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支持科技自主創新發展,是有效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保障。本文探討了科技金融的本質,并結合山東省的實踐闡釋了科技金融發展所需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最后提出了下一步推動科技金融發展的思路。
關鍵詞:科技金融;創新;實踐
Abstract:Financial support is important to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based on practice in Shandong Province,researches on technological finance nature and elaborates a series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which technological finance development needs,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on how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finance innovation.
Key Words:technological finance,innovation,practice
中圖分類號: F830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265(2011)05-0003-05
一、引言
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來自于技術革命和科技創新。著眼于國際產業分工與國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科技創新推動轉方式、調結構勢在必行。實踐證明,科技與金融的有機融合是實現科技型產業蓬勃發展、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和保障。沒有金融的驅動,沒有融資技術的支持,就沒有科技型企業持續開發與迅速產業化,也就無法形成新的增長點,無法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因此,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與金融政策環境的完善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科技發展和創新也為金融創新打開了空間,為金融資本提供了優質的資源配置渠道,為金融業安全、高效運行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二者之間存在互利互動的關系。本文對二者有機融合產生的科技金融進行研究,并結合山東省的實踐闡釋科技金融發展所需的相關制度安排。
二、對科技金融本質的探討
卡籮塔·佩蕾絲于2002年發現了技術創新與金融資本增長的基本范式:新技術早期的崛起是一個爆炸性增長時期,會導致經濟出現極大的動蕩和不確定性。風險資本家為獲取高額利潤,迅速投資于新技術領域,繼而產生金融資本與技術創新的高度耦合,實現技術創新的繁榮和金融資產的幾何級數增長。對于科技金融,趙昌文等(2009)做了一個非常寬泛的定義:科技金融是促進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與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創新性安排,是由為科學和技術創新活動提供金融資源的政府、企業、市場、社會中介機構等各種主體及其在科技創新融資過程中的行為活動共同組成的一個體系,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有學者提出科技金融的完整定義:科技金融是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是促進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發展的金融制度、金融政策、金融工具、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創新性安排。因此,科技金融首先應該是一個金融領域的概念,可以看作是產業金融的范疇;其次,科技金融是系統性、創新性的政策安排,它與傳統金融和中小企業金融相比都具有獨特屬性;再次,科技金融的服務對象并非只是高新技術企業或者高新技術產業,它也包括對傳統產業、成熟企業技術更新改造和研發的支持。
筆者認為,對科技金融的本質應從以下六個方面加以認識:(1)科技金融是一種創新活動。沒有創新就沒有科技金融的發展,這個創新既包含科學與技術的創新,也包含金融的創新。(2)科技金融是科學技術資本化的過程。科學技術被企業家轉化為商業活動,技術方可以用股權、債權以及其他一些方式籌措轉化所需資金,也就是科學技術被金融資本孵化為一種財富創造工具的過程。(3)科技金融是一種金融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過程,也就是同質化的金融資本,通過科學技術的配置獲取高回報的過程。(4)科技金融是制度化的活動。科技創新需要制度創新的支持,以專利保護制度、市場競爭制度等為代表的制度安排對研究開發和技術創新有決定性的作用。(5)科技金融具國際化特點。科技金融無國界。雖然各國金融體制、科技管理體制不完全相同,但科技與金融結合,以及金融產品開發與使用擁有共同的特征,因此對任何國家科技金融制度的設計和政策的制定都可吸收、借鑒和遵循。(6)科技金融是整個社會投入性活動。科技創新與金融支持有長期性和系統性特點,需要建立包括政府資金、信貸資金以及社會各類資金共同投入的一體化組織架構和機制,其創新發展投入的社會化明顯。
三、山東省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實踐
近年來,山東省通過完善信貸政策、搭建銀企溝通平臺、推動金融產品創新、推動政府建立風險補償機制,以及實施信貸政策效果導向評估等措施,引導金融機構通過調整信貸投放結構,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研發和技術改造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斷提升科技金融合作的層次和水平,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末,全省科技貸款總額約為977億元,各金融機構對高新區、國家創新試點企業、知識產權抵押貸款、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試點機構、其他企業和項目的授信分別為265億元、754億元、18億元、18億元和350億元,中小企業科技貸款、重大科技項目貸款、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貸款等增長較快。科技金融的創新發展,有效支持了山東省高新技術產業水平的快速提升。2010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35.2%,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33項,獲國家科技獎勵成果36項。全省研發經費支出達到519.6億元,居全國第4位。《2010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顯示,山東省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第6位,主要表現在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穩步提高、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快速推進、醫藥和農業科技穩步發展、重點區域帶動戰略順利實施等方面。山東省在金融支持科技自主創新發展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一)強化窗口指導力度
