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門診的病人都不少,全院門診量每天約5000人次,平均到我的診室,大概有20~30人。這幾天我們醫院大搬家,又下大雨,就這樣也沒有少于20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家都在努力尋找,一種快速便捷的健康之路:醫生希望能夠快速把握患者的病情,患者快點好起來;患者希望醫生能夠盡快為自己診斷和處方,早日擺脫病痛。
怎樣才是一個準確的治療,怎樣的診療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著急的病人
王女士是第三次來我的門診了,經過調理后胃口逐漸好轉,面色也紅潤了些,于是在我的門診,她不再皺著眉頭絮絮叨叨的說個不停。而是虔誠地看著我,希望有什么好的建議,可以多快好省的治好她的疾病。
記得初次門診的時候,從胃鏡的結果來看,僅僅是一個淺表性胃炎,沒有食管返流,也沒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但是對于身體的過度關注,讓王女士時刻處于焦慮狀態,夸大了病情,以至于根本聽不進我的勸告,或者,說了好幾遍都沒有記住。在門診不停地說,她的病已經好長好長時間了,快點給她看病,看病太慢了,她等了這么久。
面對門診的繁雜局面,和病人的焦慮情緒,也讓我一度努力平靜內心的浮躁,不過,無論如何,醫生無論面對怎樣的病人,都需要冷靜。
由于王女士的催促和焦慮情緒的表現,已經影響了好幾個病人情緒,他們反復走進我的診室開始看著我,明顯的意味就是,期待著我能一分鐘就做好前面患者的問診、診斷以及處方治療。我覺得有必要再普及一下如何快速而且事半功倍的診療。
“慢”就是“快”
我給病人解釋說,我看病比較慢,因為慢慢的看病就是快速而且事半功倍的診療。幾個新病人都瞪大了眼睛,而我的老病人則心領神會的微微一笑。為什么說慢慢看病反而是“快速”的事半功倍的診療呢?
第一,疾病的診療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這一點,很多患者并不清楚。我的病人經常問,我的胃痛吃什么藥可以好?就這個胃痛,就會分為好多個情況,有多個系統疾病的可能,也潛伏著心臟病的危險,根據年齡大小情況也不同,而判斷問題究竟在哪里,需要根據多方面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一分鐘怎么可能搞清楚?
第二,疾病的診斷永遠都有個概率問題。再正規醫院的診斷都不會是100%的完全正確,醫生們都是盡最大的職責來保證最大的診斷正確性,確診病例都是少數。即使很有把握的診斷,醫生都不敢說你肯定是這個疾病,只有掌握更多的信息,才能見微知著,更詳細的問診和檢查,才會不遺漏信息,全面的問診和檢查,更多的時間醫患交流,才是快速事半功倍的診斷。
第三,治療的有效性也永遠是概率問題。再有名的專家,也是治好的可能性大一些,而不是包治百病。所以,有些大專家沒有治好的,小醫生給治好了,一點也不奇怪。這不是大專家的失誤,也不是小醫生水平比大專家高,而是治療的復雜性決定的。考慮如何的治療方案,是醫生們深思熟慮的過程(除了門診開藥或是明確的簡單疾病),合理思考,尤其是中醫辨證階段,需要更多的時間。
第四,反言之,我順從病人的意見,快速處理,兩分鐘打發一個患者,到頭來只能回頭再來看病,無形中,耽誤了各種時間:醫生門診時間,患者路程及等待時間。好像當下是快了很多,但是終究是事倍功半。
第五,很多疾病,都是源于著急生氣,如果,能夠轉變一下,到平靜的心態,疾病就會有更快更好的方式恢復到健康。而這些內容,都是需要和患者溝通的。要建立充分的信任和依從性,就要有平和的心態,就要有一定的時間來進行語言上的溝通和疏導。
從各個方面來看,醫生和患者都需要平靜的心態,慢慢地進行溝通,才是最快的診療方法,才會有更多的彼此信任和交流。由此,醫生更好的把握病人的病情,患者可以更好的聽清楚,記得住醫生的話,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端正看病的態度。才是事半功倍診療的基石,才能讓診療充分而具體的實現最大的價值。
我的病人開始微微頷首,老病人都在診室外面安靜地等待,診室內,保持著一個安靜平和的環境,進行著事半功倍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