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初生寶寶粉粉嫩嫩的肌膚,你是不是會忍不住親一下,但是如果寶寶的皮膚變黃了呢?你就該皺眉頭了吧?在各大育兒論壇,皺眉頭的媽媽可不只你一位,大家熱議的話題正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為何會發黃疸?
胎兒在母體內時環境相對缺氧,紅細胞數量很多,出生后建立呼吸,血氧濃度提高,故過多的紅細胞被破壞;紅細胞的代謝產物是膽紅素,而新生兒肝酶發育尚不完善,肝細胞結合膽紅素的能力不足且排泄缺陷;此外剛出生的新生兒腸道內無細菌。因此沒有尿膽原形成,新生兒胎糞內膽紅素含量比每日形成的量還高;綜上所述,由于新生兒膽紅素生成增多,肝臟不成熟,肝腸循環的特殊性,易導致膽紅素濃度增高而引發黃疸。
黃疸輕重如何辨別?
肉眼觀察,足月兒約50%、早產兒約80%可有黃疸,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痘新生兒在出生后2-3天面頸部或前胸出現黃疸,少數涉及到軀干四肢和鞏膜,一般持續5-7天,足月兒最多10天左右就會消退,但早產兒的黃疸可能會持續兩周左右。生理性黃疸的寶寶一般不會出現吃奶不好、體溫異常、大小便顏色改變等情況,不需要治療。
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是生理性黃疸的一種,只不過比生理性黃疸持續的時間長,一般要持續2~3周才可以消退。母乳性黃疸的發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確,但一般認為與母乳喂養有關。母乳性黃疸的寶寶如果暫停2-3天母乳喂養,血清膽紅素濃度會下降一半,黃疸也會有所消退。如果血清膽紅素沒有下降或加重,則可能是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黃疸持續時間超過2~4周或更長,或進行性加重,或黃疸退而復現等。
其它伴隨癥狀可能會有反應差、嗜睡、食欲欠佳,軀體、四肢、手心、腳心大面積發黃,情緒煩躁,哭鬧不止,大小便顏色異常等表現。
寶寶黃疸,何時就醫?
對于新生兒黃疸,門診通常會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許多家長很晚才帶患病寶寶到醫院看病,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而一些較輕的生理性黃疸,有的家長反而很緊張。
新生兒一旦出現了黃疸,最關鍵是判斷屬于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有些家長看到網上說大多數新生兒的黃疸是生理性的,就認為自己的寶寶也是生理性,結果可能耽誤了治療。所以一旦發現寶寶身體發黃,家長還是應該首先去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判斷寶寶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黃疸。
如果寶寶屬于生理性黃疸,而且精神好、胃口好、不哭不鬧,家長就沒必要過于焦慮;屬于母乳性黃疸也無需特別治療;對于病理性黃疸的寶寶,一定要及時找出黃疸原因對癥對因聯合治療。
如何及時發現寶寶黃疸?
有些寶寶的黃疸是在家人帶其去醫院看其他疾病時,才被醫生發現;還有些寶寶雖然黃疸自然退了,但對大腦造成了損害,年輕的媽媽并不知道。由于居室過暗等原因,許多媽媽往往并不知道寶寶得了黃疸,那么,怎么才能及時發現呢?
首先,嬰兒床的位置一定要選在向陽或靠窗比較近的地方,這樣寶寶的膚色發生變化,媽媽會及時發現。
判斷寶寶有沒有得黃疸,只要伸出手,用手背和寶寶的皮膚相比對,如果寶寶的皮膚黃于你的手背,就要去醫院請醫生幫忙,確定寶寶是不是得了黃疸。
對于那些媽媽是O型血,爸爸是A型血或B型血的夫妻,或夫妻雙方有一方為RH陰性者,媽媽懷寶寶的時候,就應該及時做孕期檢查,以及早發現并干預溶血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怎么治療?
目前光照療法是治療此類黃疸比較可靠的辦法,波長425~475納米的藍光下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經這種光線照射后,膽紅素會被轉化并通過尿和膽汁排出體外。
光照療法需要將患兒放入光療箱里進行,之前一定要用黑眼罩遮蓋患兒的雙目。光療期間要注意給患兒補水,以防脫水。光療療程一般為2~3天,效果明顯。
較重者可同時靜點白蛋白或血漿、抗感染、刺激肝酶發育等聯合措施,預防可能發生的核黃疸。
黃疸會帶來什么傷害?
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重要的結構稱為血腦屏障,這個屏障可以避免有害物質進入腦內,以保護大腦這一最重要的中樞器官。
新生兒身體在許多方面發育還不夠完善,血腦屏障便是其中之一。黃疸嚴重的患兒,血液中的間接膽紅素容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造成大腦細胞損傷,這就是膽紅素腦病,也即核黃疸的發病原因。
若患兒出現下列神經系統癥狀,如沒精神、眼睛發直、嗜睡、四肢發軟發緊、吃奶困難、尖叫、抽風等,就應注意核黃疸的可能。
小部分病情嚴重的患兒會有生命危險。經搶救存活下來的患兒部分也會留下神經系統后遺癥,如運動功能障礙、聽力障礙、智力低下等。
小鏈接
黃疸護理,你做對了嗎?
喝葡萄糖水
不提倡
葡萄糖有促進排泄的作用,用葡萄糖水喂寶寶,會增加寶寶的排便次數,的確會有利于黃疸的消退,因為造成寶寶黃疸的罪魁禍首膽紅素就是通過大小便代謝出體外的。但是如果過多地喂葡萄糖水會影響寶寶味蕾發育,建議還是改喝白開水比較好。
曬太陽
提倡
太陽光里任何波長都有,當然也包括對寶寶黃疸有利的藍光,所以曬太陽對黃疸的消退會有些幫助。但不要讓寶寶接觸過于強烈的陽光,也不能長時間照射,陽光里畢竟有紫外線,過度則會給寶寶帶來傷害。
多吃多拉
不提倡
像前面說的,多排泄對黃疸的消退有益,但多吃則會給寶寶帶來不必要的胃腸負擔,容易造成寶寶胃腸紊亂,得不償失。
喝玉米須水
不提倡
用玉米須煮水治療黃疸是民間的一個偏方,但很多偏方的可靠性尚需要科學驗證,建議媽媽們不要亂用。
用菌陳煮水喝
提倡
菌陳有利尿的作用,對黃疸有益,家長可以用。如果怕麻煩,還可以給寶寶買些茵桅黃口服液,每天分3~5次喂一支,效果也不錯。
停喂母乳
不提倡
如非確實需要,即便母乳性黃疸也不提倡停掉母乳喂養。母乳是增加寶寶抵抗力的最好食物,而且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勤吸才會分泌旺盛,正常分泌的母乳一旦停止,有可能會造成回奶,不利于寶寶營養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