山東省出臺多項政策措施,旨在要求各金融機構順應科技與金融合作發展的新趨勢,深化科技金融合作,把推動自主創新作為支持“轉方式、調結構”的中心環節,研究和探索支持自主創新的有效措施,并加大對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新興產業中高端環節的信貸支持。作為山東省高新技術產業支持對象,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信息和海洋開發及高端裝備制造“四新一海”戰略的實施,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群、國家高技術示范工程建設等方面的信貸投入極大地支持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產業化。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制定了具體的指導意見,重點從構建細化信貸管理模式、建立專營式金融服務模式、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等八個方面推動科技金融創新發展。
(二)搭建溝通協作平臺
山東省加大了對各市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推動,在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銀企對接活動,促成多家科技型企業與銀行達成信貸支持協議。同時,充分運用科學化、網絡化的手段和方式,提升銀政企對接合作效率,組織了“山東省銀企合作信息網建設推廣現場會”,并專門下發《關于加快推進銀企合作信息網建設工作的意見》,在全省全面推廣建設銀企網絡對接平臺。目前,地市網絡對接平臺均取得了明顯成效,逐步實現了由現場集中推介向現場推介與網上推介并行的轉變。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堅持開展以支持科技創新、技術改造為主的銀政企三方推介、洽談和促進活動,有效地暢通了信貸政策傳導渠道、優化了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實現了政銀企互利多贏。2002年以來,曾先后聯合山東省和各市政府累計推介項目2.6萬個,達成貸款合同金額超過萬億元,實際資金到位率超過90%,有效支持了重點建設、技術改造與科技創新等項目。
(三)完善科技金融合作長效機制
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情況作為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工作的重要內容,逐步提高該項指標的考核比重,督促和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推動和支持科技創新和科技產業發展。此外,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會同省財政廳、科技廳研究建立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項目貸款風險補償獎勵制度,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的一年期以上的新興戰略性科技項目貸款、科技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0%以上的給予一定的風險補償資金,有效地提升了銀行貸款投放的積極性。
(四)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
依托信用體系建設,通過制定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A級信用企業培植規劃,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培植力度,逐步提升科技型企業信用等級,提高科技型企業自身競爭力。在各地高新區組織開展創建“信用園區”活動,實行“信用捆綁”增信增級辦法,開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 “綠色通道”,全力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直通式”服務。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大力推動各市政府建立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考核機制,推行金融生態環境示范縣制度;突出科技金融結合創新,向各市政府發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建議函,向省政府進行科技金融結合專題匯報,采取科技、銀行、高新區、技術高端企業等單位合作協調聯席會議等方式,營造科技金融結合發展的良好氛圍。
(五)引導金融機構細化措施
圍繞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積極引導各金融機構強化支持措施,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表現為:一是建立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支持科技創新意見。國家開發銀行山東省分行加大與相關部門聯系,制定了《關于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的實施意見》,加強了產、學、研三者的結合,促進了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農業發展銀行山東省分行與山東省科技廳簽訂了“關于加強農業科技貸款業務合作的協議書”,下發了《關于加強企業技術創新,開展涉農企業技術創新貸款項目的通知》、《關于申報農機類科技貸款項目的通知》。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將有授信關系的大部分“國家創新試點企業”,納入總行級重點客戶,在授信政策和條件上都給予重點傾斜。