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大平,是湖北省安陸市王義貞鎮三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把人稱“有女莫嫁三合村”的窮村變成先進村,而這個曾像鐵榔頭一樣結實的山里漢,卻在2010年9月11日13時40分永別人世。
如今,走在黃泉路上的嚴大平不知道神州大地正在傳唱著以他的事跡編詞作曲的《大平之歌》!
“韌書記”不服輸,越是艱難越向前
三合村位于湖北省隨州市最南角、荊門市東北邊、孝感市最西角的“雞鳴三市”的偏遠山區,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局域環境極為獨特。在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2公里的狹小面積上,從隨縣而來的李家河、萬家河和王家河,像“川”字一樣夾峙著村莊,并將整個村莊分割成三崗四坡九沖十八坳。全村1538畝耕地,1/3是河灘田,1/3是夾在山谷底的沖垅田,1/3是崗地。如果河水漲3米,一半的田就被淹了;土壤不是沙土,就是黃土,水分涵養能力弱,常常是“落雨水袋子,天晴旱包子”,農田望天收。
2002年,三合村村級債務達到60萬元,水電路沒保障,在王義貞鎮29個村中居后列。十多家農戶遷走了;黨員大會開不攏,群眾代表大會沒有人參加。一個村子眼看就要散了。危難面前,嚴大平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感到,首先要把沙一樣散的人心收攏起來,把黨員干部組織起來。他召開老黨員、老干部會議,開門見山地說:“如果三合村的面貌再不改變,村黨支部、村委會就白成立了,我們這些黨員、干部都得走人。”他請大家提建議,找突破口。眾人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四點上:一是解決水的問題。不治水,三合村就沒有希望;二是通電通路;三是關心弱勢群體。由于環境惡劣,村里孤寡老人和智障村民有近20人,貧困戶占20%;四是工作要在王義貞鎮創一流。
嚴大平很明白:在困難中,村里仍然涌動著一股奮發向上的力量,黨員、干部、群眾并沒有沉淪。“我拼命也要把這個天撐起來!”嚴大平暗暗給自己立下軍令狀。
要改變三合村的面貌、提振群眾的信心,首先要治水。他說:雨大風急,最好觀察洪水的流勢和變化。勘察時,差點被大水沖走的嚴大平僥幸站了個好位置,正好是一個觀察山勢、水勢的最佳角度:王家河傍崖流過,崖高田低,水流量一大,崖壁便像向導似的把水指向田邊,造成田毀路斷。因此,要想保證農田長治久安,就必須把崖削掉,將河道改造。
按照嚴大平的想法,這一工程需要投入勞力2.2萬個、施工8萬立方米、歷時4個月。因為耗費人力物力太多,有人贊同,有人反對。憨厚的嚴大平說了硬話:“不怕洪水大,就怕膽量小;不怕石頭硬,就怕心頭軟!我就不信,我們村800多人干不成這件事!”
2005年冬,三合村的“天字號工程”上馬了。一輛推土機和250個勞力組成了一支施工隊伍。4個月時間,嚴大平就住在工地。在治水的日子里,他手上的老繭針都扎不進,他肩上巴掌大的繭痂像一塊松樹皮,發著高燒硬往冷水里跳。雨季來的時候,三合村第一個治水工程也結束了。王家河下游原本的沙灘、荒地,經河道整治后,被改造成了80畝稻田。群眾的信心回來了,黨支部的威信樹起來了。
“闖書記”愛“磨事”,千辛萬苦鋪富路
在三合村,嚴大平有一個雅號:“磨事佬”。意思是他總在找事、琢磨事。治水成功后,嚴大平叫上村委副主任孫本海和婦女主任孫麗萍,沿途踏勘地形,觀察洪水走勢,研究地形和水流的特點,商量應該在哪里建一座水庫,在哪里建一個泵站,在哪里修主干渠,在哪里留出水口……
1538畝耕地分屬232戶,散布在全村山頂、山腰、山腳,單家獨戶解決不了水利基礎設施問題。應該在后沖、龍堰沖、大堰沖等地修建水庫,然后修建5公里長的大渠、10公里的小渠,大渠把水送到山坳、山谷和河灘,小渠則把水送到每一塊田。
所需資金通過市場化運作來解決:水庫水面養殖權對外招標,20年免交租賃費,但條件是按村里的要求投資水庫建設,干旱時允許灌溉農田。這樣,既解決了工程資金缺乏的問題,又解決了養殖基地和1000畝農田的抗旱問題。這一工程產生了明顯的“乘法效應”:集中供水使每畝成本減少了;干旱問題解決后,農產品結構便由傳統低值旱作物改為水稻、高粱等較高值作物,每畝純收入增加了;水庫魚鴨立體養殖,養鴨大戶發展到5家,全村年養鴨3萬只,人均年收入提高了。
要想富,先修路。嚴大平親自掛帥“修路大軍”,一邊鋪路,一邊四處奔波尋求資金。2009年,7公里的通村公路修好了,從村東頭三里崗連通至西邊的白果樹灣。沿著這條致富之路,三合村的中心村莊慢慢成型了。在三里崗平坦的水泥路兩旁矗立著一棟棟兩三層的樓房。村容村貌發生根本性變化,遷出去的農戶又遷回來了。
“憨書記”常“吃虧”,總念群眾冷和暖
嚴大平是累病的。2009年以來,他時常感到腹部疼痛。2010年6月17日,嚴大平正在五組抗旱,突然感到四肢乏力,頭痛欲裂。村委副主任孫本海連忙聯系車輛,把他送往孝感市中心醫院。經初步診斷,嚴大平可能患了垂體瘤,需要到武漢同濟醫院確診。
嚴大平對孫本海說:“我去幾天就回來,有3件事要抓緊辦。第一,上半年就要過去了,村里水費結賬要搞好,有什么問題,要多開會、多上門;第二,第四座水庫10萬立方米,就要掃尾了,一定要保證工程質量;第三,‘七一’到了,要看望貧困黨員,個體工商戶孫本平的入黨手續要抓緊辦好。”末了,他強調:“3天后,我要聽情況!”
