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十二五”開局之年,注定改革將踏上新的征程。
在過去的30年里,我國在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也積累了許多深層次的矛盾。依舊處于轉型階段的中國,正面臨著全方位的考驗與挑戰。
比如,在經濟領域,繼續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與防通脹、調結構之間的矛盾問題;在社會領域,如何讓改革和發展的成果公平惠及更多的人群;在“三農”問題上,新一輪的城鎮化如何真正成為新生代農民工的福音,而避免出現新的房地產泡沫“盛宴”……這種種的考驗與挑戰,都指向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實現經濟及社會的可持續均衡發展問題,這也是一個政府無法回避的使命。
本次中央經濟會議提出加大改革攻堅力度,強調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同時要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北京大學中國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長彭真懷分析,這是中央將著眼于解決體制機制根本性問題的信號。
加強改革頂層設計
彭真懷認為,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改革頂層設計”,意味著中國改革進程將發生非常重大的變化:一是在“十二五”時期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社會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等也將“多頭并舉、協調推進”;二是抓住戰略機遇期,從大國走向強國需要“頂層設計”,頂層設計意味著將對中國利益結構做出重大戰略性調整,從“國富”走向“民富”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觸動體制才能有所改變。
記者采訪的權威專家表示,“頂層設計”有兩層含義:第一,過去三十年所進行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已經走到了盡頭,下一步改革要動的是特殊既得者的奶酪,這就需要自上而下的勇氣、決心和權威才能推進;第二,頂層設計是:以全局的視角,對改革各方面進行統籌考慮,制定正確的戰略和路徑,并適時調整,規避可能導致失敗的風險,這是一個改革的系統性設計。
“隨著經濟規模越來越大,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積累的深層次矛盾也會越來越多,從頂層設計出發避免了我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源頭上化解積弊,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彭真懷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說,頂層設計提出正當其時,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改革必須“頂層設計”才能綱舉目張。
“頂層設計的提出,表明中央開始從體制頂層考慮改革的基點,這也體現了我們執政者的決心和勇氣。”彭真懷評價。
扭轉收入差距過大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1年各項改革的具體部署中,收入分配改革位列首位。會議明確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彭真懷認為,從近期出臺的各項政策可見,政策制定將會從著力于“保增長”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轉變。因此,從2011開始,扭轉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可期。
他表示,三種收入分配將逐漸得到改善:首先是所有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矛盾——城鄉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的問題將得到改善。數據顯示,城市和農村之間人均GDP相差1萬元人民幣,為3.33:1;如果將城市居民享受的基礎設施、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保障計入,城鄉差距高達6:1,這還是將鄉鎮企業家收入統計在內后的數據;因此,解決城鄉收入差距問題一定要找準矛盾集結點,對癥下藥,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其次是城市居民的工資性收入改善可期,從目前來看,政府將治理通脹放到重中之重,提高城市居民工資性收入早已被提上日程;最后是城市和農村的弱勢群體收入問題將得到改善。
財稅體制改革可期
記者獲悉,近日個稅調整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如獲審議通過,將于2011年上半年提請全國人大審議。據了解,該草案對個稅進行了多處修改,以達到其為中低收入者降低稅負的目標。
“財稅體制改革要不遺余力。”彭真懷指出,財稅體制改革事關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政府與民間的收入比例調整,既能解決地方發展的積極性與政績考核“兩難”問題,又能理順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對解決政府主導投資和經濟發展的問題很重要。
“今后幾年的財稅體制改革,有可能在公共預算、健全稅收征管體制、改革稅負不均等方面有所突破”。彭真懷表示,尤其是個人所得稅、物業稅、資源稅等稅制的不斷推出及完善,以及地方主體稅種的培育,有利于調節各群體之間收入分配差距,解決既有利益所得者超額收益的問題。
“當然我們還要逐步建立社會公眾對政府管理的監督機制。”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財政公開化,提高透明度,抑制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