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兩年制中職外科護理專業(yè)的教學時間縮短等問題,從學校教學和學生學習兩方面提出了一些經(jīng)驗和建議,以盡快培養(yǎng)出多層次、多元化的高素質護理人才,從而滿足人們對衛(wèi)生保健服務的需求。
關鍵詞:中職;外科護理;教學建議
為適應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改革對衛(wèi)生職業(yè)人才的需求,對高中畢業(yè)起點的中職護理專業(yè)改為學制兩年,即在校理論教育一年及臨床實習一年。面對教學時間的縮短,教師應如何安排自己的教學工作,筆者提出了以下兩方面建議。
一、學校教學方面
1.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
兩年制護理教學課時安排非常緊湊,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也相當連貫,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以“必需、夠用”“三基(基本理論知識、基本實踐技能、基本態(tài)度方法)”和“五性(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fā)性和適用性)”為要求,注重高素質、高責任以及高能力的自我培養(yǎng),把素質教育放在教學首位。教師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外科護理素質的目的。
2.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
我校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全國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衛(wèi)生部“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供護理、助產(chǎn)專業(yè)用),學制編排為三年制。因此,教師在套用該教材時,應調整教學計劃及教學內容,力求符合教學大綱的目標宗旨,在實施時注意適當調整,做到“必需、夠用”。如教材原教學計劃中理論教學為82學時,實踐教學為26學時,共計108學時,現(xiàn)調整為理論教學70學時,實踐教學20學時,共計90學時。對于部分教學內容,如先天性畸形患兒的護理及皮膚、性病病人的護理等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改為學生課后自學。
3.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內容。
外科護理是一門動手能力較強的課程,如術前準備、術中和術者的配合、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都是由一系列的護理操作構成。正所謂“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沒有高質量的外科護理操作就不能達到良好的外科治療效果,而高質量的護理操作大多是學生通過在校期間的護理實踐教學習得的。為此,教師應改進教學方法,如采用多媒體教學、交互式教學和病例導入式教學等。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我校硬件設施的進一步完善,筆者通過采用多媒體教學來取代以往“一支粉筆、一張嘴”的說教式教學模式。用相關視頻代替文字的病例描述,用三維的解剖畫面取代以往簡單的掛圖,通過直觀形象的動態(tài)圖像,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極具感染力,這有助于學生較好地掌握一些較難的解剖關系和病理生理改變方面的知識。筆者還通過改變以往被動接受知識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學生學習方面
當今社會是一個注重人的身心健康與和諧發(fā)展的時代,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不斷自我完善,不僅要品德高尚、技術精湛,而且應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及人際交往能力,教師可以從以下的方面入手。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縮短學習適應期。
外科護理課程由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組成,有相當部分是實驗技術操作,而由于學制的限制,要上好每一節(jié)實驗課,教師就要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學生的競爭心理,在實驗操作中引入競爭機制。如各班自行分小組練習,然后在班內層層選拔,獲得前3名的學生可以在期末操作考試中加分,并將比賽結果記錄于實驗室設立的“護理操作競賽結果欄”內。同時,舉辦護理技能大賽,增強學生的參與和競爭意識,促使學生課堂認真練習,課后自覺練習,營造互幫互練的學習氣氛,從而縮短學習適應期。
2.加強學生自主動手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護理程序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規(guī)范操作,在教學模具中引進“仿生模擬人”,把“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為學生設置操作情景。如在進行手術人員的無菌操作時,教師先作示范和講解,并結合多媒體教學課件,使學生邊學邊練,讓學生初步學會這些基本操作技能。然后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分別擔任手術中的不同角色。對于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教師先不進行糾正,而是組織學生對每組的操作進行討論,使學生盡可能地發(fā)揮其獨立性和主動性。通過這種角色扮演的方式,使操作練習形象逼真,同時也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加強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
由于外科疾病大多用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損傷,進而影響患者的形象及心理狀況。在治療過程中,和患者接觸最多的護理人員,如果在和患者溝通時出現(xiàn)失誤,不但會引起患者心理不適,還可造成軀體的傷害。因此,護理專業(yè)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前必須提高此方面的素質。
(1)加強語言修養(yǎng)。語言是人們交流信息、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護理人員如果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出現(xiàn)語言表達不完整、邏輯關系混亂和語氣生硬死板等情況,會影響患者的情緒,使病程延長。因此,一名合格的外科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中應該運用禮貌性、安慰性的語言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提高患者的機體耐受力,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
(2)加強護理禮儀修養(yǎng)。外科護理工作的服務對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或多或少存在軀體障礙,因而他們更需要他人尊重、安慰、關心和理解,而恰當?shù)难孕信e止不僅能增進護患關系,而且可以使患者心情愉悅促進康復。因此,學生必須提高禮儀修養(yǎng)方面的素質。
4.強化實習前的操作訓練。
外科疾病的發(fā)生往往很迅速,留給醫(yī)護人員的臨床診斷時間很有限,這就要求醫(yī)護人員必須根據(jù)病情迅速做出反應。外科護理工作者在面對緊急的外科疾病時,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確最基本的護理方法,進而才能進行有效搶救。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到外科疾病的特點,強化其面對突發(fā)事件時的反應,這樣才能在將來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在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通過集中安排課時,對學生的外科操作進行強化訓練,使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做到溫故知新,同時,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加強練習,為縮短臨床實習的適應期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茂名衛(wèi)生學校)
參考文獻:
[1]高宗軼.外科護理學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0,(12).
[2]慶衛(wèi)平.《外科護理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之我見[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4).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