恒豐銀行在《2010年法人客戶授信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信貸資金要重點投向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知識創新工程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針對科技創新企業和產業需求特點創新金融產品。金融機構針對科技創新企業資金需求的特點,為企業量身定做個性化信用產品,如倉單質押短期信用、對公客戶活期存款賬戶透支、出口退稅賬戶托管貸款等。特別是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無形資產多、缺乏固定資產的特點,探索開辦了知識產權抵押貸款業務。三是推進專營式和特色化的科技金融合作。例如,威海市商業銀行在科技產業密集的高新技術開發區設立了山東省首家“科技支行”。青島銀行在高新區設立了主要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準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特色支行”。同時,各金融機構也積極打造特色化的服務模式,例如,齊魯銀行加大了在濟南高新區的網點建設力度,自2008年以來,該行相繼有兩家支行遷往高新區,輻射高新區的支行達到了5家。
四、科技金融的創新發展有賴于合理的制度安排
當前,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的快速發展,對相配套的金融機構、服務、工具等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從我國科技金融的發展來看,受各種內外部因素制約,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科技金融結合需要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以及擔保公司、信用評級等市場中介服務機構的多方配合,目前尚未形成政府資源、市場資源和社會資源有效結合、共同發展的優勢,在法律制度環境、信用文化、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建設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現有的金融服務模式與科技企業的金融需求之間存在差距,需要以制度創新推動科技金融發展。由于信息不對稱,加之科技企業可抵押實物資產不足,市場不確定性較大,難以通過銀行信貸或股票、債券等融資。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投融資體系還需完善。創投資金主要投入于企業成熟期,缺少天使投資和種子資金。需要政府在投融資風險補償、貸款貼息、擔保與再擔保等方面發揮引導作用和杠桿效應。又如,科技創新企業特性與銀行風險結構不相匹配。客觀上,科技創新企業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產品生命周期短、更新換代快、現金流不穩定等特點,一般強調成果的先進性,忽略成果的生產可行性與經濟合理性,缺乏科技成果開發轉化的市場意識與成果生命周期意識。近年來,針對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山東省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安排,科技金融戰略合作不斷深入,并開始取得成效,隨著一些針對性的科技金融政策陸續頒布實施,支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金融體系也逐步完善。從山東省的實踐來看,科技金融創新發展,離不開相關的政策安排和制度創新的支撐。
(一)創新科技金融的政策安排
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金融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科技金融也經歷了從行政化到市場化、從單線條到多方面發展的轉變。從實踐來看,發展科技金融必須堅持“五化”政策導向:一是實施專業化。設立專業機構、開發專屬產品、引入專有技術、制定專項考核,形成發展科技金融的專門機制。二是鼓勵差異化。支持發展不同所有制結構、產權結構、商業模式的各類金融機構,發揮比較優勢,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實現優勢互補和協調聯動。三是提倡集約化。在科技金融發展較好的地區率先開展“科技金融創新發展試驗區”試點,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典型示范,廣泛帶動。四是堅持市場化。政府引導與投入,信貸資金的支持,必須堅持商業可持續的市場原則,使科技企業提高適應市場的能力,實現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五是強調協同化。搭建中介服務、信息共享、融資擔保“三個平臺”,建立財政獎補機制、培訓輔導機制、組織協調機制“三項機制”。
(二)以制度創新推動科技金融發展
發達的金融體系和良好的金融環境是科技發展和創新的重要保障,而科技發展和創新則會推動包括金融業在內的經濟增長,二者之間存在互利互動關系。目前,深化這種關系,需要推動以科技型企業為核心的制度創新。首先,科技投入由政府主導轉向市場主導。近年來,政府的科技經費投入增長較快,在科技金融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科技企業的行政依賴性仍然較強,而參與市場的主動性不夠。從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出發,對企業科技經費的投入應由政府主導轉向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特別是對處于成長期的科技企業,應強化其市場融資能力。例如,支持有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內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和國外上市;積極爭取全國性的、統一監管下的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工作;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總部的支持,鼓勵并推動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和證券公司、銀行等機構合作,利用好各類債券市場和多種債券融資工具。
(三)探索有效的金融創新機制,增強金融創新的動力
