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頭種菜,村頭賣菜,炕頭數錢?!边@是河北省陽原縣辛堡灣村村民們近年來靠著種植美國西芹發家致富的一個縮影。在這個現有耕地1700多畝、320口人的小山村,芹菜的種植面積達1000畝,每年實現產值200多萬元,鄉親們說這都是“芹菜書記”曹建平的功勞。
1990年,辛堡灣村黨支部書記曹建平為了給村民找到一個適合當地發展的致富項目,先后自費到北京、天津、山東、河南等十多個省市調研考察,了解到每年8、9、10月份是各個大城市的蔬菜供應淡季,但來自北方的芹菜卻非常走俏。種植芹菜不僅產量高,而且還能在淡季賣出好價錢。
回村之后,曹建平便聯合幾戶村民帶頭試種。秋后一算賬,芹菜的畝效益果然是玉米的好幾倍,從此,種植芹菜在村里逐步推廣開來。為了把芹菜產業做大做強,讓村民長期受益,曹建平以入股的形式,和2名股東投資21萬元,在村東邊的一塊空地上建起了一個有站臺、洗菜場、防曬棚、化驗室的芹菜批發市場,為農戶與客商搭建起了交易平臺。
曹建平注重引進優良品種,美國西芹、加州王、文圖拉等市場上暢銷的品種先后在村里扎下了根,并成為主導產品。在種植方式上,他指導村民按照無公害蔬菜的標準進行生產操作,使種出的芹菜不僅清脆可口,而且能延長保鮮期,每年吸引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菜商爭先搶購。
辛堡灣村在“芹菜書記”曹建平的帶領下,發展鄉土實用人才40人,使村里人均擁有3畝芹菜地,芹菜遠銷北京、天津、山東等10多個省市,人均增收7000多元,創出了“陽原辛堡灣”優質芹菜品牌。辛堡灣村也一躍成為陽原縣的富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