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必須從識字入手,只有積累一定數量的漢字,才能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活動。傳統教學中單調地讀、重復地寫、機械地識記,讓學生不堪重負,對識字完全沒有了興趣。那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筆者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已尋求到了識字教學的幾種有效途徑。
一、營造輕松氛圍,讓學生在參與中主動識字
參與是學生智力與能力發展的關鍵,學生在自學中用多種方法思考、記憶、分析字形,是培養識字能力的捷徑。教師必須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從而摸索體會漢字的構字規律。
在教學中,我常常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使他們產生讀書的欲望,在朗讀中掌握生字讀音、認識字形。接著,再營造一個良好的識字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識字。我常常問學生:“仔細看看這些生字,動腦筋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呢?比比看誰最聰明,想得方法最好。誰來教教大家?”這樣一問,學生興趣盎然,馬上就開始在大腦中尋找答案,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記憶方法:換一換、減一減、加一加、編兒歌、猜字謎、編故事等等。剛開始學習生字時,學生不會想出這么多方法來識記,這時,需要教師給學生做示范,比如:“木加一撇就是禾苗的禾。”這樣,學生就會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自己的方法,時間長了,學生就會掌握這些識字的方法,就能輕松愉快地識字了。
為了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及時表揚和鼓勵學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是用激勵語言,如:“你真會動腦筋”、“你的辦法真好”。二是用體態語和小獎品,如:一個贊許的目光、手勢,一顆小星星,一朵小花等等。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愛的、聰明的,在我的贊揚和鼓勵下,他們都主動地參與到識字學習中來。
二、激發學生興趣,輕松愉快地突破字形難點
剛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勞,教學時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邊玩邊學。所以,每種方式練習前都要提出明確的目的要求,并且老師要為解決困難創設情境,以促使學生靈活思維,有創造性地發展。下面就介紹幾種趣味識字游戲。
1.開火車
這個游戲雖然聽起來比較老套,卻是學生是非常喜歡的。老師先說:“小火車呀就要開”。學生對答:“小火車呀從哪開”。這時,開始游戲。一列小火車讀字、一列組詞、一列說一句話,一點點加深難度,學生非常感興趣。還可以變換形式,單列開或者雙列火車一齊開。這樣,學生在游戲中輕松地鞏固了生字。
2.你說我猜
老師拿著卡片,找一名學生來表演,大家來猜;還可以讓一名學生看卡片表演,一名學生猜,猜完后學生齊讀卡片上的生字,當然還可以猜詞語;也可以是老師來表演,學生來猜,通過變換不同的形式,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樣,學生在游戲中,不僅鞏固了字的音、形,還理解了字的含義。
3.找朋友
教學《操場上》一課時,學了生字后,請學生找相同偏旁的字做好朋友,就可以這樣操作:一名學生拿一張卡片“打”,說:“找呀找,找呀找,誰是我的好朋友?”拿卡片“拔”和“拍”的同學就都可以說:“我是你的好朋友。”大家說:“對對對,‘拔’和‘拍’是‘打’的好朋友。”最后大家一起讀讀三位同學手中的字,說說這三個字的偏旁。這個游戲可以幫助學生區分同一偏旁的字。
以上幾種游戲,學生非常喜歡,不僅操作方便,而且也能激發學生的情緒,使他們輕松愉快地突破字形難點。
三、利用傳播媒體,讓學生在生活中樂于識字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許許多多的識字機會,電視、廣告、報刊和雜志上都有許多的字。我們可以利用傳播語言的各種媒體,通過布置、檢查、展示、評比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在生活中樂于識字。如:我讓學生把自己在課外書上、電視上、商標上、店面里等認識的字寫在卡片上,第二天上學由老師檢查,讀對一個字獎一顆星。老師在卡片的右下角寫上制作人的姓名,貼在展示臺上,供其他學生學習,互助互學一段時間后放入該生的“生字袋”,作為定期識字。最后,評出識字大王。用這種建立生字袋的方法來識字,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識字量也擴大了。
四、巧妙安排活動,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識字
識字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和創造帶來的快樂,使“苦學”變成“樂學”,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還能在他們不斷地“新發現”中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
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室這塊陣地,給學生提供識字機會。如我們一年級的黑板報都是班主任自己出的,可以經常抄一些古詩、兒歌、短文、好詞、好句,讓學生在課間或是早自習時進行閱讀,可以擴大學生的識字量。
總之,識字途徑是多種的,方法也是多樣的。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用靈活多樣、趣味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教學方法優化識字教學,那么學生對識字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形成獨立的識字能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