同濟醫院確診他患有垂體瘤,病床上雙目失明的他對鎮里來看望他的領導說:“組織上把三合村交給了我,我很慚愧,沒有把任務完成好。”聽到這里,前來的領導感動得流淚了。
懂事的女兒嚴麗從北京趕回來看望爸爸,大吃一驚。短短幾天,他的兩鬢已經斑白,80多公斤的體重下降到不足65公斤。在嚴麗的記憶里,父親只是一心撲在村里修路栽樹、筑壩挖塘上面。他對工作的投入和熱愛,甚至超越了骨肉親情。
此刻,嚴大平百感交集。他把妻子和女兒叫在一起,說:“我沒想到得病。我知道家里困難,但我一直相信再過幾年村里一定會發展起來,家里也會好起來。現在來不及了。你們要理解我。別人欠咱家的錢,不要去催還。咱們欠人家的錢,要一筆筆記清,一筆筆還!”
嚴大平上任后,三合村的公務接待費用幾乎為零。領導來視察工作,他都堅持自己掏飯錢,因為他惦記著村里幾十萬元的欠債、需要繼續修建的水泥路、計劃中的漫水橋……
他是村里最忙的人。誰家有喪事,他要去吊孝;田界發生糾紛,他要去協調;10多家智障戶辦身份證、低保,看病,都是他跑。他從來沒有穿過一件像樣的衣服,但每過3年就要換1輛摩托車。日子久了,群眾發現了一個規律:夜半三更摩托車響,是嚴大平回來了;大清早摩托車響,是嚴大平又出村了。他的車聲已經成為村民心里的時間表。
自從擔任村組干部,嚴大平就很少顧家。“大平以事業為主,我不能拖他的后腿,他說什么我都依著他,從不勉強他回來做家務。”嚴大平的妻子孫傳嬌樸實地說道。這些年來,17畝地全靠生病的孫傳嬌一人耕種。可是,每年賣糧的錢,差不多全用在村里10多個孤寡老人和智障村民身上。10年中,他有4年沒有拿一分錢工資,有3年拿了500元,近兩年村里的經濟情況好轉,才多拿了一些。他總是說:“人不能完全想錢,幫群眾做事,群眾記在心上,比有錢好。”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剛在農村推行的時候,許多村民不理解,覺得要是沒有生病,這錢就白交了。幾年間,嚴大平一共幫226戶村民墊付費用近4000元。村里逐漸富起來了,但嚴大平的家里卻窮了。他家五顏六色的欠款條,加起來達10多萬元。
2010年6月30日,嚴大平對來看望他的鎮干部說:“明天是黨的生日,我不能帶領新黨員宣誓了,就唱一首《唱支山歌給黨聽》吧。”他流著淚唱,整個房間的人都流著淚跟著唱。
在醫院里,嚴大平這樣交代妻子:“我一生愛熱鬧,死后把我葬在三里崗路邊。看著我自己修的路,看著村民富裕起來,我也瞑目了。”
2010年7月13日,湖北省孝感市委授予嚴大平優秀共產黨員稱號。8月10日,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嚴大平優秀基層干部榮譽稱號。
2010年9月11日13時40分,嚴大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解放軍161醫院逝世,享年48歲。
2010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批示:“嚴大平同志是一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是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創先爭優的一面旗幟,他的先進事跡應很好宣傳。”
普通職工丁存文自編的歌頌嚴大平的歌曲《大平之歌》飽含深情、催人淚下,很快在安陸、孝感等地傳唱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