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醫院是專科醫院,每年所有醫生都要輪轉。包括主任和帶治療組的主治醫師,大家洗牌一樣從新排列。我們轉到產科一區的時候,交班除了現有的待產婦、產后的婦女和新生兒以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嬰兒,她叫瑤瑤,已有6個月大,是父母扔在科室里的。
這是個歷史遺留問題,歷史見證人是走廊保潔的阿姨,她永遠打掃產科一區,不需要輪轉。她說,瑤瑤的爸爸是一個市場管理小頭目,有倆糟錢,跟前妻離婚了,帶著一個十歲的女兒。市場上的攤位有不少是年輕的農村姑娘租的,他就又找到了一個二十出頭的農村女孩。不但有了年輕漂亮的新老婆,而且又有了生兒子的希望。
但是瑤瑤出生的時候有點窒息,送到新生兒室住了幾天。兒子沒要成,他跟原產科一區科大鬧了一場。他光鬧,不提出要錢,在前產科一區不堪其擾的時候,他提出了要求,讓醫院證明瑤瑤是腦癱的殘疾兒,將來不能成長為健康勞動力。這樣他就又有一次機會,給新老婆辦一個二胎,也就是自己的三胎指標。
我們醫院拒絕了他的無理要求,因為孩子什么毛病都沒有。結果他就把孩子留在了產科,可憐那個農村出來的瑤瑤的媽媽,也不敢反抗,哭著跟他回了家。
瑤瑤的房間是護士辦公室的里屋,只有一條通道要經過辦公室和護士吧臺,這樣起碼可以保證孩子不會被偷走。屋子里一片潔白,只有一個紅色的小布娃娃放在白色的嬰兒床里面。
瑤瑤躺在床上,抱著自己的小腳,安安靜靜地玩耍,她不哭不鬧,不給護士添麻煩。
上午護士們都很忙:對醫囑,打針,發藥,收患者,送出院,嬰兒洗澡……只有抽空給她換換紙尿褲,喂她喝奶。下午能抽出點空,就有人抱抱她。只要有人抱她,她就張開只有兩顆小下牙的嘴,甜甜地笑。有時候,有淘氣的小護士,接班時候來看看她,故意逗她哭,瑤瑤剛一咧嘴,護士又逗她笑。她黑黑的眼睛上掛著小小的淚花,十分惹人喜愛。
護士照顧的小孩,跟一般家庭的照顧不一樣,她們非常專業。我經常看到護士給她換紙尿褲,一手抱著她,一手倒上溫水,洗凈屁股,又扯下干凈的毛巾擦得干干凈凈。中午給她蒸一個雞蛋羹,下午是米粉、胡蘿卜泥。小房間里放著高級奶粉、紙尿褲,還有醫院員工送來的玩具和衣服,瑤瑤一點也不受屈。
保潔阿姨說:“瑤瑤剛三個月就會看人臉色,會哄人。護士忙的時候,從來不哭鬧。有人抱,立刻就討好。”之后保潔阿姨又嘆息一聲:“這么好的孩子,她爹真不是東西。”
三個月的時候,她媽媽跟姥姥在晚上偷偷來看過一次。值班的是新人,她媽媽就謊稱是姨媽。但是保潔阿姨一眼就認了出來,因為瑤瑤長的跟媽媽太像了。阿姨故意說給她媽媽聽:“這么大,正是最招人喜歡的時候,怎么就能舍得留在醫院?她爸不愛惜孩子,當媽的也不能做一點主?”瑤瑤的媽媽哭著走了,之后又杳無音訊。
原產科一區的護士長和醫生值班的時候都來看看瑤瑤,提到是否有人愿意收養瑤瑤時,原產科一區的都笑了:“要是能收養,剛出生早就有人要了。”之后又嘆一口氣,“孩子他爸沒說不要孩子。就一口咬定孩子病沒治好,不肯接。”的確,別的嬰兒病志只有三四頁,瑤瑤的病志已經厚的像本書了。
瑤瑤一天比一天可愛,但她基本沒有出過那個小房間。只有在夜班的時候。有好心的護士抱著她在走廊里溜達溜達,但不能走遠,因為護士還有工作。有些保胎的老病號都認識了瑤瑤,一張圓臉,黑黑的小眼睛,聰明地觀察著世界,一逗就笑,新科室的人越來越喜歡瑤瑤。
瑤瑤的爸爸跟原來的產科一區鬧得水火不容,換科一個多月后,他才發現不是原來那撥人了,所以又來談判,這次裝得很誠懇,但是他發現新來的科室人還是講理的。在肯定得不到腦癱證明以后,他提出去第三方機構鑒定瑤瑤的健康情況,然后再做決定,主任和護士長沒有意見。
于是定在一個下午,護士長和孩子爸爸共同帶瑤瑤去醫大附屬醫院的兒童中心作了全面檢查。去了一下午,護士長抱著瑤瑤回來了。護士長笑著說:“瑤瑤第一次出門坐汽車,兩只眼睛都不夠用,看什么都新奇。”我們問:“瑤瑤到底有沒有什么腦病?”護士長驕傲地說:“測驗了,瑤瑤智商128。”天啊,護士們照顧出了一個小天才。
