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財務管理問題一直是農村矛盾的焦點問題。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村級財務管理從“腦袋賬”發展到“書面賬”是一種進步。“讓群眾明白,還干部清白”, “三公開”建立理財小組和財務公開又是一個進步。“村財鄉管村用”,是當前村務公開制度建設催生出來的一種村級財務管理模式,錢、賬分離的農村財賬“雙代”制度,更是村級財務管理的一大進步。跨級的“村財鄉管”符合中國鄉情。
村財跨級管理,村民相對放心。從目前實施情況來看,“村財鄉管”使農村不合理開支明顯下降,大大提高了鄉村財務工作的透明度,有效遏制了公款私存、坐收坐支及貪占挪用等現象。村財跨級管理實現了錢賬分離管理,用錢的不管錢,管錢的不用錢;記賬的不開支,開支的不記賬。它直接針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村會計的三角財務管理缺陷,實質就是把集體財產的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減小村干部犯錯的機會。這樣村民就比較放心。
村財跨級管理,符合中國人文。中國人內心普遍潛存一種“同級爭利”的心態,假如四兄弟分家,最后剩下一條凳子,都會劈成四根凳腳分掉。該類現象普遍存在于同一層級的生活圈內。“村財村管村用”模式在同級爭利的環境里運行,往往會因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誘發糾紛。當然,中國人也普遍潛藏一種好客心理,遠來都是客。假如發生一件事情,用同樣的一句話去說,村內的人與村外的人說話效果會截然不同。因為村內的人所說的話往往會與利益掛上鉤,而村外的人是局外人,不會被利益掛上鉤。這就是“村財鄉管村用”與“村財村管村用”的本質區別所在。村財跨級管理符合中國人文,它本身就潛藏著一種社會穩定的功能。
“村財鄉管”不僅是村務公開制度發展的需要,也是建設農村基層服務型政府的主要內容。政府的專業財會人員彌補了村會計技能缺陷,使村級財務管理走向規范化。當然,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后,財務公開要符合村情。如果拿專業的財務會計報表去公開,沒幾個農民能看懂。財務審核也應注意村情,報賬員(原村會計)不是交賬員,必須與專業財會人員配合默契。否則,“村財鄉管”不僅費時費力還做不好。另外,“村財鄉管”的監督最好再跨一級,由縣一級定期監督,以杜絕情面審批、村財鄉用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