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旅游專業教授旅游心理學課程中實踐“生本教育”理念,探索以學生為本,先學后教,是提高中職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改編旅游心理學教材是實施生本教育的關鍵,本文就如何編寫適應生本教學的教材及在旅游心理課堂中實施生本教育的教學改革理論和實踐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中職;生本教育;旅游心理學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揚生命。生本教育實驗開展12年來,在全國各地(含內地20多個省市和香港、澳門地區)的數百所學校的實踐取得了巨大成就,它倡導教育者要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學生,它是教育思想的大解放,并帶來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大解放。生本教育提出“一切為了學生”的價值觀、“高度尊重學生”的倫理觀以及“全面依靠學生”的行為觀,全面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和對生命的尊重。“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做、不教而教”的方法觀體現并遵循了人類認知、學習、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
如何在中等旅游職業學校旅游心理學教學中實施“生本教育”是我們要探索的問題。本文就如何改革旅游心理學教材及在旅游心理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生本教育等兩個方面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探討。
一、以生本教育的理論改編中職旅游心理學教材
為了改變以學科為中心的旅游心理學教材體系,適應教師實施生本教育的需要,我們征求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意見,組織了幾位教旅游心理課程的碩士研究生教師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5年,第3版《旅游心理學》國家規劃教材進行了修改。經過深入的研討,我們首先將原來的《旅游心理學》改成《旅游心理》。按照項目教學法的要求,將學生今后在旅游酒店業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旅游者及旅游從業人員的心理活動來組成學生學習的項目。
原來的旅游心理學共有十章書,基本上是按照前蘇聯心理學的基本框架。新的《旅游心理》一改傳統的學科章節編排方式,將全書分成六個模塊、21個項目、48個任務。如模塊一,認識旅游心理;模塊二,旅游服務人員的心理素質;模塊三,旅游服務技能培訓心理;模塊四,旅游服務人員的心理保健;模塊五,如何與旅游者交往;模塊六,旅游服務心理;
每一個模塊中有不同的項目及任務,如模塊一,認識旅游心理,項目一,心理學的概述,任務一,心理活動的內容是什么,任務二,心理的實質是什么;項目二,為什么要學習旅游心理,任務一,學習旅游心理的意義是什么,任務二,旅游心理的學習方法。
旅游心理教材編排時每個項目前都增加了前置作業,這便于教師運用生本教育時作參考。前置作業反映了項目教學要教師把握的教學重點,有利于先學后教。同時也是使實施生本教育的教師布置的前置作業比較方便,不太熟悉生本教育的教師不致于花太多的時間去為設置前置作業而費思量。如在模塊五,如何與旅游者交往。在項目一,如何對旅游者鑒貌辯色,就設置了這樣的前置作業:以小組為單位,搜集各個國家、地區或民族的服裝、身體語言、習慣習俗等資料,學習成果以電子幻燈片(PPT)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每組展示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
在每個任務中,還增加了“任務設立”及“任務驅動”的表述,試圖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任務起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在任務結束時增加了“研討問題”或“案例分析”,便于學生復習消化所學知識。如在模塊五的任務四中,“任務設立”表述為“本任務要求了解氣質的定義、類型的原因及不同氣質類型旅游者的日常表現和接待技巧”。“任務驅動”表述為“當我們評價某人時,經常會提及這個人的氣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有的人脾氣急躁,做事風風火火;有的人活潑好動,風趣幽默;有的人沉著冷靜,行事穩重;有的人敏感孤僻,細心謹慎……這些都是人的氣質表現” 。
二、教學中如何設計前置作業及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一)前置作業。
旅游心理課堂教學要遵循生本教育的理論,將學生看成是天生的學習者,要將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課堂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要求。在傳授知識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時刻關注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讓每位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和成長的幸福。旅游心理課堂教學要以生為本,提高教學效果就應當重視設計學生課前的前置作業和課中的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所謂“前置作業”就是學生的課前作業。教師在學生學習新知識之前將即將要學習的內容作為一項課外作業布置,這類作業既可以是對新知識的整體預習,讓學生把握下一節課內容的主要脈絡,也可以是對某些相關問題的思考;既可以是學生個體的行為,也可以是學生學習小組的集體行為,通過互助合作學習來完成;或者是學生對新知識的一種探究活動,這種活動可以多種學習方式來進行,或上網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或做一些簡單的實驗探索、調查研究等,為學習新知識做預備、做鋪墊、做指引的作用。它體現了“先學后教”與“先做后教”的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反映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及其方法論追求的價值。
