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頭大的孩子聰明,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頭大是因為缺鈣造成的。殊不知,其實頭大的寶寶或許是因為患有腦積水造成的,如果未及時治療,就會很容易造成孩子視力、智力、肢體等殘疾。
很多腦積水的患兒才三、四個月,就已經出現頭大、肢體細小、雙眼眼珠下落無神的癥狀。患兒家屬非常疑惑:腦積水是如何形成的?腦積水能自己吸收嗎?腦積水的患兒一定不能成活嗎?應如何治療腦積水?什么時候是最好的治療時機?不治療會怎樣?
我國先天性腦積水現狀
近幾年隨著國民經濟的大工業化發展,不良環境因素被認為是兒童腦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妊娠期的孕婦和嬰幼兒直接接觸化學藥品、放射性元素、濫用抗菌素,以及孕婦濫用墮胎藥等,均致新生兒、嬰兒、幼兒腦積水的發生率逐年上升。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新生兒先天性腦積水的發病率為11?84例/萬,占新生兒神經缺陷的56?25%,相比之下,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腦積水,如顱腦損傷造成的腦積水發病率僅為4?5%。
先天性腦積水癥狀表現
嬰幼兒先天性腦積水多在出生后數周出現體征,表現為頭顱較同齡孩子增大,父母稍加注意就會發現;也有患兒出生時頭顱就偏大。由于腦積水的產生、循環和吸收失去平衡,腦室內腦脊液不斷增多,從內部壓迫腦組織,受腦積水壓迫的腦組織,可轉而去向外壓迫顱骨。可以說,兒童腦積水,更多的是呈現外表體征變化。嚴重的腦積水患兒,頭顱碩大,顯示特征性形狀,即其額部向前突出發展、雙眼球受壓向下,雙眼呈“落日征”。腦積水患兒頭顱發生代償性擴大至極限時,也可表現有顱內壓增高的表現: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甚至癲癇、四肢癱瘓、昏迷;長期以往,伴發視神經受壓萎縮,可致失明。眼球震顫、驚厥亦較常見,也常伴有智力改變和精神障礙。
先天性腦積水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腦積水有時也會同其他疾病同時出現,特別是與以下幾種疾病混淆,要注意區別:
未成熟兒:頭顱增大較快,有些類似腦積水,但腦室不大。
佝僂病:頭顱增大多為方形并有其他佝僂病癥狀。
頭大畸形:頭顱大,增長也快,有明顯的智力不足,無眼珠下落現象,腦室造影正常。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頭顱增大較慢,硬腦膜下穿刺可見較多的紅色或黃色液體。
顱內占位性病變:如四腦室腫瘤、鞍區腫瘤、松果體區腫瘤,CT和MRI可顯示腫瘤存在。
寄生蟲病:如中腦導水管豬囊蟲病,囊蟲補體試驗可資鑒別。
腦積水的治療,應該做到正確區分類別,對因對癥治療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把“大頭娃娃”與佝僂病聯系在一起,而很少想到腦積水,從而使孩子長期接受補鈣治療,在補鈣無效或出現嚴重的癥狀時,才去醫院詳細診治,結果被確診為腦積水,延遲了最佳治療時間,家長后悔莫及。
兒童腦積水的檢查和診斷
腦積水一般有明顯的臨床表現,所以此病診斷并不困難。患兒一旦有所表現,家長應盡早到神經外科查診。檢查時,對早期的可疑特征的病兒,測量頭顱大小,包括周徑、前后徑及耳間徑。正常新生兒頭圍33-35厘米。前囟于9~18個月之間閉合,后囟出生后6周閉合,這些數據可作參考。為進一步確定診斷,了解腦積水的有無,以及性質和程度,可進行如下檢查:顱骨X線平片;頭顱CT掃描;必要時也可作頭顱核磁共振掃描(MRI)。一些重要的參數應盡量獲取:頭圍大小、腦皮質厚度、腦室內壓力(正常嬰兒為50~60毫米水柱)、腰椎穿刺測壓,腦脊液動力學檢查(奎肯氏檢測)。
總之,兒童先天性腦積水發生于嬰幼兒期,診斷不難,關鍵是早期發現。一旦延誤診斷,錯過治療最佳時機,患兒將罹患嚴重的身體和功能障礙,尤其是高級認知機能的殘疾,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將造成未可言狀的痛苦和負擔。早期診斷,及時、正確的治療,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患兒可減輕癥狀或減緩癥狀的發展,其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減輕了患兒家庭成員的陪護難度,為社會減輕負擔。
