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課的設置是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無論在學習的方式上還是內容上都對傳統的語文學習有所突破。面對這樣一個全新的事物,在一線工作的教師,確實興奮過,也迷惘過,甚至無所適從過。下面筆者就選修課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選修課和必修課的教學有什么本質的不同?選修課的課堂是什么樣的?從必修到選修應如何銜接和過渡?諸多的擔心和疑問困擾著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既然是選修課,就要考慮它與必修課的異同,既不能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的重復,又不能將選修課上成講座或隨意的活動課,因為畢竟是上課,上語文課,而且還要面對高考。筆者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抓課程目標。我們要認真研究課程目標,做到目標落實,不隨意盲從,更不能想當然、漫無目的。如“詩歌與散文”和“小說與戲劇”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新聞與傳記”重在閱讀與理解;“文化論著研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而“語言教學應用”主要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2.充分了解學生和學情。不管什么時候,學情總是第一位的。選修課作為必修課的補充,應該有很強的針對性,在教學內容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特點,作為教師,要能駕馭教材,對教材內容要作適度的取舍,那就是:要學完,未必要教完。
對文本的解讀可以抓重點也可以抓難點,但一定要深、一定要透,不能每篇都蜻蜓點水,選修課的教材都是一些大部頭巨著,內容多,量又大,篇篇都講、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可以做靈活處理:有的重點篇目可以集中時間認真研讀賞析,有的課文則可以一帶而過,有的則完全可以自學,不必在課內講析;哪些是學生感興趣的篇目、愿意學的篇目就集體學,有的則可個別化處理。哪篇課文適于練的就練,哪篇課文適于講的就講,適于讀的就讀,不平均用力。
3.努力尋求合適的教學方法。不同的系列選修課在教學方法上是有區別的,有的選修課側重于實際運用,有的著眼于鑒賞陶冶,有的重在引導探索研究。在教學中,既要積累知識夯實基礎又要讓學生有興趣繼續學習,方法很關鍵;要處理好兩個方面的問題:(1)在上選修課時應將文學欣賞和基礎積累并抓。即重點性的講解示范,把基礎積累落到實處。(2)尊重和突出學生的學習個性和學習愿望,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學。
選修課的開設對學生而言,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選修課有別于必修課,既不能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的復制品,又不能將選修課上成隨意的講座。
美好的想法有時只是空中樓閣?,F實是學校中對選修課的開設,大多數教師認為目前的教學安排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選修;較多教師認為開設語文選修課有較大的困難(主要指硬件和師資跟不上);甚至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完全沒有必要開設語文選修課,按原有的課程結構也能實現教學目標。從選修課的課堂實際操作來看,選修課實際上已經必修化了。而筆者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在高中語文選修課的實施中,選修與必修在教學內容上沒有層次的區別,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幾乎一樣。有老師就說:“選修課其實只是一部分學生在文學類多學了幾篇文章,另一部分學生在實用類多訓練了幾個文本,掛選修之名而無選修之實。”
要切實可行地搞好選修課教學,首先就要解決選修哪些教學模塊的問題。從時間上來計算,高中語文必修已占了高中學段學時的5/12(1個學期為2個學段),高考復習要用3/12,只剩下4/12給選修,也就是說選修課只有一個學年的時間。據我了解,一般學校開設選修課的時間大約為一個學期或一個半學期。在這樣的時間要求下,應兼顧學生的需要和學校師資的可能,設法多開其它的選修課程,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個性發展需求。比如《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先秦諸子選讀》同屬于文言文學習為基礎的,根據需要選擇其中1個模塊就可以了。又如《中國小說欣賞》、《外國小說欣賞》、《中外傳記作品選讀》、《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都有助于學生文學素養的提高,對于這方面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考慮選擇其中的1~2模塊??紤]到高考的不斷變化,還考慮到學生心理因素,我們在選擇選修模塊時盡可能選擇與高考要求相接近的課程。如開《古代散文詩歌欣賞》時,可聯系高考必考的“文言文閱讀”和“古代詩歌鑒賞”;而《語言文字應用》和《中外傳記作品選讀》又能與高考中的“語言知識與運用”的若干考點相結合,幫助學生積累有關的知識,培養他們規范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良好習慣,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以適應高考的變化。
其次,處理好選修和必修的關系。它們是相互聯系而又有區別的,共同在一起構成了高中語文課程。我們在實施具體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二者的區別,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在關注全體學生成長的同時又能兼顧到學生的個體需求,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如閱讀與鑒賞方面必修課的要求是:“發展獨立閱讀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表現手法?!倍谶x修模塊中,對閱讀鑒賞要求明顯提高:“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的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并給予恰當的評價……學會尊重、理解作品所表現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恰當的判斷?!逼肺哆@些文字的表述,我們不難發現,選修課的要求明顯加深和拓寬了。從發展學生的思維來看,更注重理性,對學生能力層級的要求更高。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具體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注意掌握好必修與選修的尺度。
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學習方法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等等。選修課教學是一個新生事物,是新課改的核心問題,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思考、發現、創新、提高,就可以掌握選修課的教學主動性,不斷地超越自我,步入一個新境界。
【參考數目】
[1] 馮生堯 主編.《課程改革:世界與中國》,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2] 顧之川.《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課教材介紹》,《中小學教材教學》,2006年02期.
[3] 歐陽芬、吳子興.《論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設置及其對語文素養的培養》,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