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是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的簡稱,是一種用計算機進行教學的嶄新形式,它以計算機為媒介,通過計算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實現教學過程。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普及和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都把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作為教育現代化的突破口,把掌握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技術作為跨世紀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但是,由于諸多原因,我國東西部地區在計算機輔助教學方面水平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其表現之一就是CAI論文的數量差異。從1994年到2003年,清華學術論文庫中收集了3791篇關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論文,東部的共有2000多篇,而西部卻只有1000多篇,本文試從地理的視角對其成因與對策進行分析與思考。
一、造成這種差異現象的原因
1.交通的原因
中國西部自古一直處于邊遠地區,交通很不發達,“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直到最近幾十年才有所改善,但依然沒有東部的交通發達,鐵路、公路的營運里程遠沒有東部長,密度也遠沒有東部大,航空等運輸方式也遠沒有東部地區發達。這既影響了西部區域內部教育的交流,也影響了與東部地區的交流,制約了西部地區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
2.經濟的原因
西部的GDP和人均GDP都遠低于東部,經濟的落后也就造成了教育的落后。對教育資金投入不足,缺乏計算機輔助教學設備,留不住人才,缺乏優秀的師資力量,嚴重制約西部地區教育的現代化。
西部經濟社會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落后,在于西部地區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緩慢、水平不高。教育發展滯后又反過來導致受教育程度低,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缺乏,進而造成知識和科技的吸收、生產和應用不足,豐富的自然資源得不到有效開發,經濟社會不能更快更好地發展。
3.國家政策的原因
一個地區的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與國家對這一地區的政策相關聯的。目前東部地區經濟發達,較之于西部,對計算機與網絡設備的資金投入大,師資的相關培訓機會相對較多,水平也較高。自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等戰略以來,國家對西部教育的投入與支持大為增加,但是,西部地區要在教育現代化方面趕上東部,還需要國家在政策層面上予以更多的傾斜。
二、關于差異解決方法的思考
要使東西部教育的差異變小,當然必須從交通、經濟、國家政策等幾個方面來考慮。西部大開發的首要任務是對西部人力資源的開發,因此應該加快西部教育的發展。然而,西部經濟落后,不僅缺錢,更缺師資,而且地廣人稀,交通不便,要盡快縮小東西部地區教育上的差距,因此必須有新思路。
1.集約化。基于中國西部地區的人力資源現狀:勞動力素質普遍較低,人才流失嚴重,人力資源分布不平衡,人力資源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西部人力資源的開發只能依靠自身加大對現代化教育裝備的投入和國家的支持,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辦大事,把事情辦好。
西部地廣人稀,要將對計算機與網絡設備的投入盡可能集中起來使用,尤其是在鄉村,要做大做強鄉鎮一級的中心校,為廣大教師提供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和實踐的平臺,通過實行寄宿制的形式,讓西部的學生都能分享到教育現代化的成果。
2.網絡化。黨中央提出了“西部大開發”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教育要先行”已在廣袤的西部地區成為深入人心的共識,現代遠程教育以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對傳統教育時空局限的全面突破,給無論身在何處的學習者帶來的方便和快捷的教學服務等優勢,這無疑可以成為西部教育實現超常發展的重要支撐。
西部實施以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發展戰略,必須把服務于教育現代化的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放在首位,同時要加強西部教育信息網絡的建設和管理,加大信息技術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盡快建設一支數量充足、具有較高信息技術素養的復合型師資隊伍。
一葉落而知秋,西部CAI論文數量與東部的差距,折射出的是現代化教育裝備投入的差距,教研水平上的差距,師資隊伍建設上的差距,教育事業發展上的差距。故而只有從根本上提高西部的教育質量,才能使東西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差異逐漸變小,從而造福西部,使西部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1994年~2003年清華論文庫.
[2] 張昌應.《計算機輔助教學管理的實踐與探討》.
[3] 張怡梅.《地理學科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科學島實驗中學)