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語文課堂教學也是一樣,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導語更是藝術中的藝術,導入的水平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如何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提高學習效率呢?為此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1.精心鋪墊,巧設懸念
學生的求知欲愈強烈,學習興趣就愈濃厚,在教學中巧妙地預設疑問,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避實就虛地設置懸念,可以使之產生濃厚興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奧秘。如:在講《“病從口入”與“食物相克”》一文之前,我帶好黃瓜和花生,并明確告訴學生,有的書中記載這種食物同吃會發生中毒現象,請問有哪個學生敢冒這次險呢?(片刻)既然你們不敢,那就用我的生命來試試吧?。ㄎ耶敿窗堰@兩種食物同吃)學生目瞪口呆,結果我的精神依舊,學生無不驚奇。為什么我不會倒下呢?(設懸)學生議論紛紛,左猜右想之時,我說道,這兩種食物同吃是根本不會中毒的。(抓住契機)提問:請同學們找一找我為什么沒有中毒,再看一看作者批駁的是什么?主張的又是什么?這樣學生有了求知欲,自然會急于看書。
2.吟詠朗誦,配樂聽音
音樂能凈化人的心靈,讓人有遐想的空間,并能運用多種知覺體悟出語言的特有魅力,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在教學中播放音樂時,會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一個真實的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到《誰是最可愛的人》最后一段時,我播放《說句心里話》:“說句心里話,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媽媽已是滿頭白發……誰來保衛家。”在雄壯的歌聲中,帶著幾分思念,不僅讓我們想象著烽火連天的抗美援朝戰爭,還讓我們懂得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中國的先輩有著崇敬之情。這樣把音樂情感與作品情感有機結合起來,內化成情感力量,加強了學生對文章情感內容的把握理解。當然有了這樣的感情基礎,分析課文就水到渠成,“三維”的實現就落到實處了。
3.直觀演示,形象表現
在語文課教學中借助于演示來表現,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魏巍散文《我的老師》時,我注意到課文中有“老師”假裝發怒打學生的細節描寫,往往學生很難理解此時“老師”的愛生之情,我為了能讓學生體會此時老師的愛,分別叫了幾組來演示,如何才能把“假裝打”與“真實愛”表現出來,每演一次都讓學生來評價,結果一次比次到位。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用詞要準確,還讓學生明白了寫文時要有情感投入,學生樂演,就肯定樂學。
4.名家對聯,移花接木
對聯雖形式短小,但凝聚的都是精華。在教學中把一些對聯嫁接過來講課,不僅可以使學生擴大知識面,而且可讓學生興致高漲。如在講《岳陽樓記》洞庭湖的雄偉景觀時,我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蜀人李調之赴江南主考,路過洞庭,在湖南巡撫為他接風的席上,有一個候補道帶調侃意味出了這么一副對聯:“洞庭湖八百里,波滔滔,浪滾滾,大宗師從何而來?”當時李調之就用他蜀中名勝巫崇山峻嶺峽十二峰相對:“巫山峽十二峰,去靄靄,霧騰騰,本主考從天而降!”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接著我提了個問題,“波滔滔,浪滾滾”與課文哪句所寫是一致的,結果學生紛紛舉手念答。這樣學生既對課文加深理解,又拓寬了知識面。
5.寓言典故,名人軼事
寓言典故則具有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特點。因此,在語文教學時,適當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內容變得妙處橫生,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感染力,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接受知識,激發學生興趣,做到寓教于樂。如:在講述《魚我所欲也》一文時,學生比較難理解課文的內容,這時可借助典故或名人軼事,如:文天祥寧死不降元朝,因為他認為這種民族氣節比生命更可貴;古人餓死不食嗟來之食,因為他認為吃了這種“嗟來”之食,比死更可怕;劉胡蘭怕死不是共產黨人等等故事,這樣不僅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非常濃厚。
6.名家詩詞,回放課堂
詩詞可謂是人類文化的一個載體,它凝聚了特殊時期的燦爛與輝煌。它繼承了文化傳統,宏揚了民族精神,因而至今也倍受人們關注。如能在教學中把一些詩詞放入課堂,不僅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課上向一學生提問,他只是沉默不語,這時我們可以用“此時無聲勝有聲”來給學生一個臺階。再如:一次提問,經學生積極思考后,紛紛舉手要求作答,我先說“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后點一個“紅杏”來回答問題,學生笑聲不斷。又一學生睡覺,我把“暖風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备淖鳌芭L薰得學生醉,直把課桌當床睡。”學生一下子精神振作。
7.幽默調侃,快活智慧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引力強大的磁石,它可以使愁眉緊鎖的人笑逐顏開,使淚水盈眶的人破涕為笑,教師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乏味的學習變成一種精神享受。如在教學中談到修改文章的重要性時,我說:每個人的臉皮就是一篇天生的“文章”。古今中外,許多女同胞都是非常講究“修改文章”的?。ㄐΓ┠憧窗桑核齻兠刻煸绯科饋硎釆y,用增白霜反覆“揣摩”(涂抹),再用高級胭脂、唇膏精心“潤色”,還要用特別的眉筆仔細地修改“眉題”。甚至于連標點符號也毫不含糊——非要用手術刀將“單括號”(單眼皮)改為“雙括號”(雙眼皮)不可?。ㄐβ?、掌聲)你們看,這是何等嚴肅認真、高度負責的態度呀?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文章。要想使文章出類拔萃,必須在修改上下苦功夫,使我們的“臉”越來越美。(笑聲)通過這個幽默,學生在愉快中懂得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
8.因人激趣,施教得所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有的對學習過程感興趣,而有的對學習結果感興趣,有的對閱讀感興趣,而有的對寫作感興趣,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學不能固守一種方法。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應據不同年級,不同課文內容,以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選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只有方法多樣了,才能真正顯出課堂教學的“靈氣”,也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讓普通話較標準的同學去朗讀課文,讓寫作較好的同學來分享他的寫作思路,讓善于演講的同學來欣賞他們的故事等??傊P注各個學生。盡量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當然,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遠非以上列舉的數種,我們只有運用貼近學生的教學手段,語文課才會上得生動活潑,充滿藝術魅力,學生才有學習興趣。
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語文教師只要肯下苦功,啟迪真理的鑰匙一定會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的教學一定會感動學生,受到學生由衷的歡迎。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