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職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結合中職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預防和控制中職生流失的對策。
關鍵詞:中職生;預防與控制對策
近幾年來,筆者在實施“如何預防和控制中職學生流失”的這一課題的過程中,對梅州市中職生的流失情況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發現我市中職學校學生的流失率達17%,情況比較嚴重。學生的流失,不但影響學生本人的成長,而且造成國家投入和教育資源的浪費。如何預防和控制中職生的流失,是擺在中等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要從分析中職生流失的原因入手,找到并積極實施預防和控制流失的對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職生流失的問題。
一、中職生流失原因
導致中職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學生因素和學校因素兩個方面。其中,學生自身因素是內因,對學生流失起到主導和決定作用。學生方面的原因主要有:1.學習基礎差,自卑感強;2.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 3.家庭經濟困難,生活有壓力;4.生活適應能力差,影響學習。學校方面的原因主要有:1.教育管理滯后;2.教學模式欠佳;3.設備設施不足;4.就業質量不高。
二、預防和控制中職生流失的對策
1.關心愛護學生,給學生以更多的人文關懷。
中職生中較大部分是學習成績差和行為習慣不良的“學困生”,他們在初中,有些甚至從小學開始,因為學習成績差或行為習慣不良等原因,經常受到別人的歧視,自卑感很強。面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給他們的壓力,他們會感到不安和迷茫,產生很重的心理負擔。他們自我意識強,但自控能力差,可能會因為一些小挫折就產生退學念頭。面對這一特殊群體,作為職教工作者,要認識到留住每一個學困生,讓其完成學業并學有所成。教師要沉住氣,靜下心,與學生交朋友,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真正關心愛護學生,耐心做好他們的思想轉化工作,幫助他們走出自卑,找回自信,幫助他們堅定學習信念。用情感溫暖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明確目標,在學習上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勵,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對少數經濟困難的學生,要以緩交學費、分期繳費、減免學費或勤工儉學等形式幫助他們解決經濟困難,給予他們更多的經濟幫助和精神鼓勵,使他們能感受到學校和老師的關心與支持,使他們情緒穩定,專心學習。對生活適應能力差的學生,班主任和生活管理員要關心細致,利用寢室管理和學生小組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幫助解決生活不適應的困難,要讓學生生活無憂,身體健康,學習有勁。
2.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教育質量。
學校教育管理滯后,校風、教風和學風不正,也是導致中職生流失的一大原因。為預防和控制學生流失,中職學校應把加強學校管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可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讓老師參加各類培訓,不斷學習探索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從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學校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師無小節,事事皆楷模”應該成為全校師生的共識。健全中職學校管理規章制度,做到責任清楚,獎罰分明,確保學校各項工作科學、規范和有序的進行,樹立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
中職生的防流控流,班主任工作是關鍵。只要班主任能有效履行職責,加強學生的管理,就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學生流失。學校要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建設,有效指導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通過組織班主任專業能力培訓,可以提高班主任專業能力和工作水平;制定班主任工作月測評實施細則,把預防和控制學生的流失措施納入班主任的管理中,可有效提高班主任對防流控流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建立和健全適合職校實際的學生評價制度,重點突出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充分發掘學生潛能,引導學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通過學生管理平臺,落實各項常規管理工作,有效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文明班級” “優秀團支部” “進步之星”等各項評比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對中職學習產生興趣,順利完成學業。另外,學校要加強家校合作,多與家長溝通,匯報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中的進步和優點,共同做好學生思想的工作,從而有效預防和控制流失工作。
3.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要想留住學生,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成功和樂趣。因此,中職學校除了要設置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以外,還要結合所設置專業的實際,有效地進行教學改革。在教學內容上要以理論“夠用”為度,突出實踐操作和技能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要積極實施行為導向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以項目或任務等引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根據中職生知識層次參差不齊的實際情況,實施分層教學;實施彈性學分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個性化的選修課程;改革中職生的學業評價機制,特別是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制定具體可行的目標并幫助他們實現,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喜悅中堅定學習的信心。
4.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學生校園生活。
結合中職生學習壓力小、精力旺盛、渴望與追求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生活等的實際情況,中職學校要完善圖書室、閱覽室、電腦室和各項文體設施,并結合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特點,開展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第二課堂活動,各級組織學生參加,對優勝者給予獎勵;還可組織一些大型的文體活動,如可舉辦演講會、報告會和書畫展覽等。通過這些活動,在陶冶師生情操、增長學生才干的同時,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使學生在忙而充實的中職生活中學有所成,順利完成學業。
5.暢通就業渠道,實現優質就業。
“中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中職學校的學生招不招得進、留不留得住,就業質量是關鍵。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及其家長,都希望畢業后能找到一個優質的崗位。若學校的就業工作不理想,會使學生及家長產生讀不讀中職都一樣的思想,從而產生不如退學、早點走向社會的念頭。因此,學校一方面要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就業夯實基礎;另一方面應加強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讓學生掌握就業知識和技能;同時,要想盡辦法拓寬學生就業渠道,為學生就業提供更多的優質崗位,讓學生和家長認識到“不讀書,做苦工;讀中職,有前途”,從而提高中職生讀職校的積極性和穩定性。
(作者單位:梅州城西職業技術學校)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