科技企業在發展中普遍面臨成長期長、風險高等問題,需要金融體系根據其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提供相應金融服務,而這就需要借助于有效的金融創新機制。商業銀行要積極支持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政策,對經國家和省級立項的高技術產業化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重大技術創新項目、科技專項計劃、火炬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計劃等項目優先給予信貸支持。政策性銀行應根據各自的業務實際,對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專項、高技術產業項目、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項目等提供貸款,給予重點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創新金融服務方式,鼓勵開展知識產權抵押貸款、票據融資等業務,支持有條件的銀行和國家級高新區(市)合作設立重點支持科技類中小企業的專營科技金融服務部門或分支機構,在滿足行業監管要求的前提下,通過抵押方式、業務模式等方面的創新,開發更多的金融產品支持科技創新,拓展中間業務和增值金融服務等措施,提供專營化、特色化服務,實現利潤來源多元化。如在引進專利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股權質押、知識產權質押等金融產品方面可以擴大業務范圍,對于成長中的科技企業可以開發多種針對性強的金融產品。
同時,通過營造科技金融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探索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對接的新機制,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自主創新,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融資體系。
五、科技金融進一步發展的思路
為充分發揮科技金融對轉方式、調結構的促進作用,除完善相關的制度安排之外,還應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創新符合科技企業特點的金融信貸模式與產品
引導各金融機構圍繞科技創新發展的融資需求,建立專業的組織架構,引進專業的管理制度,實行專門的客戶準入標準、信貸審批機制、風險控制機制、業務協同政策,提供專業的產品服務,實施專業的激勵考核,通過專業化分工和制度激勵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優化業務流程,加速資源整合和資金配置,開發出適用于科技企業成長發展的信貸品種。推動和推廣知識產權、股權、應收賬款、訂單質押融資以及產業鏈融資等信貸創新產品,加快發展科技金融專營機構,設立區域性銀行科技支行和科技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研究高收益債券等更加適合科技型中小企業需求特點的債券產品,推進科技企業通過債券市場募集資金,探索對科技型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和金融服務的全新途徑。
(二)推動科技金融相結合的中介市場服務體系發展
按照政府推動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全面推進與分類指導相結合的原則,加快科技中介機構建設,建立有利于各類科技中介機構健康發展的組織制度、運行機制和政策法規環境,引進服務專業化、發展規模化、運行規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發達的金融體系和良好的金融環境是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金融機構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大力發展融資擔保中介服務體系,提高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能力,建立健全融資擔保平臺,探索建設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專業化科技擔保公司。建立健全科技型企業抵質押登記系統,為科技企業抵質押品的確權、登記、評估、轉讓、結算、融資等提供標準、規范、有效的基礎服務,保護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等業務的積極性。推動人民銀行融資租賃登記系統和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系統建設,為科技金融發展提供保障和服務。
(三)加強部門間科技金融結合協調聯動
科技金融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各個方面共同努力。要加強金融機構、政府及相關部門、企業的溝通協調,構建科技型企業項目庫,建立科技金融信息平臺,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重大科技創新載體、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科技信息、科技政策以及科技型融資產品等科技金融信息,形成科技金融資源共享。金融機構在組織開展科技金融銀企現場對接活動的同時,應充分發揮銀企合作信息網絡平臺的作用,定期發布、更新企業科技創新和科技型企業相關信息,為種子期、初創期、成熟期的各類科技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四)深化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支持政策
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會同財政、科技等部門,進一步完善科技信貸資金風險補償機制,適當擴大補償范圍、提高補償比例,同時加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情況的效果評估,定期調度、定期評估、定期發布。建立科技金融募集協調機制 ,更好地配置金融資源。加強跨行業、跨部門的協作,在推動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工作中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及時總結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經驗做法,加大對科技金融結合相關政策和典型案例的宣講力度。同時,完善促進科技金融結合的風險保障,加強維護金融穩定能力建設,健全監測預警、監管協調和工作聯動機制,在科技金融結合創新發展中,實現確保國家金融資金安全和推動支持科技型企業健康發展雙贏。
參考文獻:
[1]陳德鋼,王鸞鳳.以制度創新推動科技金融發展[N].人民日報,2011-3-30.
[2]房漢延.促進科技金融深化發展的幾個關鍵問題.中國科技產業第四屆中國產學研(合作)背景高峰論壇.
[3]黃慧敏,付劍茹.利用風險投資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J].金融與經濟,2008,(3).
[4]晏磊.對江西高科技產業化投融資問題的探析及對策,金融與經濟,2008,(5).
[5]趙昌文等.科技金融[M].科學出版社,2009年.
(責任編輯 耿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