輝得票率超過70%,當選村委主任,另外兩位“自己人”當選村委委員,原村委會班子被選民拋棄,沒有一個人當選。
依法行使權力遇阻
在當選村委主任之前,殷輝雖然已經回到泰興,但依然東躲西藏。不過,經過“村民直評干部大會”,他感覺到,當地政府對待南殷村村民上訪一事的看法發生了質的變化,“原來政府認為上訪村民是無理取鬧、非法維權,現在,政府大多數官員已經認識到,老百姓上訪是迫于無奈”。
當然,有些人還是無法接受殷輝當村委主任。最明顯的事實是,村委會原領導班子除了辭職的闞家榮外,其他人均升任村黨總支副書記和總支委員,而這些人被“村民直評”的不滿意率均超過70%。原來,在南殷村,泰隆集團黨員人數占多數,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泰隆集團黨員們依然票選這些人進入村黨總支。
殷輝于2010年10月30日正式上任,他決定依法行政,并于11月3日自主召開第一次村民代表會議。黨組織成員稱殷輝不把黨組織放在眼里,村委會班子和黨組織成員在村委會上進行了激烈的爭辯,村委會班子堅持認為這是行使村民自治權,依法行政。村會計張亞紅卻拒絕向新村委會班子移交財務手續,殷輝變成了一個“空殼主任”。
泰興鎮經濟服務中心對前任村委主任闞家榮所做的離任審計報告稱:“賬面存在20筆大額現金收入不及時入賬的現象,違背了《泰興鎮村組財務管理制度》第十二條‘村組各項收入必須在取得的兩天內入賬’的規定。”記者仔細查看這20筆不及時入賬的明細,有3筆10萬元資金不及時入賬天數均超過160天,會計的責任不容回避。為此,殷輝準備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動議撤換會計。
爭取村民自治權是殷輝當選必須兌現的承諾之一。為什么泰隆集團長期侵占村集體土地,村民卻得不到任何補償和安置?根據泰興鎮經濟服務中心對前任村委主任闞家榮所做的離任審計報告,其中確有玄機。村委會從1992-2000年,3次將征地費共約382.69萬元轉給泰隆集團,記入“長期投資”,卻無任何收益界定,等于泰隆集團一分未付就取得了土地使用權。2004年改制時,村委會從“無償轉讓”村集體所有股份中獲得回報,即泰隆集團每年支付100萬~150萬元給村委會。
不難看出,土地問題和資產問題糾結在一起。根據記者獲得的泰隆集團“三次改制”相關文件,通過三次改制,董事長殷根章一個人的股份占到總股本的40.16%。當地政府對這次改制的期待是“本次股權激勵,將會激發泰隆人新的前進動力,為早日實現年產銷過10億元做出應有的貢獻”。事實證明,這次改制解決了效率問題,也讓泰隆集團的產銷超過了10億元大關,但這次改制卻有失公平,而且程序不合法。
相關文件顯示,2004年11月20日召開的南殷村村民代表大會第五屆第五次會議,批準“無償轉讓”村集體所有的泰隆集團全部股份量化給公司的經營層和技術、管理骨干,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當天有54名村民代表簽到。但記者采訪到幾名到會的村民代表,他們都稱:“當天會議根本不提資產無償轉讓問題,是有人移花接木盜用村民代表簽名做了文章。”今年69歲的殷順奎是一名有40年黨齡的優秀共產黨員,當年他第一個簽到。他對記者說:“我們確實不知道這個情況,開會不談資產問題,不談土地問題,無償轉讓是秘密搞的。”殷順奎直言,村民對集體資產流失問題“意見相當大”。
目前,殷輝已經拿到這份54人名單,稱可以辨認出“這是一份造假決議”。為了弄清事實真相,村委會對簽字村民代表進行了調查,54人中除3人已故,其中45名村民提供了文字性的證明和情況說明,有6人因害怕打擊報復,口頭證明了2004年11月20日會議決議“是假的”。這個真相,令殷輝震驚。
殷輝說:“只有解決了資產問題,順著解決土地問題,南殷村才有可能告別矛盾,走向和諧。”他向記者提到,附近的江陰市長江村也是搞集體股份企業,發展起來后,成果與村民共享,人人擁護村兩委。南殷村的泰隆集團同樣是集體股份制企業出身,發展成果卻只有少部分人獨享,由此引發了干群矛盾,也引發了民眾與基層黨組織的對立,南殷村的核心問題其實是利益分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