“前置作業”也是課程的組成部分之一,作為一項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它的作用是多元的,既具有認知功能,又具有發展性功能,是實現高效教學的重要環節,對實現教學目標有重大意義。如在教授第三章“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時,我們布置了這樣的前置作業:“請以‘旅游從業人員應該具備哪些心理素質?’為題目,對旅游酒店、旅行社進行一次調研,以小組為單位整理調研的資料,結果以電子幻燈片(PPT)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演示”。上課時,各組的學生都將本組調研的資料向全班介紹,各組搶著發言,以自己對優秀酒店員工采訪后,歸納出自己對旅游從業人員應該具備哪些良好心理素質的理解作介紹,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的合作學習是生本課堂的重要環節。旅游心理學課堂教學中,要組織好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要重視四個問題:
(1)選擇合適的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難易要適當,如果太容易,學生不需要他人協助也能完成,就會失去合作學習的意義,學生的合作也會失去動力;如太難,小組通過一定的努力仍不能達到目標,便會令學生飽嘗失敗的苦果,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師設計的討論話題既要有利于學生的思維活動,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內容的難易應確定在學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層次。這樣才具有挑戰性,才有利于激發學生個體的主動性。
(2)培養學生良好合作學習的習慣。良好的合作習慣是合作學習成功的重要保證。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言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并把自己的探究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進行交流,既能發現與自己不同解決問題的方式,又為學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真正發揮團體的精神。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尊重他人的習慣。“三人行必有我師”,要想學習到別人的長處就要學會傾聽。小組合作學習中除了要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外,還應具有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只有學會尊重他人,重視采納他人意見,才能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3)對學生闡明評價標準。教師必須對學生講明白所希望看到好的具體行為,這樣學生才可能出現教師所期待的行為。如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就告訴學生,教師希望他們在小組活動時能夠輪流發言或動手操作,讓每個小組成員都有發言的機會或實踐的機會。為了避免影響其他小組的活動,小組交流時應該盡量壓低聲音,教師要提醒學生,如果小組成員在完成自己的職責時有困難,應該熱情地去幫助他。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我們可以發現,中職學生確實能夠按照教師的希望盡量去做,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了互相監督、互相促進的氣氛。
(4)建立激勵組際間競爭的獎勵機制。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手段,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的成就動機往往比平時更強烈,學習興趣也大大增強,學習效率也會有更大提高。在學習小組之間,適當地開展集體競賽,每個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可增進個人對小組的責任心,增強小組的凝聚力。競賽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可嘗試兩種競賽手段即組內競爭和組間競爭。組間競爭是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會根據小組的學習情況,合作情況、發言情況等等進行評選優勝小組,并給優勝小組加分。組內競爭就是小組內誰發言最積極、最認真傾聽,直接給他加分。通過這樣的競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總之,在旅游心理課程教學中實施生本教育,就是要創造一種讓學生主動學習,生動健康成長的環境。
(作者單位:廣州市旅游商貿職業學校)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李 勇.生本教育的哲學思考[EB/OL] .http://sb.eact.com.cn/news_list?class_id=387 ,2010-1-16.
[4]吳建希.中學化學“前置作業”的設計與實施[EB/OL].http://sb.eact.com.cn/news_list?class_id=387,2009-12-9.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