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調整年年提,然而結構失衡狀況卻年甚一年。”這是坊間對政府“結構調整秀”的調侃。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顯示,2011年在結構調整方面,或許會出現一些積極的跡象。
在經濟結構調整急迫性日益凸顯的同時,我國對于調整的方向也越來越明確。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結構調整被列為2011經濟工作的第三大任務,提法也發生了新變化。
與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相比,首先今年會議將結構調整提高到戰略高度。會議提出:“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經濟發展協調性和競爭力?!逼浯?,在結構調整的內容上,更加強調需求和市場的導向,體現了從政府“主導”到政府“引導”的轉變,具體強調了從需求結構、產業結構、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城鄉結構五方面人手,詳細闡述了結構調整的思路和方向——這或許能讓結構調整最終落到實處。
以需求為導向,調結構與擴內需相統一
記者采訪的某權威專家表示,以擴大內需來引導結構調整,是促進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實現調結構與擴內需相統一,也是解決經濟運行中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徑。
而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將聚焦在擴大消費需求上,即: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的消費潛力,通過優化投資結構,引導消費規模的擴大,形成新的消費熱點,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同時要繼續穩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促進需求結構轉型升級。
以產業結構調整為戰略重點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從傳統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三方面來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上述專家表示,這也是基于我國產業發展現狀及國內需求結構變化趨勢來確定的產業結構調整之路,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首先,要將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作為現階段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首要任務。我國是制造業大國,要實現“由大變強”,必須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增強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開發能力,加快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盡快使我們的制造業從全球產業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第二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述專家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潛力大,前景好,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新興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尚在培育中,要在短時期內形成支柱產業還有一定難度;其次,新興產業的發展要以市場為導向,沒有市場,新興產業就發展不起來;最后,各地在發展中要注意相互協調和合理規劃,不同地區要有不同發展重點,不能搞新的盲目、重復建設。
第三應該提高服務業比重?!笆濉苯ㄗh提出,要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服務業將成為城市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由于服務業的發展對軟環境的要求更高,因此,要不斷完善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改善投資環境應作為各地加快發展服務業的重要措施。
以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為抓手
哥本哈根會議的召開,頂著“世界笫一排放大國”的帽子使我國深切感受到了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壓力。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著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上述專家指出,要將減排壓力轉變為推動結構調整強大動力,把節能減排與結構調整更好地結合起來。如何更有效地推動節能減排,使之取得更重要的成效,2011年將在機制上做更多文章:
首先是要強化政府責任,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制定健全明確的考核日標,盡快把一些好的做法形成法律法規,努力使節能減排工作走上法制化軌道;其次要強化市場引導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作用,增強企業、全社會減排的內生動力,使他們從被動減排變為主動減排,可以借鑒國際上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推動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最后還有一個觀念轉變問題,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使低碳理念和節能減排深入人心。
以科技創新為支撐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管是傳統制造業的改造提升,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均離不開科技創新。我國的創新潛力很大,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使經濟增長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轉變為主要依靠科技進步來推動,尤其是要增強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撐作用。要做到這一點,國家應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對重大科技專項的投入,突破共性、核心關鍵技術,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科技支撐;其次應不斷強化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地位。上述專家表示,今后我們強調的創新不再是簡單的高精尖技術,而應該是以企業為主體推動的科技創新,是能夠實現產業化的技術,這是解決好科技和經濟兩張皮問題的根本途徑。
以空間的合理布局為基礎
該專家表示,經濟結構調整要以現實生產力在區域間、城鄉間的合理布局為基礎,這樣,我們的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才能落到實處。
經濟結構的空間布局首先要直面的就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我們應該通過產業和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更好地在區域間協調分布,尤其是目前,我國東部經濟發達,西部地區相對落后,應該更好地發揮西部幅員遼闊的優勢,通過全面實施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優化經濟的區域布局,縮小地區經濟差距,使各地區經濟發展更均衡,實現社會協調發展。
他指出,經濟在城鄉間如何合理分布的問題,實際就是如何更好地使城鎮化與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與擴大內需相促進。這需要解決好“如何更好地合理確定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功能定位”的問題,使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鎮化互相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也是城鎮化過程;城鎮化過程也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過程。
該專家最后強調,結構調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要以發展為前提,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發展。通過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競爭力,努力實現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