瑤瑤吃完奶又在小床里面玩起了娃娃。保潔阿姨說起瑤瑤的爸爸:“七個月了,就來看這么一次,什么時候接走還不一定。春節前能接走,回家過個春節就不錯了。”
但是保潔阿姨判斷錯了。鑒定后第二天下午她爸就來了,他抱起瑤瑤,愛不釋手。他說,昨天去檢測的時候,瑤瑤的眼睛一直盯著他看,如果他一看瑤瑤,瑤瑤就對他笑。他說這個孩子的表情太讓人喜歡了,他也感動了。他說不管之前的問題怎么解決,一定要先把孩子接回家。
主任回來了,跟他正式地握手,洽談。欠醫療費1萬4千元,瑤瑤爸爸打了個欠條。估計以后就不了了之了。但是沒人有權力擋住人家抱走自己的女兒,雖然他有權力把她隨便地就扔在我們產科。護士們給瑤瑤換上了她爸帶來的新衣服,戴上了一個小兔帽。瑤瑤的臉粉粉的,煞是可愛。護士長打點著要把高級的紙尿褲和奶粉,還有送來的衣服給她帶上。瑤瑤爸說:“不要,家里都準備好了。”護士長也就沒跟他爭,科里的小天使被抱走了,這些東西又算什么呢。
瑤瑤被她爸抱走了,她不哭不鬧,靠著爸爸的肩膀,眼睛回望著一群白大褂的阿姨。大家一直送到車上才回,紛紛議論,“我們都是白疼她啊,最后還是跟人爹媽走了”。房間里的小床空蕩蕩,紅色的玩具娃娃獨自坐在小褥子上。
我想念瑤瑤,但是注定我沒機會再見到她,只怕見到她,她也變樣了。嬰兒在這個時候是沒有記憶的,三歲以前大家都沒什么記憶。但是我相信人有潛意識,從嬰兒時期印在腦子里,永遠清晰。她的父母肯定會回避這段歷史,畢竟這是不光彩的一段。
但是她長大會不會在繽紛色彩里面偏愛白色?她會不會看到護士就覺得特別親切?會不會喜歡淡淡的來蘇水味道?她長大會不會也成為一名護士?如果18年后,她成為一名漂亮的小護士,當她推開護士站后的小屋,會不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會不會覺得奇怪?會不會覺得好笑?
這一切,只有老天微笑地看著,這個曾經被護士們帶大的孩子。
背景早知道
新生兒窒息
新生兒窒息是指由于產前、產時或產后的各種病因,使胎兒缺氧而發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發生呼吸、循環障礙。導致生后1分鐘內無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規律呼吸,以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酸中毒為主要病理生理改變的疾病。嚴重窒息是導致新生兒傷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祖國醫學稱新生兒窒息為初生不啼、嬰兒假死癥、悶氣生、夢生、草迷等。
定期產前檢查,尤其是孕晚期十分重要。它可隨時發現母親、胎兒的異常情況,如妊高征、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臟病等,了解胎兒發育情況、胎盤部位及功能、羊水量等,從而能夠在產前進行積極的治療或處理,或在產程中能做到有計劃的預防,防止胎兒宮內窘迫或積極治療。
新生兒窒息分為輕度與重度,其中輕度窒息新生兒評分4~6分更為常見,經過及時的處理絕大多數沒有任何后遺癥。但是每年都有新生兒父母認為新生兒窒息即為“醫療事故”,認為“孩子不能成長為健康勞動力”而被扔在醫院里,而法律和輿論并不譴責這種行為反而認為是“合理的,被迫的遺棄”。即使后來證明孩子沒有任何后遺癥,也錯過了出生頭幾個月親子交流這個最寶貴的時期,同時增加了醫院照顧這類嬰兒的人力物力成本,這個問題令人深思。醫學在社會中生存,也要全社會的支持和理解,道德的約束,法律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