什么是先天性腦積水
先天性腦積水是指腦脊液分泌、循環或吸收障礙,造成過多的腦脊液聚積于腦室系統內,CT或MRI顯示腦室擴張。此病多發生在兩歲以內的嬰兒,可表現為腦退行性變、腦發育障礙、四肢痙攣性癱瘓(也即中樞性癱瘓)、視神經受壓萎縮甚至失明、眼球震顫、頑固性或稱難治性癲癇,還可并發身體其它部位畸形,也常有智力改變和人格障礙。
其實在每一個人的腦子里都有水,學名叫腦脊液。實際上,腦子是浸泡在這種無色透明的水樣液體中的。腦脊液對腦起保護作用,以緩沖身體突然運動可能造成的腦損傷。正常情況下,腦脊液的產生、運輸和吸收處于動態平衡。一般正常成人含有腦脊液120毫升,而嬰幼兒根據體重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腦脊液吸收出現了障礙,運輸的過程受阻,或者產生太多了,都會出現腦積水。先天性腦積水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先天發育異常為主要病因,也可見后天性病變如顱內感染、出血、顱內腫瘤、外傷等引起。
不及時治療腦積水會引發嚴重的后果
先天性腦積水,一般在患兒四到十二個月時就可以進行治療,許多患兒家長認為孩子太小,無法承受手術,往往會在患兒出現嚴重癥狀時,才很不情愿地進行治療,往往這時候已經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先天性腦積水未能及時規范治療,常會造成了患兒視力、智力、聽力、語言、肢體等殘疾;拖延了治療時機,對小患者造成的傷害是難以想象的。
“大頭娃娃聰明”的誤解
看過動畫片《大頭兒子與小頭爸爸》的人,都喜歡那個機智過人的“大頭兒子”。好多人在夸獎他人孩子的時候會高興的說:“看這孩子頭多大呀,一定很聰明!”——其實您的結論不一定正確。
如果一個孩子腦袋大,是否意味著比其他人聰明呢?其實,人的智商與腦袋大小沒有多少關聯。研究顯示,人的智商可能由神經元連接(腦細胞之間的縫隙)類型決定。在兒童時期和青春期,神經元連接逐漸生長并收縮,大腦中發生的神經元連接模式可能會影響智力。
每個人頭顱的大小,因為遺傳等因素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但這個差異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聰明或愚笨。如果新生兒的頭特別大,就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現。如佝僂病患兒頭顱不但大而方,且顱骨軟;腦積水和巨腦癥的患兒,頭圍比正常小孩大,腦重量也多,同時患兒從小動作發育遲緩,智力低下,有時還伴有抽風等癥狀。
那么孩子頭大一定是腦積水嗎?也不一定。如佝僂病,可表現為頭大,但無腦室擴大,種族、個體差異頭顱大小也不相同,但一般不超過正常頭圍兩個標準差。所以,對“大頭娃娃”應結合其它臨床表現和體征,進行全面分析,作出正確診斷。
腦積水的預防
實際上在妊娠期就有出現腦積水的可能,應該首先強調的是婚前檢查,杜絕近親結婚,減少造成不良遺傳的可能性。在妊娠期,特別需注意孕婦的身體和心理維護以及產后的保健,防止各種特殊感染,比如風疹病毒、麻疹病毒,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一般在16~18周左右的時候有問題就能夠被發現。需要強調的是,決策是否終止妊娠時一定要有充足的根據,要結合產科、兒科醫生的意見決策。出生的時候一定要講究分娩的安全性,避免產傷。等新生兒產出后,早產要有早產的監護、足月的要有足月的處理,避免感染,這是防止后期出現腦積水的措施之一。
預防腦積水應注意圍產期保健,孕婦少接觸化學藥品,放射線、放射元素,勿亂服墮胎藥、轉胎藥,對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包函體病毒、EB病毒、弓型體感染及其它疑有腦積水病因的孕婦和孕期發熱者,應嚴密觀察胎兒發育情況,對顱內出血、化腦、結腦、外傷應及時規范治療,并定期復查,積極預防其發生。
早期發現,及時診斷,恰當手術,對兒童腦積水極為重要,是挽救患兒生命,提高患兒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這對于患兒家長,從孩子的胎兒期,到哺乳期,以及后來的養育期,在健康衛生意識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仔細觀察,咨詢醫師,是早期發現本病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