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課程改革給教育戰線帶來一片生機,它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現代教學論認為:只有強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形成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創設學生樂于學習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習的興趣,使之產生學習探究的動力,無疑是值得研究探討的重要課題。現結合我在實踐中的經驗,略談在這方面的體會。
一、設置疑陣,激發興趣
如我在教授“兩極地區”的冰山時,我設計了如下疑陣:“同學們看過美國大片《泰坦尼克號》嗎?它是被什么物體撞沉的?(投影冰山圖)這種物體是如何形成的?對人類會帶來什么影響?”這樣一個層層深入的疑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同學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熱烈探討冰山的應用問題,很多同學的想法很具有創造性,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善用圖片,生動形象
現行的中學生初中地理教材圖象豐富,種類眾多。如能精選一些圖象來設置情境,既形象直觀,又具有吸引力。如教授“澳大利亞”一節時,我先投影澳大利亞國徽的彩色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思考,而后提出問題:“同學們,圖中是哪個國家的國徽?國徽上的動物你見過嗎?為什么很少有人見過?”這樣就為學習澳大利亞多特有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三、巧用詩歌,創設意境
在教授“長江”一節時,我滿懷激情地歌唱《長江之歌》——“啊,長江!”這樣把歌曲帶進課堂,喚起他們對長江的無限愛戀,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在歌曲的感染下,學生的情緒頓時高漲,渴求新知的欲望達到了高潮。
四、穿插故事,妙趣橫生
如在講授“火洲——吐魯番”時,我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話說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在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時一腳將煉丹爐踢翻,不料一塊火紅的仙磚從天上落到人間,將地面砸了一個大坑,而那一塊磚就變成了火焰山,這才引出了后來‘孫悟空智借芭蕉扇,翻越火焰山’的故事。那么你知道火焰山現在何處嗎?”這個妙趣橫生的神話故事的穿插,不僅能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而且能使學生在會心的微笑中,心智大開,思維活躍。
五、新聞報道,新奇獨特
如在學習“多變的天氣”這一節時,我將昨晚錄制的“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播放給學生看。然后問:“衛星云圖主要有幾種顏色?它們各有何含義?”這樣從視覺和聽覺上給學生以“新、奇、快”的感受,學生頓時情緒激昂,求知欲增強,急切想解開懸念,為下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情境。
六、實驗演示,創設情境
如在講授“地球的自轉”時,我請一名同學用手電筒照射地球儀,讓另一名同學演示地球自轉,并設問:“演示正確嗎?”這樣就使課堂上出現了人人躍躍欲試的景象,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學生觀察分析問題和自己動手實踐的能力得到了鍛煉,起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
七、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中學地理教學大綱指出:要求學生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授課中要有的放矢的介紹日常生活和經濟建設中所用到的知識,使地理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這樣既可以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又可以通過生動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例如我在教授“美國農業帶”的影響因素時,我先讓學生眺望窗外無垠的田野,然后問:“我們這里是著名的商品糧基地,幾乎每年都能豐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學生們各抒己見,很快討論出了答案,這就為下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情境。
八、恰用課件,聲情并茂
多媒體走進課堂,極大地豐富了地理課堂。多媒體課件靈活、方便而且圖文并茂、形象直觀,恰當的應用到地理教學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彌補教師口頭枯燥的說教的缺點,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講授寶島臺灣這一課時,放一段《臺灣風光》的錄像,并伴唱《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秀美如畫的風景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婉轉動聽的歌曲又使學生深深陶醉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之中,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寶島臺灣的熱愛。接下來播放《臺灣礦產資源和農產品分布圖》提出問題:臺灣為什么被稱為“寶島”?學生很容易理解:臺灣不僅有優美的湖光山色,還有豐富的礦產及農產品。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而且能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
九、發揮想象,深入其境
想象是創新的源泉,創新才能給學生新奇的感覺,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要想地理教學創新,就必須引導學生想象。現行地理教材內容豐富多彩,配有不少插圖,這就給想象提供了視點。如:在學習南極洲豐富的淡水資源時,讓學生一邊觀察南極冰山圖,一邊進行想象:如何將南極豐富的固態淡水資源運到我們國家比較缺水的地方,用來治理荒漠,改善環境,造福社會。學生立刻對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七嘴八舌的討論了起來,想出了很多措施,并就這些措施的可行性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這樣做,不僅調動了孩子們想象力,也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和深化,同時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十、反彈琵琶,推陳出新
在通常情況下,地理課總是采取正常之道,根據教學材料,疏導正常觀點,這種做法順手穩當,無可非議,但順而無逆,穩而無險,就難有什么新意,難有什么創新,就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果我們敢于反彈琵琶,從反面突破,那就能反彈定評之論,提出反常觀點。通俗的說,就是當別人都稱好贊美時,就引導學生思考它隱藏的丑陋,指出它隱含的不足;當別人都否定指責時,就引導學生想象它正確的一面,指出它合理的地方。如學習地震知識時,聯系到大地震所帶來的災難,學生很受震動。這時我突然拋出問題:火山地震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好處,你同意這個觀點嗎?學生的熱情馬上高漲起來,積極舉手發言。我適時讓學生開展一場辯論會,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雙方拒理力爭,辯論十分激烈。經過辯論學生對火山地震的認識更深了,而且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新教材,新教法,實施情景教學能使學生產生明顯的情感傾向和意志傾向,能將學生的心理品質的培養和能力的培養有機地協調起來。讓我們共同努力,把課程改革真正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大許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